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酸雨溶蝕碳酸鹽巖的源匯效應(yīng)分析——以廣西典型巖溶區(qū)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4-04 14:30

  本文選題:酸雨 切入點:巖溶作用 出處:《中國巖溶》2017年01期


【摘要】:選取廣西的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玉林、南寧、欽州7個酸雨監(jiān)測點進行了為期一年(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的監(jiān)測,結(jié)合各站點溶蝕試片和降雨降雨量、降雨時間、pH值和電導率等,分析了試片溶蝕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及酸雨的源匯效應(yīng)。結(jié)果表明,試片溶蝕量與累計降雨時間,即溶蝕作用發(fā)生的時間關(guān)系密切。單場酸雨對碳酸鹽巖的溶蝕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即:前期強酸溶蝕碳酸鹽巖,釋放CO_2,為碳源;后期碳酸溶蝕碳酸鹽巖,吸收大氣CO_2,為碳匯。而就整年而言,碳匯過程占絕對優(yōu)勢,酸雨減匯量僅占總?cè)芪g量的0.27%~3.52%,平均為1.96%,但酸雨減匯比例隨酸雨pH值的降低而呈指數(shù)增加。酸雨對巖溶碳匯有著顯著影響,在巖溶碳匯的研究中不應(yīng)忽視。
[Abstract]:Seven acid rain monitoring sites in Guangxi, Guilin, Liuzhou, Hechi, Baise, Yulin, Nanning and Qinzhou, were selected to monitor acid rain for a period of one year (May 2014 to May 2015).The precipitation time, pH value and conductivity are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solution amount of the sample and the effect of acid rain source and sink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pecime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cumulated rainfall time, that is, the time of dissolution.The dissolution process of carbonate rocks by single acid ra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strong acid dissolution carbonate rock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CO _ 2 released from carbonate rocks as carbon source; carbonate rocks dissolved in carbonate rocks in late stage absorb atmospheric CO _ 2, which is a carbon sink.For the whole year,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cess accounts for the absolute predominance, and the acid rain sequestration only accounts for 0.27% of the total dissolved amount,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96, but the proportion of acid rain sequestration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pH value of the acid rain.Acid rai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karst carbon sinks, 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study of karst carbon sinks.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巖溶地質(zhì)研究所/國土資源部廣西巖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象局;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02238,41402324) 地質(zhì)調(diào)查項目(12120113005100)
【分類號】:X517;P642.2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俊茹;;淺談酸雨的形成與危害及其防治方法[J];吉林氣象;2006年04期

2 費越;;貴州省酸雨情況及其危害防治的初步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3 洪正f ;山谷、盆地酸雨形成的特點及分析[J];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2001年03期

4 薛嵐,雷瑩;寧德市酸雨成因與防治對策研究[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5 吳賢篤,施松微,吳正可;溫州市酸雨特征及氣象條件分析[J];浙江氣象;2004年04期

6 龔榮星;模擬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J];生物學通報;2005年08期

7 肖健;漳州市酸雨采樣設(shè)點的區(qū)域代表性分析[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8 詹紅霞;楊金玲;邱輝;;伊犁地區(qū)酸雨狀況分析[J];新疆氣象;2006年02期

9 劉慶華;姜月清;;河池市城區(qū)酸雨的統(tǒng)計特征分析及對策探討[J];貴州氣象;2006年S1期

10 邵迪青;蔡萍;周麗琴;陳梅汀;;舟山市酸雨氣象特征以及對農(nóng)業(yè)影響分析[J];海洋預報;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昌云;劉娟;趙陽;張書偉;蔡孌卉;董計成;王書兵;;南通地區(qū)酸雨成因、影響分析及防御對策[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及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繆國華;施丹平;;2007-2008年江蘇南部酸雨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3 吳賢篤;施松微;吳正可;;溫州市酸雨特征及氣象條件分析[A];首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邵迪青;蔡萍;周麗琴;陳梅汀;;舟山市酸雨變率特征以及對農(nóng)業(yè)影響[A];第五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金飛勝;吳成彪;杜其成;方素青;朱根苗;;黃山市酸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A];2009第五屆蘇皖兩省大氣探測、環(huán)境遙感與電子技術(shù)學術(shù)研討會專輯[C];2009年

6 劉亞民;劉珍;;烏魯木齊市酸雨變化狀況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8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變化的聯(lián)系[C];2011年

7 吳賢篤;施松微;吳正可;;溫州市酸雨特征及氣象條件分析[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氣象科技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余欣;;景德鎮(zhèn)地區(qū)酸雨特征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9 劉晉生;信志紅;仲光嵬;;東營市酸雨變化特征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10 盛麗;康健;陸華標;張軍;;南京2006-2010年酸雨觀測數(shù)據(jù)分析[A];第八屆長三角氣象科技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崔璀;去年全市酸雨率較上年下降[N];麗水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張奇鋒;酸雨來襲誰的眼淚在飛[N];廣東科技報;2011年

3 ;酸雨來自空中的災難[N];北京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張倩;科學認識酸雨[N];中國氣象報;2010年

5 中國經(jīng)濟時報采訪組 采訪組成員 謝光飛 王松才 李銀雁 周杰;從酸雨之都到山水城市的美麗蛻變[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3年

6 記者 常璇;空氣和水不錯 酸雨率略增加[N];蚌埠日報;2012年

7 記者 肖新華;好天氣增多 酸雨仍嚴重[N];溫州日報;2010年

8 日報記者 劉麗虹;從“酸雨城市”變成“環(huán)保模范”[N];柳州日報;2008年

9 謝蓓蕾;要加快生態(tài)市建設(shè)步伐[N];臺州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羅英;模擬酸雨與富營養(yǎng)化復合脅迫對水生植物氮吸收的影響[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2 杜建飛;上海酸雨物理化學特征及氮濕沉降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慧明;模擬酸雨類型和淋施方式對木荷幼苗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林樺;開化縣酸雨沉降狀況、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3 張萍華;模擬酸雨對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微生物和生物活性及中藥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4年

4 邱媛;柳州市酸雨的化學特征及其對馬尾松林分的影響[D];廣西大學;2004年

5 沈高峰;模擬酸雨和鉛污染對草坪草生長以及抗氧化生理的影響[D];天津大學;2011年

6 杜凌;安吉縣酸雨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7 潘麗娜;樂清市酸雨成因分析與控制對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蔡夢莎;模擬不同酸雨處理對杜英(Eleocarpus glabripetalus)與石櫟(Lithocarpus glaber)生長及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2年

9 鄭甜;樂山市酸雨形成影響因素及防控對策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10 張敏;柳州市酸雨防治立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7103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7103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721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