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吉木薩爾凹陷二疊系蘆草溝組烴源巖有機巖石學特征及其賦存狀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18-05-30 22:41

  本文選題:有機巖石學 + 顯微組分。 參考:《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2期


【摘要】:綜合運用巖心觀察、薄片鑒定、地球化學參數(shù)分析等方法,對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吉32井二疊系蘆草溝組烴源巖開展了有機巖石學精細研究。結果表明:綜合反射光、透射光特征,烴源巖有機質賦存形式劃分為有形態(tài)有機質、無形態(tài)有機質和次生有機質,有機顯微組分劃分為5組12組分,以腐泥組無結構藻類體和瀝青質體為主,次生組含量普遍較高,鏡質組和惰質組含量較低,殼質組含量極少;依據(jù)有機質組分熒光性、含量、形態(tài)等特征,有機顯微組分在巖石礦物中具有5種賦存狀態(tài),有機顯微組分類型及含量具有顯著的非均質性,與所賦存的巖石巖性組分、結構、構造具有明顯的對應關系;腐泥組無結構藻類體和無定形體等富氫有機組分與有機碳含量和生烴潛力呈正相關關系,為該區(qū)主要的生烴有機組分。
[Abstract]:By means of core observation,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geochemical parameter analysis,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 32 well in Jimusar depression, Junggar Basin, were studied in detail by organic petr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source rock can be divided into organic matter of form, organic matter without form and secondary organic matter, and organic macerals can be divided into 5 groups and 12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ed light and transmitted light. The unstructured algal bodies and asphaltenes of the saprophyte group are the main ones, the secondary group is generally high, the vitrinite and inertinite are low, and the crustaceous group has very little. According to the fluorescence, content and morphology of the organic matter, and so on, Organic macerals have five occurrence states in rock minerals, and the types and contents of organic macerals have obvious heterogeneity, which have obv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isting lithologic components, structures and structures. The hydrocarbon-rich 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unstructured algae and amorphous bodi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and are the main hydrocarbon generating organic components in this area.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礦產(chǎn)資源評價與探測技術功能實驗室;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石化勝利油田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公司;
【基金】:國家“973”計劃項目(2014CB239002)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ZR2014DQ016)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延春;陳世加;路俊剛;石正灝;楊國平;陸林超;;扎哈泉凹陷烴源巖特征及演化史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2年04期

2 董義龍,劉勇;南泥灣地區(qū)烴源巖可溶組分地球化學特征[J];西北地質科學;1998年02期

3 ;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烴源巖地球化學”專題交流論文題目及作者[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8年01期

4 焦翠華;王清輝;徐懷民;趙磊;易震;李林;吳堅;;準東地區(qū)北部二疊系致密油藏烴源巖測井評價[J];新疆石油地質;2013年05期

5 袁文賢,李天明,陳紅,劉增仁;齊姆根——桑株河地區(qū)烴源巖特征[J];新疆地質;2002年S1期

6 陳立軍;師愉航;冷丹鳳;何文忠;段玉良;;鄂爾多斯盆地甘泉地區(qū)烴源巖分子地球化學特征[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7 袁波,朱建偉,劉招君;松遼盆地布海—合隆地區(qū)天然氣烴源巖特征及資源量計算[J];世界地質;2003年04期

8 郭小文;何生;;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恩平組烴源巖特征[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6年01期

9 王明艷;郭建華;曠理雄;朱銳;;湘中坳陷漣源凹陷烴源巖油氣地球化學特征[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年05期

10 曹高社,宋明水,劉德良,周松興,李學田;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烴源巖沉積環(huán)境和地球化學特征[J];石油實驗地質;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汪建國;陳代釗;王清晨;嚴德天;王卓卓;;中揚子地區(qū)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轉折期臺—盆演化及烴源巖形成機理[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六卷)[C];2008年

2 伍新和;夏響華;汪銳;周惠;;倫坡拉盆地烴源巖特征分析[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3 李榮西;朱瑞靜;劉海青;張艷妮;朱德明;;大巴山前陸構造帶古生代烴源巖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4 張青;何希鵬;;六盤山盆地中生界烴源巖特征及油源對比[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劉得光;;準噶爾盆地烴源巖特征和油氣成藏規(guī)律[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廖玲玲;基于全巖的不同類型烴源巖生—留—排烴的實驗模擬與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6年

2 王俊濤;大興安嶺中南部石炭-二疊紀地層、巖相古地理與烴源巖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11年

3 牛嘉玉;渤海灣盆地深部層系油氣成藏與分布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03年

4 李紅;準噶爾盆地柴窩堡凹陷油氣地質條件綜合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陳景躍;查干凹陷烴源巖地球化學及有機質富集機制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2 徐晨光;烴源巖油氣藏評價模擬系統(tǒng)設計與軟件初步[D];西北大學;2001年

3 厚剛福;伊通盆地岔路河斷陷昌30井區(qū)烴源巖特征及油氣源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4 何方;白音查干凹陷油氣成藏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5 鄭卉;靖邊油田南部延9油藏石油富集規(guī)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9571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9571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c46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