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加壓測試頁巖含氣量新方法
本文選題:頁巖 + 含氣量; 參考:《石油學報》2017年10期
【摘要】:頁巖含氣量是頁巖氣藏儲量計算的重要參數(shù),對氣藏評價和開發(fā)指標計算有重要意義,F(xiàn)場解吸是測試頁巖含氣量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損失氣量占含氣量的40%~80%,使傳統(tǒng)方法的測試結果飽受質疑。結合國內外新的測試方法,提出了一種預加壓測試頁巖含氣量的新方法,可以規(guī)避損失氣量的計算,大幅度提高測試精度。在井場,將巖心置于高壓罐內,用增壓泵將甲烷注入巖心直至壓力達到預定壓力,在儲層溫度下,待壓力穩(wěn)定后解吸測試頁巖含氣量。該方法對于是否已知儲層壓力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測試流程。如果已知儲層壓力,預加壓使巖心壓力達到儲層壓力,解吸結果就是頁巖含氣量;如果儲層壓力未知,則可通過建立頁巖含氣量計算理論公式求解。測試流程為先對1個巖心開展超過吸附飽和壓力的2次加壓(壓力均超過20 MPa)及解吸測試,然后利用理論公式和2次加壓解吸結果,得到單位質量頁巖內的吸附氣量和任意壓力下的游離氣量計算公式。在后期測試出儲層壓力后,根據(jù)游離氣計算公式,計算出該壓力下的游離氣量,游離氣量與吸附氣量之和即為頁巖的含氣量。
[Abstract]:Shale gas conten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the calcula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 reserv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as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dex calculation. On-site desorption is the main method to test shale gas content, but because the gas loss accounts for 40% of the gas content,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have been questioned. Combined with new testing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a new method of pre-pressurized shale gas content measurement is proposed, which can avoid the calculation of gas loss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At the well site, the core is placed in a high pressure tank, and methane is injected into the core with a booster pump until the pressure reaches a predetermined pressure. At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 the shale gas content is desorbed and tested after the pressure is stable. The method adopts different testing procedures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known reservoir pressure. If the reservoir pressure is known, the core pressure can reach the reservoir pressure, the desorption result is shale gas content, and if the reservoir pressure is unknow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of shale gas content calcul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The test procedure is to carry out two times of pressure (pressure over 20 MPA) and desorption test for one core, and then use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the results of twice pressure desorption.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adsorbed gas in shale and free gas under arbitrary pressure is obtained. After testing the reservoir pressure in the later stage,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of free gas, the amount of free gas under the pressure is calculated. The sum of free gas and adsorption gas is the gas content of shale.
【作者單位】: 重慶礦產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廊坊分院;
【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2011ZX05018-005)資助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玉珍;王曉陽;宋昌順;;全烴與全脫值的相關性分析和地層含氣量的計算[J];錄井工程;2011年01期
2 王愛國,林建法,王洪林,唐書恒;壽陽礦區(qū)深部煤層含氣量預測[J];中國煤田地質;1999年02期
3 趙曉莉;張遂安;;利用排采數(shù)據(jù)校正煤層含氣量[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年10期
4 張平占;劉志國;郭學增;;獲得地層真實含氣量的工程條件及簡單方程[J];錄井技術;1996年04期
5 李學國,曹鳳江;氣測資料在確定地層含氣量中的應用[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2年04期
6 鄧澤;劉洪林;康永尚;;煤層氣含氣量測試中損失氣量的估算方法[J];天然氣工業(yè);2008年03期
7 王熊;侯慶宇;王洪亮;黃文新;;煤層含氣量的測井評價新方法[J];國外測井技術;2013年03期
8 李紀森,陳英;應用密度測井值計算煤層含氣量[J];石油物探;1996年S1期
9 周勝國;煤層含氣量模擬試驗方法及應用[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2年05期
10 王和平;郝海燕;;Lamb波在石油勘探中的應用研究實驗[J];物理實驗;2009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澤;劉洪林;康永尚;;煤層氣含氣量測試中有關損失氣量估算方法的探討[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實踐[C];2007年
2 李騰;吳財芳;潘磊;;織納煤田煤層含氣量分布規(guī)律及其地質控制因素研究[A];2011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傅雪海;吳桁;權彪;周言安;何也;;淮南潘謝深部煤層含氣量預測[A];2008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傅雪海;周寶艷;雷波;申建;劉愛華;;煤層含氣量校正系數(shù)研究[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雷波;秦勇;高弟;傅雪海;申建;;黔西青山向斜煤層含氣量層位分布差異及其影響因素[A];“地球·資源”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玉芳;包書景;張宏達;葛明娜;王勁鑄;孟凡洋;任收麥;;國外頁巖氣勘查開發(fā)進展[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7 ;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fā)現(xiàn)狀及前景展望[A];“寶塔油氣”杯第四屆天然氣凈化、液化、儲運與綜合利用技術交流會暨LNG國產化新技術新設備展示會論文集[C];2014年
8 林斌;郭巍;趙肖冰;曹瀚升;王少華;;頁巖氣資源評價方法:概率體積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頁巖氣中的應用[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9 印興耀;吳國忱;;頁巖氣儲層地震評價[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專題論文集[C];2013年
10 蔡啟宏;傅子云;;地震頻率信息在頁巖氣勘探開發(fā)中應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專題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偉;煤層含氣量測試方法有突破[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2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教授 張金川;中國應大力開發(fā)頁巖氣[N];中國能源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高慧麗;喚醒沉睡的頁巖氣[N];地質勘查導報;2010年
4 李慧;頁巖氣并非亞洲首選[N];中國能源報;2010年
5 溫川;對頁巖氣也要“細嚼慢咽”[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6 潘鋒;頁巖氣將成為重要接替資源[N];中國石化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李鑫軼;勘探頁巖氣不可照搬美國模式[N];中國石化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奚震;喚醒頁巖氣要過技術這道坎[N];中國石化報;2011年
9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zhàn)略研究中心 張大偉;我國頁巖氣探采與利用路徑思考[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年
10 早報記者 王道軍;國土部:頁巖氣申報獨立礦種[N];東方早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為;頁巖儲層特征與滲流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頁巖氣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長江大學;2015年
3 馮楊偉;伊寧盆地構造—熱演化與上古生界頁巖氣成藏條件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4 俞益新;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延長組頁巖油氣富集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5 姜文利;華北及東北地區(qū)頁巖氣資源潛力[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6 潘磊;下?lián)P子地區(qū)二疊系頁巖儲集物性及含氣性地質模型[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6年
7 單衍勝;遼河坳陷古近系頁巖油氣聚集條件與分布[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8 扈金剛;湘西北地區(qū)富有機質頁巖孔隙結構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9 韓超;蜀南地區(qū)上奧陶統(tǒng)—下志留統(tǒng)頁巖氣儲層特征及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10 林臘梅;頁巖氣資源評價方法研究及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明明;頁巖含氣量主控因素及其定量模型[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2 朱亮亮;頁巖含氣量實驗方法與評價技術[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3 鄧彥玲;頁巖氣儲層氣體賦存和解吸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7年
4 曹俊;金陽—威信地區(qū)下古生界牛蹄塘組頁巖氣資源潛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5 白生寶;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延長組長7段頁巖氣儲層評價[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6 韓淑喬;高過成熟階段頁巖生烴及含氣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年
7 蘇俊;頁巖氣儲層雙側向測井有限元正演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8 顏君;頁巖氣儲層感應測井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9 李鵬飛;南方富有機質頁巖復電阻率測試分析與激電機理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10 龔琴;頁巖氣地質建模分析[D];長江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881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78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