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編程在場地工程剪切波速測試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混合編程 + 單孔法 ; 參考:《煙臺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剪切波速測試作為一種原位測試方法,具有施工效率高、設備操作簡單、資料整理方便的特點。在工程勘察和抗震設計中,剪切波速測試對確定場地覆蓋層厚度、判別場地類別、估算場地卓越周期、分析場地地震破壞潛勢、計算地基剛度、檢驗地基處理效果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剪切波速還可以計算地基土泊松比、剪切模量、彈性模量和阻尼比等動力參數(shù),為場地地震反應分析和基礎動力分析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目前,剪切波速測試的方法主要有單孔法、跨孔法和面波法三種。跨孔法測試要求鉆孔數(shù)量較多,施工效率低且成本高;面波法由于其復雜的設備和數(shù)據(jù)整理,在工程中較少使用;而單孔法相對于其他兩種方法,只需要一個鉆孔就可以進行測量,準備工作簡單,而且設備易操作,因此在工程中單孔法應用最廣泛。但是,單孔法測試存在計算精度方面的問題,而影響其精度的關鍵在于剪切波初至時刻的判斷。剪切波初至時刻的識別一般采用人工識別,鉆孔的深度,場地的噪聲等都會加大識別初至時刻的難度,導致人工識別的效率低且誤差大。而采用互相關函數(shù)分析剪切波的初至時刻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并將該方法寫入Fortran編制剪切波速計算程序,但是,Fortran的可操作性差不利在工程實測時使用。基于以上考慮,論文詳細闡述了C#與Fortran混合編程的原理和方法,并將該方法與單孔法剪切波速測試結(jié)合,編譯Fortran程序生成動態(tài)鏈接庫,然后使用C#進行調(diào)用,以Fortran為計算內(nèi)核,進行數(shù)據(jù)計算,以C#界面開發(fā)平臺為依托,進行軟件交互界面設計,開發(fā)單孔法剪切波速計算分析軟件,該軟件具有自動計算到時差、自動生成剪切波速結(jié)構圖、計算等效剪切波速和覆蓋層厚度、劃分場地類別、估算場地卓越周期、自動完成測試報告等功能。將C#與Fortran混合編程應用到單孔法剪切波速測試中,可以提高測試效率和計算精度,在工程實測中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As an in-situ testing method, shear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simpl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and convenient data arrangement. I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seismic design,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test can determine the thickness of the site overlay, distinguish the site type, estimate the site excellent period, analyze the site earthquake damage potential, calculate the foundation stiffnes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est the effect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 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Poisson's ratio, shear modulus, elastic modulus and damping ratio can be calculated by shear wave velocity, which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sit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and foundation dynamic analysis.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main methods for measuring shear wave velocity: single hole method, cross-hole method and surface wave method. Cross hole testing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boreholes, low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high cost; surface wave method is less used in engineering because of its complex equipment and data arrangement; and single hole method is relative to the other two methods. The single hole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because of its simple preparation and easy operation. However, the single hole method has some problems in calculating accuracy, and the key to its accuracy lies in the judgment of the first arrival time of shear wav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first arrival time of shear wave usually adopts manual recognition. The depth of borehole and the noise of the site will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recognizing the first arrival time, which leads to the low efficiency and large error of manual recognition. The above problems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by using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to analyze the initial arrival time of shear wave, and the method can be written into the Fortran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shear wave velocity. However, the operational disadvantage of Fortran is not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 # and Fortran hybrid programming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the single hole shear wave velocity test to compile the Fortran program to generate dynamic link library. Then the C # is used to call, and the Fortra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kernel. Based on the C # interface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software interaction interface desig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single hole shear wave velocity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software is developed. The software can automatically calculate the time difference and generate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chart automatically. The functions of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overburden, classifying the site, estimating the outstanding period of the site, and automatically completing the test report are presented. The application of C # and Fortran mixed programming to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by single hol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 a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學位授予單位】:煙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紅帥;鄭桐;薄景山;劉德東;齊文浩;;粘性土剪切波速不確定性的統(tǒng)計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2 尚銀生;楊進堂;;土層等效剪切波速與平均剪切波速對比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3 鄧春林;;泉州市規(guī)劃區(qū)剪切波速與地基土類型關系[J];福建建筑;2006年05期
4 齊文浩;劉德東;張宇東;張忠利;;剪切波速推測的工程應用[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張藝峰;姚道平;蔡宗文;葉友權;;灰關聯(lián)分析在確定土層剪切波速中的應用[J];勘察科學技術;2008年05期
6 賈婧;馮啟民;高惠瑛;;土層等效剪切波速空間模擬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1期
7 李平;薄景山;孫有為;;剪切波速差異性對地震反應的影響[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8 安海鋒;;關于估算各土層剪切波速引發(fā)的新問題[J];山西建筑;2011年04期
9 齊靜靜;;山東東營城區(qū)剪切波速回歸分析及應用[J];勘察科學技術;2011年02期
10 張宇輝;張獻民;程國勇;;土石混合介質(zhì)中石料間隙土壓實度剪切波速評價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宇輝;張獻民;;含石量對土石混合介質(zhì)剪切波速的影響分析[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石兆吉;王承春;;預測輕亞粘土液化勢的剪切波速法[A];中國地震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3 汪聞韶;;土工地震減災工程中的一個重要參量——剪切波速[A];中國地震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2年
4 王建華;曲延大;周揚銳;程國勇;張立;;土層剪切波速的原位與室內(nèi)對比試驗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3年
5 侯興民;趙昌朋;曲淑英;劉文勇;;一種剪切波速測試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侯興民;趙昌朋;曲淑英;劉文勇;;一種剪切波速測試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周燕國;陳云敏;社本康廣;;彎曲元剪切波速測速技術在土工離心模型試驗中的應用[A];中國水利學會2007學術年會物理模擬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8 李錚;王國祥;程興;;南京河西地區(qū)淺層土剪切波速特性研究[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丁振坤;夏祖諷;;硬基巖剪切波速定義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反應堆結(jié)構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2年
10 李錚;王國祥;程興;;南京河西地區(qū)淺層土剪切波速特性研究[A];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卓識;現(xiàn)場剪切波速測試誤差及其對地震動影響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5年
2 劉瑜;基于顆粒接觸模型的砂土剪切波速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周燕國;土結(jié)構性的剪切波速表征及對動力特性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7年
4 程國勇;飽和砂土剪切波速與抗液化強度相關性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張宇輝;機場高填方土石混填地基表征壓實度剪切波分析理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6 汪云龍;先進土工實驗技術研發(fā)與礫性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4年
7 姬美秀;壓電陶瓷彎曲元剪切波速測試及飽和海洋軟土動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8 王興陳;基于物理性質(zhì)的土體強度和變形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剪切波速液化判別方法改進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5年
2 喻禮生;剪切波速測試資料反演計算方法應用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3 彭華君;圓柱形擊實試件的剪切波傳播特性及其波速測試方法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4 李相斌;浙江舟山Ⅱ類場地剪切波速不確定性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5 何韜;昆明滇池場地剪切波速差異特征及對場地類別劃分影響[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6 張瑞濱;礫性土剪切波速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5年
7 胡鵬;基于剪切波波速與含水率的抗剪強度測量方法的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5年
8 李進;混合編程在場地工程剪切波速測試中的應用[D];煙臺大學;2016年
9 趙娜;剪切波速對飽和松散砂(粉)土結(jié)構性及抗液化強度影響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10 侯云亮;西安地區(qū)黃土地基剪切波速與工程特性相關性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743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774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