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隨機擴展方法的致密油儲層裂縫建模研究
本文選題:裂縫 切入點:建模 出處:《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1期
【摘要】:現(xiàn)有的儲層裂縫建模方法大多忽略了儲層裂縫擴展歷史與裂縫屬性隨機分布特征之間的本質關系,所建裂縫模型多為不考慮斷裂尖端擴展歷史的靜態(tài)模型,因而不可能給出有效的區(qū)域裂縫信息。針對裂縫建模難題,提出了基于裂縫擴展反演模型的裂縫建模方法。首先,基于裂縫擴展規(guī)律,采用擴展有限元方法,利用模擬退火技術,建立裂縫擴展反演模擬模型;然后,采用克里金模型和斷裂力學模擬系統(tǒng),綜合構造和成像測井裂縫解釋資料,構建多場趨勢克里金估計模擬模型。選取大情字井地區(qū)青山口組扶余致密油層作為實驗區(qū),建立了該區(qū)塊的裂縫擴展模型和裂縫分布模型。實驗表明,構建的基于隨機擴展有限元模擬的裂縫建模方法可以克服現(xiàn)有裂縫建模方法的不足,可提高裂縫性油藏的表征精度。
[Abstract]: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rvoir fracture modeling methods ignore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history and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 attributes, and most of the fracture models are static models, which do not consider the history of fault tip expansion.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to give effective regional fracture information.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fracture modeling, a fracture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fracture propagation inversion model is proposed.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law of crack propagation, using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technology, the inverse simulation model of crack propag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Kriging model and fracture mechanics simulation system are used.Based on the fracture interpretation data of structural and imaging logging, a simulation model of multiple field trend Kriging estimation is constructed.The Fushankou formation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i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area, and 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model and fracture distribution model of the block are establish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racture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stochastic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fracture model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characterization accuracy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非常規(guī)油氣與新能源學院;北京師范大學自然資源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02108)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4DL003)
【分類號】:P618.13;P631.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健;張軍;王延民;;儲層裂縫預測方法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2 張健;;儲層裂縫的有效性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08年02期
3 范曉麗;蘇培東;閆豐明;;儲層裂縫的研究內容及方法[J];斷塊油氣田;2009年06期
4 周亞楠;鄧媛;霍威;馬輪;石月;張曉東;楊剛;;油氣儲層裂縫描述綜述[J];遼寧化工;2012年10期
5 王彩麗,孫六一,王宏;長慶氣田馬五_1儲層裂縫類型及特征[J];天然氣工業(yè);1999年04期
6 戴俊生,汪必峰;綜合方法識別和預測儲層裂縫[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3年01期
7 陶洪輝,秦國偉,徐文波,宮軍;地層主曲率在研究儲層裂縫發(fā)育中的應用[J];新疆石油天然氣;2005年02期
8 李少華;陳新民;姚鳳英;張尚峰;;坪北油田長6儲層裂縫特征[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2期
9 陶洪輝;宮軍;張先進;向立飛;史俊峰;車樹新;;地層主曲率在研究儲層裂縫發(fā)育中的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3期
10 朱定軍;單鈺銘;劉維國;;油氣儲層裂縫的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朱金平;馬在田;;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在識別儲層裂縫中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李亞玲;劉敏昭;劉俊凱;鄭錫;焦滔;左琴;高銀山;呼蘇娟;;馬家山長4+5儲層裂縫發(fā)育特征研究[A];低碳經(jīng)濟促進石化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九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3年
3 張永利;劉建軍;曾流芳;;注水開發(fā)中儲層裂縫失穩(wěn)擴展的力學機理[A];第七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文集[C];2000年
4 于雅林;康志宏;陳琳;柳洲;周磊;冉毅鳳;;鄂爾多斯盆地安邊地區(qū)長7儲層裂縫特征及分布預測[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欽節(jié);低滲油藏儲層裂縫的參數(shù)反分析優(yōu)化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2 謝青;基于GPU的頁巖儲層裂縫建模及壓力模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吳秋波;基于隨機分形的儲層裂縫預測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2 尤廣芬;儲層裂縫預測的三維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格云;長慶油田華慶地區(qū)延長組長6_3儲層裂縫發(fā)育特征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王樹慧;甘谷驛油田顧屯探區(qū)長6儲層裂縫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5 楊波;儲層裂縫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及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9年
6 李思涵;低滲透油田C5井區(qū)儲層裂縫預測與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李明;準噶爾盆地烏夏地區(qū)二疊系儲層裂縫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98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69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