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騰沖青海湖泊沉積物物化參數(shù)的環(huán)境意義及末次冰消期以來氣候變化
本文選題:騰沖青海 + 湖泊沉積物; 參考:《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末次冰消期間全球氣溫總體回升,大量冰蓋從大陸和海面上消融,導(dǎo)致全球的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20-140m。冰蓋瓦解所消融的大量淡水又會對海溫變化和北大西洋深層水(NADW)的生成強度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影響,而海溫的異常變化則直接關(guān)系到副熱帶高壓以及熱帶輻合帶的形成、強度和位置以及移動路徑,對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影響不言而喻。云貴高原處于南亞季風與東亞季風交匯地帶,氣候主要受南亞季風和東亞季風還兼受西風帶與青藏高原局地氣候的影響,湖泊眾多,分布面積廣。湖泊沉積物對區(qū)域環(huán)境變化尤為敏感,在重建各種尺度氣候和環(huán)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載體所無可比擬和替代的特性,是揭示湖區(qū)古氣候和環(huán)境演變的良好指示器。本文通過對云南騰沖青海鉆取的湖泊沉積巖芯樣品的粒度特征、總有機碳、碳酸鹽、磁化率及年代學分析測試,探討了沉積物各物化指標的變化特點及其環(huán)境指示意義,指出了云南高原湖泊沉積物化指標的特殊性及其變化特點。研究發(fā)現(xiàn),沉積物粒度參數(shù)、總有機碳含量、磁化率和碳酸鹽含量與環(huán)境關(guān)系密切,能準確的反映出該地區(qū)氣候的干濕變化。有別于其他地區(qū)的顯著特點是,湖泊沉積中碳酸鹽的含量與湖泊水位緊密相關(guān),當湖泊水位高至外流時,湖泊沉積中碳酸鹽含量幾乎為零,水位降低至外流高度以下時,才形成碳酸鹽的沉淀,故湖泊沉積物中極低的碳酸鹽含量指示了高水位,較高的碳酸鹽了指示較低的水位。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該湖泊中湖泊沉積中有機質(zhì)含量很高,反映了有機物質(zhì)的大量輸入,且缺少徑流搬運物質(zhì),并也與極少的大氣物質(zhì)輸入有關(guān)。在典型西南季風控制區(qū),總有機碳的變化受流域生物量、保存條件、水動力條件等作用的共同影響,但主要取決于保存條件和水動力狀況。當流域降水相對較少時,湖水溢出量相應(yīng)較少甚或外溢過程終止,這種情況有利于有機質(zhì)在湖泊的富集,而且較細的沉積物也有利于有機質(zhì)的保存。當降水較多時,雖然流域生物量有所增長,但更多的有機質(zhì)連同細粒沉積物反而容易被溢出的湖水帶走。與此同時青海湖有機質(zhì)含量的高低也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高時有機質(zhì)含量高,溫度低時有機質(zhì)含量也低,存在很好的線性相關(guān)關(guān)系。在短時間尺度(千年、百年、十年)內(nèi),沉積物粒徑增大反映了采樣點離湖岸的距離減小,湖泊水位下降,指示氣候干旱;反之,沉積物粒徑減小則反映采樣點離湖岸的距離增大,湖泊水位上升,指示氣候濕潤。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重建了云南騰沖地區(qū)距今15.70 ka BP以來沉積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歷史,并將騰沖青海湖沉積記錄與周邊其它湖區(qū)的古氣候和環(huán)境演變記錄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探討不同地區(qū)古氣候和環(huán)境演變過程的空間差異。通過青海沉積物年代序列的重建、粒度分布特征、總有機碳(TOC)含量、碳酸鹽含量和磁化率高低曲線變化特點的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云南騰沖地區(qū)總體氣候呈現(xiàn)冷濕-溫濕-暖干-溫和偏干的演變過程,并可分為4個階段,階段Ⅰ15.70-12.77 ka BP氣候溫涼偏濕;階段Ⅱ12.77-4.68 ka BP為溫暖濕潤期,氣候濕曖,降水多,湖泊水位高;階段Ⅲ4.68-0.31 ka BP氣候特征呈現(xiàn)出從溫濕向暖干氣候逐漸演化,降水減少,湖泊水位下降;階段Ⅳ0.31 ka BP以來氣候特征為前期溫和濕潤,后期具有趨向暖干化特征,響應(yīng)了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dǎo)致的氣候變化趨勢。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particle size ,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arbonate content in lake sedi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climate of the Qinghai - Tibet Plateau . In the past ten years , 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grain size reflects the decrea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ampling point and the lake bank , the decline of the lake level and the climatic drought .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532;P343.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敬安,萬國江,徐經(jīng)意;洱海沉積物粒度記錄與氣候干濕變遷[J];沉積學報;2000年03期
2 汪勇;沈吉;羊向東;張恩樓;劉興起;劉恩峰;;陜北紅堿淖沉積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環(huán)境變化[J];沉積學報;2006年03期
3 姚遠;張恩樓;沈吉;蔣慶豐;;云南屬都湖近百年環(huán)境演變的湖泊沉積記錄與器測資料對比研究[J];沉積學報;2008年02期
4 彭子成,張兆峰,蔡演軍,張美良,林玉石,劉桂建;貴州七星洞晚更新世晚期石筍的古氣候環(huán)境記錄[J];第四紀研究;2002年03期
5 張成君,陳發(fā)虎,尚華明,曹潔;中國西北干旱區(qū)湖泊沉積物中有機質(zhì)碳同位素組成的環(huán)境意義——以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為例[J];第四紀研究;2004年01期
6 楊建強,崔之久,易朝露,張威,劉克新;云南點蒼山冰川湖泊沉積物磁化率的影響因素及其環(huán)境意義[J];第四紀研究;2004年05期
7 吳瑞金;;湖泊沉積物的磁化率、頻率磁化率及其古氣候意義——以青海湖、岱海近代沉積為例[J];湖泊科學;1993年02期
8 張恩樓,沈吉,王蘇民,夏威嵐,金章東;青海湖近900年來氣候環(huán)境演化的湖泊沉積記錄[J];湖泊科學;2002年01期
9 王云飛,朱育新,潘紅璽,尹宇;云南騰沖青海——酸性湖泊的環(huán)境特征[J];湖泊科學;2002年02期
10 沈吉;;湖泊沉積研究的歷史進展與展望[J];湖泊科學;2009年03期
,本文編號:1939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93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