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山東蒙山第四紀冰川組合遺跡的發(fā)現(xiàn)及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20 01:27

  本文選題:蒙山 + 冰川遺跡。 參考:《地質論評》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介紹了山東蒙山地區(qū)南坡保存的豐富而清晰的第四紀冰川遺跡,重點展示了蘭溪山谷的冰石河、側磧堤組合,并對相伴產出的擦痕、磨光面、顫痕等冰川遺跡進行了調查與測量。同時對冰石河、側磧堤的分布、規(guī)模、物質組成、巖石特征進行了介紹。根據側磧堤的排列位置及礫石的風化程度,初步確定為末次冰期的冰磧遺跡;對山谷兩側磨光面上的擦痕進行了測量統(tǒng)計,顯示谷壁磨光面上擦痕的長寬比具有10:1左右的比例規(guī)律;根據側磧最大高度法(MELM),結合對于蒙山側磧的調查,對蒙山雪線的高度進行了估算,初步估算蒙山南坡末次冰期時的雪線高度約為700 m左右。蒙山地區(qū)這些組合冰川遺跡的發(fā)現(xiàn),為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bundant and clear Quaternary glacial remains preserved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Mengshan area, Shandong Province, are introduced. The ice stone river and side moraine embankment assemblage in the Lanxi Valley are mainly displayed. Glacial traces and other glacial remai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bution, scal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roc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ce-stone river and the side moraine embankment are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position of the side moraine embankment and the weathering degree of the gravel, it i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as the last glacial moraine remnant, and the scratches on the polished surface of both sides of the valley are measured and coun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on the polished surface of the valley wall is about 10:1.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maximum height of side morain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Mengshan side moraine, the height of Mengshan snow line is estimated. It is preliminarily estimated that the height of the snow line in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of the south slope of Mengshan is about 700 m. The discovery of these assemblage glacial remains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Quaternary glaciers in eastern China.
【作者單位】: 國土資源部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處;臨沂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臨沂第十一中學;山東恒瑞地礦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基金】:國土資源部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編號:201403) 恒瑞礦業(yè)資助的成果~~
【分類號】:P343.6;P534.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人駿;;浙江y,山第四紀冰川現(xiàn)象(提要)[J];地質論評;1951年01期

2 蔣斯善;;四川安邊之第四紀冰川遺跡與冰期[J];地質論評;1964年06期

3 陳鋼;林景松;;廬山第四紀冰川及第四紀地質學術會議照片選登[J];地質論評;1979年01期

4 嚴欽尚 ,許世遠;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研究問題的商榷[J];冰川凍土;1980年04期

5 陳發(fā)虎 ,潘保田 ,周尚哲;中國西部第四紀冰川與環(huán)境學術討論會在蘭州舉行[J];地理學報;1989年03期

6 楊子賡;中國西部第四紀冰川與環(huán)境學術會議在蘭州召開[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89年03期

7 陳發(fā)虎 ,潘保田 ,周尚哲;中國西部第四紀冰川與環(huán)境學術討論會在蘭州舉行[J];地球科學進展;1989年05期

8 潘建英;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地質的新研究[J];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1990年01期

9 徐卓人;;第四紀冰川曾經覆蓋蘇州大地[J];華人時刊;2010年06期

10 孫洪艷,田明中,武法東,張建平;大興安嶺南段克什克騰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J];地質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尚哲;趙井東;許劉兵;唐述林;;第四紀冰川研究新進展[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周尚哲;李吉均;;第四紀冰川研究新進展[A];中國地理學會2000~2002年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兵;;云南迪慶地區(qū)第四紀冰川發(fā)育特征研究[A];山地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qū)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曹照垣;;中國東部山區(qū)的第四紀冰川遺跡證據確鑿[A];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文集(13)[C];1989年

5 潘建英;;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地質的新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20)[C];1990年

6 景才瑞;揭毅;景高了;;論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研究的歷史[A];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2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王克鈞;;桂林第四紀冰川遺跡[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20)[C];1990年

8 浦慶余;;回顧1978年舉辦的中國地質學會全國第四紀冰川與第四紀地質學術會議[A];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3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王學印;;賀蘭山西麓第四紀冰川遺跡[A];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20)[C];1989年

10 趙志中;吳錫浩;田國強;S.Tschudi;J.Schafer;S.Ivy-Ochs;P.W.Kubik;C.SchlüChter;;青藏高原第四紀冰川的宇宙核素暴露年齡首次測定及意義[A];“九五”全國地質科技重要成果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傲騰邋趙寶起;大興安嶺發(fā)現(xiàn)第四紀冰川遺址[N];人民日報;2007年

2 辛語邋侯玉鵬 崔越領;鄂倫春旗發(fā)現(xiàn)大量第四紀冰川遺跡[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3 傲騰;大興安嶺發(fā)現(xiàn)第四紀冰川遺跡[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4 徐卓人;第四紀冰川曾覆蓋蘇州大地?[N];科技日報;2010年

5 記者 劉莉;廬山是否流行過第四紀冰川[N];科技日報;2010年

6 記者 金敖生 通訊員 王家治 潘麗萍;新昌發(fā)現(xiàn)第四紀冰川遺跡[N];浙江日報;2005年

7 唐志龍;無疑問即無創(chuàng)造[N];解放軍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劉乾輝 實習記者 趙敬梅;寶輪鎮(zhèn)松林村驚現(xiàn)第四紀冰川遺跡[N];廣元日報;2009年

9 邢兆遠 通訊員 信永華;山東科技大學在泰山發(fā)現(xiàn)第四紀冰川遺跡[N];光明日報;2005年

10 本期策劃 王樟華 呂建剛;新昌第四紀冰川遺跡冰臼群[N];江南游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麗波;四川螺髻山第四紀冰川與環(huán)境[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2 付延菁;阿爾泰山喀納斯河谷晚第四紀冰川地貌演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劉嘯;白馬雪山第四紀冰川地貌與冰期初步劃分[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4 江合理;阿爾泰山喀納斯河流域第四紀冰川演化序列[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劉鴿;哈巴雪山第四紀冰川發(fā)育特征及環(huán)境變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敏;廬山第四紀冰川與地質遺跡[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7年

7 劉蓓蓓;瑪雅雪山第四紀冰川發(fā)育及其與氣候和構造之間的耦合關系[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9125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9125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eb2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