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古地幔柱作用“遺跡”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測——以峨眉山大火成巖省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3-06 22:20

  本文選題:古地幔柱 切入點:峨眉山大火成巖省 出處:《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大火成巖省成因是國際地學界的研究熱點,涉及地球內部運行機制和過程、資源和生物環(huán)境效應等多個地學前沿研究領域。峨眉山大火成巖省不僅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獲得國際學術界廣泛認可的大火成巖省,也是全球范圍內研究程度最高的大陸溢流玄武巖省之一。前人基于沉積地層學、巖石地球化學等系列證據(jù)提出了該大火成巖省的"地幔柱頭熔融"成因模型。深部是否存在"地幔柱頭熔融"假說所預示的大規(guī)模巖漿作用"遺跡",有待地球物理探測的進一步檢驗。地球物理方法是探測現(xiàn)代地幔柱的常用手段。本項研究集成利用人工源地震、天然源寬頻帶地震探測,以及密集重力/地磁剖面測量等綜合地球物理手段探測"古地幔柱"作用,在峨眉山大火成巖省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其研究思路與方法對其他古地幔柱作用"遺跡"的識別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通過幾何結構-物性結構-動力學屬性參數(shù)之間的聯(lián)合約束,以及與地球化學、地質學研究成果的有機結合,可靠地揭示出與古地幔柱作用有關的大規(guī)模巖漿活動導致的地殼結構和組分變化以及深淺響應過程等,顯示了綜合地球物理方法、不同學科交叉融合在重建古老重大地質事件深部過程方面的巨大潛力。大規(guī)模巖漿作用"底侵"位置的確定、"透明"上地殼特征的發(fā)現(xiàn)等,對于該區(qū)未來的深部找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Abstract]:The Genesis of the Great igneous Province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field, which involve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Emeishan great igneous rock province is not only the first major igneous rock province in China that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studied continental basalt provinces in the world. A series of evidences, such as petrogeochemistry,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mantle plume melting" genetic model of this igneous province. Whether there is a large-scale magmatism "vestige"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earth, as predicted by the hypothesis of "mantle plume melting", remains to be found in the earth. Geophysical methods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modern mantle plumes. This study integrates the use of artificial earthquakes,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Emeishan great igneous rock province, such as wide band seismic exploration of natural sources and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 such as dense gravity / geomagnetic profiling to detect "paleomembrane plume". Its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paleo-mantle plume "relics". Through the joint constraints between geometric structure-physical structure-dynamic attribute parameters, and geochemistry, the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paleo-mantle plume "relic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research results reliably reveals the crust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changes and the deep and shallow response processes caused by large-scale magmatic activities related to paleomembrante plume, and shows a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metho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reconstructing the deep process of ancient major geological even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tion of large-scale magmatism, the discovery of "transparent" features of the upper crust, etc. 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ep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CB808904) 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B類)專項(XDB180000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74063)
【分類號】:P54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登紅;地幔柱的概念、分類、演化與大規(guī)模成礦——對中國西南部的探討[J];地學前緣;2001年03期

2 賀世杰,郭鋒;地幔柱的識別和演化研究述評[J];地球科學進展;2003年03期

3 王登紅,李建康,劉峰,陳振宇;地幔柱研究中幾個問題的探討及其找礦意義[J];地球學報;2004年05期

4 李建康,王登紅;峨眉地幔柱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的初步研究[J];地球學報;2004年05期

5 Gillian R. Foulger;地幔柱:為什么現(xiàn)在懷疑?[J];科學通報;2005年17期

6 徐義剛;何斌;黃小龍;羅震宇;朱丹;馬金龍;邵輝;;地幔柱大辯論及如何驗證地幔柱假說[J];地學前緣;2007年02期

7 童航壽;;華南地幔柱構造與成礦[J];鈾礦地質;2010年02期

8 李東卓;;地幔柱形態(tài),源區(qū)及構造理論研究綜述[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yī)學版);2011年03期

9 李暉;朱貌賢;;地幔柱動力學機制的新思考[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2年01期

10 李宏博;張招崇;李永生;汪云峰;;峨眉山地幔柱軸部位置的討論[J];地質論評;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業(yè);石耀霖;楊曉松;;地幔柱柱尾結構及其對地幔柱演化的意義[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王登紅;;關于地幔柱研究中幾個問題的探討[A];峨眉地幔柱與資源環(huán)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及摘要[C];2003年

3 李建康;;峨眉地幔柱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研究[A];峨眉地幔柱與資源環(huán)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及摘要[C];2003年

4 雷建設;趙大鵬;李志雄;;海南地幔柱的新的成像結果[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登紅;;地幔柱的識別及其在大規(guī)模成礦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6 童航壽;田建吉;;環(huán)太平洋極性超級地幔柱及其成礦效應[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7 程華冬;黃金水;;地幔底部化學層高生熱率的影響[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黃金水;鐘世杰;;地幔中的多尺度對流與板塊模型的物理機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張招崇;周剛;王福生;柴鳳梅;閆升好;;地幔柱型苦橄巖和弧型苦橄巖的特征比較[A];火山作用與地球層圈演化——全國第四次火山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陳建業(yè);石耀霖;楊曉松;;地幔柱柱尾結構及其對地幔柱演化的意義[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段歆涔;書寫新的“地心游記”[N];中國礦業(yè)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宏博;峨眉山大火成巖省地幔柱動力學:基性巖墻群、地球化學及沉積地層學證據(j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2 余星;塔里木早二疊世大火成巖省的巖漿演化與深部地質作用[D];浙江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朱曉青;渤海灣盆地構造演化的地幔柱模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2 林瑤;峨眉山苦橄巖巖石地球化學及流體組成對地幔柱巖漿來源的制約[D];蘭州大學;2014年

3 裘碧波;藏東南措美殘余大火成巖省地幔柱成因新證據(j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4 呂勁松;滇西北晚二疊世玄武巖成因及地幔柱巖漿演化[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5767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5767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08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