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南北地震帶地磁加卸載響應比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30 13:34

  本文選題:地磁加卸載響應比 + 日變幅。 參考:《地質科技情報》2017年04期


【摘要】:強震前孕震體環(huán)境由于應力變化引起介質電導率等電磁性質的改變,區(qū)域地磁場垂直分量日變曲線會出現(xiàn)相位和幅度變化,地磁加卸載響應比是識別幅度異常的有效方法。計算了南北地震帶及鄰區(qū)18個顯著地震事件前震中周邊地磁臺站垂直分量加卸載響應比,分析了地震前后地磁加卸載響應比時空分布特征及產(chǎn)生機理。研究結果顯示:(1)在排除空間天氣、臺站周邊觀測環(huán)境、儀器及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因素的前提條件下,部分中強地震前,地磁加卸載響應比出現(xiàn)異常,占比44.4%。(2)地磁加卸載響應比閾值受緯度影響,同經(jīng)度條件下,緯度越大、閾值越小;經(jīng)過反復調試與對比,計算結果顯示南北地震帶北段響應比閾值為3.0、南段及西南地區(qū)為3.1。(3)一般情況下,異常出現(xiàn)后6個月內,發(fā)生中強以上地震,異常臺站數(shù)量越多,對應的地震震級越大;中強地震震中位于閾值線附近可能性較大。
[Abstract]:The phase and amplitude of the daily variation curve of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will appear due to the change of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such a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edium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stress in the seismogenic body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The response ratio of geomagne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amplitude anomaly.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of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station around the epicenter before the earthquake event is calculated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geomagne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magnetic loading /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is abnormal before some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excluding the space weather, the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around the stations, the instrument 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 etc.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geomagne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response ratio is affected by latitude. Under the same longitude condition, the greater the latitude, the smaller the threshold value; after repeated debugging and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ratio threshold of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is 3.0, and that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and southwest region is 3.1.In general cases,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anomaly, the more moderate earthquakes occur, the more the number of anomalous stations is, and the larger the corresponding magnitude i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epicenter of the moderate earthquake lies near the threshold line.
【作者單位】: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測量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地震局;江蘇省地震局;
【基金】:中國地震局地震監(jiān)測、預測、科研三結合課題(161704);中國地震局震情跟蹤專項工作任務(2016010411)
【分類號】:P315.7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洪吉 ,孫惠文;中國中部南北地震帶的統(tǒng)計分區(qū)[J];地質科學;1973年02期

2 馬宗晉;華北和南北地震帶近期地震危險研究成果交流會在九江召開[J];中國地震;1985年02期

3 雍幼子;;中國南北地震帶的劃分及其意義[J];四川地震;1988年01期

4 雍幼予;;中國南北地震帶地震活動的叢集性研究[J];四川地震;1990年04期

5 崔中元;南北地震帶北段地殼微動態(tài)變化的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學報;1986年02期

6 秦衛(wèi)平;;南北地震帶中段地震發(fā)生的統(tǒng)計特征[J];四川地震;1986年03期

7 程萬正;南北地震帶地震轉移圖像與趨勢預測[J];地震;2005年01期

8 王雙緒;張希;張四新;張曉亮;薛富平;;南北地震帶區(qū)域形變異常特征與地震關系研究[J];地震;2006年01期

9 李海華;南北地震帶北段地震活動的有序性和層次性[J];地球物理學報;1987年06期

10 徐紀人,,尾池和夫;南北地震帶南段應力場特征及其與板塊運動的關系[J];地震學報;199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治平;薛丁;程建武;雷芳;;中國8級地震討論[A];中國地震學會成立三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永華;潘佳鐵;吳慶舉;丁志峰;;南北地震帶南段殼幔S波速度結構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九專題論文集[C];2013年

3 鄭建常;林梅;王鵬;王峰吉;;南北地震帶對華北地區(qū)地震活動影響的統(tǒng)計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非;梁恕信;師水月;張必敖;;南北地震帶北段硅熱流值[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1年

5 閔祥儀;周民都;張元生;;南北地震帶北段S波速度結構及介質泊松比二維分布[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6 葛粲;鄭勇;謝祖軍;楊英杰;熊熊;;南北地震帶巖石圈三維S波波速結構[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十四專題論文集[C];2013年

7 閔祥儀;盛國英;;南北地震帶北段現(xiàn)代構造應力場及其地震活動[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8 張希;王雙緒;王文萍;張曉亮;薛富平;張四新;;南北地震帶近期地殼運動與構造變形特征[A];中國地震學會第11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張會平;張培震;袁道陽;鄭文俊;鄭德文;;南北地震帶中段地貌發(fā)育差異性及其與西秦嶺構造帶關系初探[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大會專題[C];2012年

10 雍幼予;;中國南北地震帶的分段性[A];中國地震學會第三次全國地震科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楊君;未來兩年地震可能減少[N];光明日報;2013年

2 馬宗晉;東亞巨災為何頻頻發(fā)生?[N];大眾科技報;2008年

3 馬宗晉;東亞巨災為何頻頻發(fā)生?[N];大眾科技報;2011年

4 林治波 曹樹林 銀燕 隋欣 高翔 苗亮軍 王生元;震中直擊[N];人民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小明;南北地震帶殼幔結構成像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時成相;南北地震帶北段地殼介質地震各向異性特征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嚴珊;利用噪聲成像方法研究南北地震帶北段強震前后的波速變化[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6年

3 羅文行;南北地震帶南段震源空間分布特征與地殼物性結構的關系及其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2009年

4 李成帥;南北地震帶震害損失快速評估技術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本文編號:19554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9554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d64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