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M攝影測量方法在活動構造定量研究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攝影測量 切入點:Structure 出處:《地震地質(zhì)》2017年04期
【摘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數(shù)據(jù)是活動構造定量研究的基礎。攝影測量方法的出現(xiàn)和快速發(fā)展為獲取高精度地形地貌數(shù)據(jù)提供了一種經(jīng)濟有效的技術手段。相比于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攝影測量方法可在大范圍內(nèi)同時進行,不受地面通視條件的限制,且測量成本相對較低。尤其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視覺理論及高效的自動特征匹配算法的發(fā)展,一種名為"Structure from Motion"(SfM)的三維重建技術被引入攝影測量方法中,極大地提高了攝影測量的自動化程度。文中介紹了攝影測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發(fā)展歷程,并綜述了攝影測量方法在活動構造研究中的應用,最后通過SfM攝影測量方法在活動構造研究中的1個具體應用實例,展示了攝影測量方法在活動構造定量研究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Abstract]:High precision, High-resolution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ological data are the basis of quantitative study of active structures. The appeara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photogrammetry provide an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technical means for obtaining high-precision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ological data. Photogrammetry can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in a wide range of areas, 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common ground viewing conditions, and the cost of measurement is relatively low.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vision theory and efficient automatic feature matching algorithm, A 3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called "Structure from Motion" is introduced into photogrammetr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automation of photogrammetry.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of photogrammet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photogrammetry in the study of active structure is summarized. Finally, a concrete application example of SfM photogrammetry in the study of active structure is given. The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photogrammetry in quantitative study of active 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
【作者單位】: 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廣東省地球動力作用與地質(zhì)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shù)字地球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金(41602224,41372220,41590861) 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IGCEA1524) 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jīng)費項目(201408023)共同資助
【分類號】:P23;P31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方貴;攝影測量的現(xiàn)狀及新世紀的攝影測量[J];四川測繪;2001年01期
2 高建新;;2007年相關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國際會議[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7年02期
3 本刊編輯部;;歡迎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在北京召開[J];地球信息科學;2008年03期
4 袁修孝;;“攝影測量基礎”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嘗試[J];測繪信息與工程;2008年05期
5 張瑞娟;牛茂靖;秦寧;;攝影測量在古建筑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1年29期
6 張偉;馮秀江;;淺談攝影測量及其發(fā)展歷史[J];山東煤炭科技;2013年02期
7 ;會議消息[J];測繪科學;1979年04期
8 ;印度測量培訓學院攝影測量專業(yè)課程內(nèi)容簡介[J];鐵路航測;1982年03期
9 ;國際攝影測量協(xié)會召開會議的次數(shù)、時間和地點[J];鐵路航測;1983年01期
10 呂言;王之卓教授談攝影測量的發(fā)展[J];測繪通報;198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時祥;;雷達攝影測量的發(fā)展[A];紀念中國測繪學會成立四十周年論文集[C];1999年
2 王金鑫;葉海翔;田高力;孫曉兵;;當代攝影測量的發(fā)展與定位[A];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wǎng)中南分網(wǎng)第二十一次學術信息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吳延禧;;掃描攝影測量在體育科研中的應用[A];參加第四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83年
4 孫敏;胡爭;;基于多視幾何理論的超低空攝影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5 劉先琳;;基于國土資源大調(diào)查“航空數(shù)碼攝影測量系統(tǒng)”的構成和功能[A];新技術在土地調(diào)查中的應用與土地科學技術發(fā)展-2005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魏德照;;攝影測量與遙感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以及當代攝影測量的主要發(fā)展趨勢[A];重慶市測繪學會第三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暨2005-2006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選編[C];2008年
7 蔣令;;無人飛機攝影測量在災害工作中的必要性和優(yōu)點[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2分會場-測繪服務災害與應急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劉云;;攝影測量內(nèi)外業(yè)一體化生產(chǎn)工藝研究[A];江蘇省測繪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楊會臣;賈金生;王海波;;高速攝影測量在振動臺動力模型試驗中的應用[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10 章楊松;狄文;李曉昭;石杏喜;;攝影測量方法在甘肅北山地面裂隙調(diào)查中的應用[A];第5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陳蘭芹;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應用前景廣闊[N];中國測繪報;2000年
2 ;中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的發(fā)展歷程[N];中國測繪報;2008年
3 王瑜婷;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全國聯(lián)絡委員會成立[N];中國測繪報;2007年
4 范京生;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成為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金牌贊助商[N];中國測繪報;2008年
5 楊純;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發(fā)表《北京宣言》[N];科技日報;2008年
6 萬幼川 張永軍 劉良明 沈翔;攝影測量學科進展與展望[N];中國測繪報;2010年
7 徐紅;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召開[N];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8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祖勛;深切懷念 萬千追思[N];中國測繪報;2009年
9 周信炎;走向世界中的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N];中國測繪報;2008年
10 王瑜婷;第21屆ISPRS大會新聞發(fā)布會摘要[N];中國測繪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擁軍;基于未檢校CCD相機的三維測量方法及其在結(jié)構變形監(jiān)測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蘇國中;基于光電經(jīng)緯儀影像的飛機姿態(tài)測量方法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方勇;星載SAR圖像空間信息提取技術研究與實踐[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玲;基于三維攝影測量的爆破設計系統(tǒng)[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2 胡文慶;傾斜攝影測量三維重建在城市規(guī)劃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3 施駿騁;傾斜攝影測量應用于城市三維單體模型構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4 李卉;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應用于建筑物三維建模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5年
5 包丹丹;傾斜攝影測量的空三精度和三維模型精度的評估方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7年
6 崔毅;基于數(shù)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的三維量測與應用[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1年
7 姚一靜;大幅面航空數(shù)碼相機拼接技術的研究[D];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2007年
8 任宏;三維場景建模中像片拼接算法與應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9 王勇;基于四元數(shù)描述的攝影測量定位理論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10 劉強;車載攝影測量系統(tǒng)標校方法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79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67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