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巖體結構面三維粗糙度評價的新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5-28 19:11

  本文選題:巖石力學 + 巖體結構面。 參考:《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7年05期


【摘要】:為了獲得具有明確幾何意義及理論依據(jù)的巖體結構面粗糙度評價指標,結合結構面剪切破壞機制,闡明將結構面潛在接觸部分作為粗糙度評價重要因素的理論依據(jù);將結構面粗糙度評價指標與其力學性質(zhì)建立聯(lián)系,提出描述結構面三維粗糙程度的新參數(shù) 粗糙度指標I_(PAP)。I_(PAP)即巖體結構面的潛在接觸部分在垂直于剪切方向的面的投影面積與結構面水平投影面積之比,I_(PAP)體現(xiàn)了結構面在剪切方向的三維幾何信息,具有各向異性;谌S激光掃描技術及Matlab編程,實現(xiàn)了結構面三維幾何模型的建立及I_(PAP)的計算。以工程應用實例,展示I_(PAP)的計算過程;研究同一結構面不同精細程度的幾何模型的I_(PAP),結果表明:基于I_(PAP)評價的結構面粗糙度具有各向異性,且同一剪切方向的結構面PAPI隨其幾何模型精細程度的增強而增大。對比研究PAPI與Grasselli粗糙度評價方法,結果表明基于此2種方法的粗糙度評價結果具有相似性。此外,I_(PAP)可與結構面抗剪強度建立一定聯(lián)系,為結構面抗剪強度估算模型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roughness of rock mass structural plane with clear geometric meaning and theoretical basis, combined with shear failure mechanism of structural plane, it is expounded that the potential contact part of structural plane is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roughness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tructural surface roughness is related to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new parameter for describing the roughness of structural plane is presented, I. E. the ratio of projected area to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shear direction of the potential contact part of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plane and the ratio of the projected area to the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3D geometric information of the plane in the shear direction, Have anisotropy. Based on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and Matlab programming, the 3D geometric model of structural plan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IAPs are realized. An exampl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s given to show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IAPs, and to study the geometric model of the same structure plane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ine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ughness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IAPs has anisotropy. The PAPI of the structure plane in the same shear dire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ge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ughness evaluation results based on PAPI and Grasselli are similar. In addition, IAPs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shear strength estimation model of the structural plane.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1230637)~~
【分類號】:TU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葛云峰;唐輝明;王亮清;趙斌濱;吳益平;熊承仁;;天然巖體結構面粗糙度各向異性、尺寸效應、間距效應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6年01期

2 馬俊偉;唐輝明;胡新麗;雍睿;夏浩;宋友建;;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滑坡物理模型試驗中的應用[J];巖土力學;2014年05期

3 唐輝明;葛云峰;王亮清;苑誼;黃磊;孫淼軍;;Study on Estimation Method of Rock Mass Discontinuity Shear Strength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and Image Technique[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2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葛云峰;基于BAP的巖體結構面粗糙度與峰值抗剪強度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進軍;郭鑫偉;廖驊;張洪波;;基于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的橋梁撓度變形測量[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7年06期

2 蔡毅;唐輝明;葛云峰;張申;譚欽文;;巖體結構面三維粗糙度評價的新方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7年05期

3 孫光林;胡江春;陶志剛;王進;趙帥;;復雜條件下邊坡穩(wěn)定性監(jiān)測預警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1期

4 張逢春;;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公路邊坡監(jiān)測中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6年21期

5 陳世江;朱萬成;王創(chuàng)業(yè);張飛;;巖體結構面粗糙度系數(shù)定量表征研究進展[J];力學學報;2017年02期

6 唐均;;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橋梁監(jiān)測中的應用[J];礦山測量;2016年04期

7 祝文婷;;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深坑巖壁精細勘測中的應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6年04期

8 趙建軍;藺冰;馬運韜;張曉東;蘭志勇;黃潤秋;;緩傾煤層采空區(qū)上覆巖體變形特征物理模擬研究[J];煤炭學報;2016年06期

9 黃樹松;竇愛霞;王曉青;袁小祥;;基于震后機載激光雷達點云的建筑物破壞特征分析[J];地震學報;2016年03期

10 阮曉光;殷耀國;;TLS地形測繪技術的現(xiàn)狀與展望[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侯迪;巖石節(jié)理抗剪強度與滲透特性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6年

2 孫輔庭;張拉型硬巖節(jié)理三維形貌表征及其灌漿前后抗剪強度特性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3 陳世江;基于數(shù)字圖像處理的巖體結構面粗糙度三維表征方法及其應用[D];東北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志成;劉泉聲;劉小燕;;節(jié)理的剪切力學性質(zhì)與含三維形貌參數(shù)的剪切強度準則比較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4年05期

2 葛云峰;唐輝明;黃磊;王亮清;孫淼軍;范怡靜;;巖體結構面三維粗糙度系數(shù)表征新方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12期

3 唐輝明;葛云峰;王亮清;苑誼;黃磊;孫淼軍;;Study on Estimation Method of Rock Mass Discontinuity Shear Strength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and Image Technique[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2年06期

4 馮振;殷躍平;李濱;閆金凱;;斜傾厚層巖質(zhì)滑坡視向滑動的土工離心模型試驗[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5 陳旭光;張強勇;段抗;劉德軍;張寧;;基于光柵傳感的模型測量系統(tǒng)應用研究[J];巖土力學;2012年05期

6 楊國香;伍法權;董金玉;祁生文;;地震作用下巖質(zhì)邊坡動力響應特性及變形破壞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7 李利平;李術才;趙勇;李樹忱;王漢鵬;劉欽;趙巖;原小帥;;超大斷面隧道軟弱破碎圍巖漸進破壞過程三維地質(zhì)力學模型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8 周大偉;吳侃;唐瑞林;周建偉;;點云密度對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精度及沉陷參數(shù)的影響[J];金屬礦山;2011年09期

9 葛云峰;唐輝明;劉曉;黃磊;倪衛(wèi)達;鄒宗興;;巖體結構面直剪實驗的剪切面積誤差分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杜時貴;胡云進;胡曉飛;郭霄;;Comparison between Empirical Estimation by JRC-JCS Model and Direct Shear Test for Joint Shear Strength[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朱偉;風成沙波紋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巖巖體結構特征及其力學參數(shù)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9年

3 殷黎明;甘肅北山花崗巖節(jié)理水力、力學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磊;任青文;;巖體結構面新型本構模型研究[J];巖土力學;2011年S1期

2 張永榮,余宏明,殷坤龍,姜淑花;江西某廠區(qū)邊坡巖體結構面網(wǎng)絡模擬研究[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00年01期

3 原國紅;馬琳;;巖體結構面參數(shù)概率分布假設檢驗的計算機實現(xiàn)[J];工程地質(zhì)計算機應用;2004年02期

4 劉艷章;盛建龍;葛修潤;王水林;;基于巖體結構面分布分形維的巖體質(zhì)量評價[J];巖土力學;2007年05期

5 宋志建;;某工程原位巖體抗剪強度及巖體變形試驗的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08年12期

6 周創(chuàng)兵;陳益峰;姜清輝;盧文波;;論巖體多場廣義耦合及其工程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7期

7 徐磊;任青文;王威;陳桂;;巖體結構面非線性彈性-塑性軟化本構模型研究[J];應用力學學報;2008年03期

8 高峰;王連國;;巖體結構面幾何性質(zhì)參數(shù)的計算方法與應用研究[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09年03期

9 孫操;孫曙光;;巖體結構面流變特性研究進展[J];山西建筑;2009年18期

10 孫操;孫曙光;;巖體結構面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盛建龍;伍佑倫;朱瑞賡;;巖體結構面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工程應用[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徐繼先;;巖體結構面三維隨機模擬與巖體塊度計算[A];第二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力學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3 張文彬;;結構面在巖體的力學作用中起控制作用的機理研究[A];全國第三次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上卷)[C];1988年

4 閻樹魁;;控制巖體活動的地質(zhì)因素分析[A];第三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92年

5 井蘭如;;巖體結構面隨機網(wǎng)絡及其在離散單元法、滲流計算以及塊體分析理論中的應用[A];第一屆全國巖石力學數(shù)值計算及模型試驗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6 李榮強;孔德坊;;巖體結構面起伏特性的力學效應研究[A];全國第三次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上卷)[C];1988年

7 杜景燦;陳祖煜;彌洪亮;汪小剛;賈志欣;;巖體結構面三維網(wǎng)絡的計算機模擬[A];2002年中國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質(zhì)問題論壇論文集[C];2002年

8 杜景燦;陳祖煜;彌宏亮;汪小剛;賈志欣;楊鎮(zhèn);李新強;;巖體結構面三維網(wǎng)絡的計算機模擬[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9 鞏城城;馬鳳山;張亞民;王善飛;劉自成;;基于巖體結構面統(tǒng)計與分維數(shù)的巖體質(zhì)量評價及其在礦山工程中的應用[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12年

10 夏熙倫;;三峽工程巖體結構面剪切流變試驗研究[A];三峽工程壩址區(qū)工程地質(zhì)與巖石力學研究文集(下冊)[C];199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牡丹;基于巖體結構面特征的三維網(wǎng)絡模擬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吳相超;軟巖隧道式錨碇原位縮尺模型試驗及穩(wěn)定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3 盛建龍;巖體結構面力學特征及地下工程結構穩(wěn)定性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4 張宜虎;巖體等效水力學參數(shù)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6年

5 龔漢松;巖體爆破塊度控制機理與工程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9年

6 秦啟榮;深部巖體結構面預測及其石油井壁工程穩(wěn)定性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7 程騁;應變巖爆的巖體剛度效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8 米德才;淺埋大跨度洞室群圍巖穩(wěn)定性工程地質(zh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9 謝冰;巖體動態(tài)損傷特性分析及其在基礎爆破安全控制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10年

10 劉子俠;基于數(shù)字近景攝影測量的巖體結構面信息快速采集的研究應用[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劍;基于數(shù)字圖像的巖體結構面參數(shù)解譯與網(wǎng)絡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姚文鑫;基于裂隙連通路徑和數(shù)值模擬的巖體滲透性評價[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薪榮;紅嶺鉛鋅礦采空區(qū)穩(wěn)定性分析[D];東北大學;2014年

4 熊魂;黃河茨哈峽水電站壩后右岸高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5 胡衛(wèi)軍;西部富水軟弱圍巖大斷面馬頭門圍巖失穩(wěn)機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6年

6 趙子喬;基于巖體分級和三維激光掃描的圍巖穩(wěn)定性分析[D];東北大學;2014年

7 鄭健;巖體結構面幾何參數(shù)獲取的數(shù)字化方法及三維網(wǎng)絡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8 于宏祥;巖體結構均質(zhì)區(qū)劃分及巖體結構面抗剪強度區(qū)間概率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9 張小越;基于TLS技術的巖體結構面識別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10 劉海建;九仗溝金礦采礦技術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478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9478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77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