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惠水早石炭世打屋壩組黑色巖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沉積環(huán)境分析
本文關鍵詞: 黔南惠水 打屋壩組 黑色巖系 稀土元素 沉積環(huán)境 出處:《中國稀土學報》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深入探討貴州黔南地區(qū)早石炭世打屋壩組黑色巖系的沉積環(huán)境與物源分析,筆者選取了貴州惠水王佑地區(qū)早石炭世打屋壩組黑色巖系進行系統(tǒng)采樣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探討該區(qū)域黑色巖系的沉積環(huán)境變化特征,為下一步頁巖氣勘探提供參考。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qū)域的稀土元素總量ΣREE為(100.52~627.32)×10~(-6),平均值為191.20×10~(-6),比北美頁巖稀土總量(200.21×10~(-6))略低。通過LREE/HREE,δCe,δEu等相關參數(shù)顯示,研究區(qū)域的黑色巖系經北美頁巖標準化后曲線呈平坦狀,表現(xiàn)為輕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對虧損;研究區(qū)域樣品的δEu值為0.86~1.11,平均值為0.97,δCe值為0.92~1.12,平均值為1.03,異常表現(xiàn)不明顯,結合野外巖性特征變化,可推斷研究區(qū)域的沉積環(huán)境表現(xiàn)為弱氧化-弱還原環(huán)境,屬于臺地邊緣斜坡-淺海陸棚相;通過w(ΣREE)-w(La)/w(Yb)圖解可知,研究區(qū)域的物源屬于上地殼花崗巖與沉積巖的混合物;此外,結合研究區(qū)域樣品的TOC含量與黃鐵礦的富集程度可知,貴州惠水王佑地區(qū)早石炭世打屋壩組黑色巖系具有良好的生烴潛力。
[Abstract]:The analysis for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in Guizhou area of Qiannan called Wu Ba black rock serie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provenance, the author selected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Guizhou Huishui area called Wang You Wu Ba group of black rock series analysis system sampling and geochemist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the region of the black rock series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next step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area of the total amou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100.52~627.32) for sigma REE * 10~ (-6), 191.20 * 10~ (-6), the average ratio of North American shale rare earths (200.21 * 10~ (-6)) is slightly lower. By LREE/HREE, Delta Ce. Eu display and other related parameters, the black rock series in the study area by the shale normalized curve flat, showed LREE enrichment, hree depletion; Delta Eu research area of the sample value is 0.86~1.11, the average value is 0.97, Ce value is 0.92~1.12, the average value is 1.03, The abnormal performance is not obvious, with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study area can be inferred reduction environment for weak oxidation weak, which belongs to the platform edge slope shallow shelf facies; through the w (sigma REE) -w (La) /w (Yb) graphic shows that the study area belongs to the mixture of the source of granite and upper crust sedimentary rocks; in addi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 of TOC in study area samples and pyrite enrichment of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Guizhou Huishui area called Wu Ba Wang You group black rock series has good potential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頁巖氣調查項目(DD20160182-05) 貴州省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建設項目(黔學位合字ZDXK[2015]20)資助
【分類號】:P585;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劍,易發(fā)成;貴州—湖南黑色巖系的有機碳和有機硫特征及成因意義[J];地質科學;2005年04期
2 楊劍,易發(fā)成,劉濤,李虎杰;黔北黑色巖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意義[J];地質科學;2005年01期
3 李金巖;王永青;孫云超;田宗平;;黑色巖系中釩的快速測定[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10期
4 李德亮;;貴州納雍地區(qū)牛蹄塘組黑色巖系有機碳特征及意義[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9年05期
5 С.Г.帕拉達 ,賈常慶;黑色巖系中的浸染型金—硫化物礦化作用[J];黃金地質科技;1990年02期
6 朱笑青,,王中剛,陳南生;鎳鉬在黑色巖系中富集成因的實驗研究[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96年04期
7 易發(fā)成,高振敏;黑色巖系中鉑族元素地質地球化學特征[J];地球科學進展;1996年03期
8 高振敏,羅泰義,李勝榮;黑色巖系中貴金屬富集層的成因:來自固定銨的佐證[J];地質地球化學;1997年01期
9 別風雷,孟繁聰;具有潛力的重要資源類型——黑色巖系鉑多金屬礦床[J];礦產保護與利用;1999年03期
10 張如柏,王治明,常嗣和;四川黑色巖系中發(fā)現(xiàn)獨立的鉑礦物——自然鉑[J];地質論評;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良;朱建明;秦海波;;黑色巖系中鉬的連續(xù)提取方案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2 劉義;;貴州黑色巖系的綜合利用及其環(huán)境問題初探[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朱笑青;韓濤;黃艷;陳南生;;湘黔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中鎳、鉬、鉑的超常富集與物質來源問題[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倪師軍;張成江;徐爭啟;余中美;施澤明;王永利;;西南晚震旦世-早寒武世黑色巖系中的鈾成礦特征[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1冊)[C];2009年
5 朱正杰;朱長生;李航;羅泰義;程禮軍;楊洪永;雷恩;;重慶城口地區(qū)早寒武世黑色巖系多元素富集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郭遠生;楊學善;郭欣;崔銀亮;陳艷霞;丁德生;劉漢和;段生杰;;云南省寒武系黑色巖系含礦性研究及鉬鎳多金屬礦找礦前景[A];云南省有色地質局建局60周年學術論文集[C];2013年
7 韓善楚;胡凱;曹劍;周潔;邊立曾;潘家永;施春華;;貴州遵義早寒武世黑色巖系鎳-鉬礦床礦物學與地球化學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施春華;曹劍;胡凱;周潔;邊立曾;韓善楚;姚素平;;黔北早寒武世黑色巖系有機質特征及其Ni-Mo成礦作用[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段生杰;佘中明;丁德生;劉漢和;;云南筇竹寺組黑色巖系礦化特征及找礦前景[A];云南省有色地質局建局60周年學術論文集[C];2013年
10 羅衛(wèi);繆遠興;唐攀科;;湘西北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中含貴金屬鎳鉬礦礦床成因探討[A];全國成礦理論與深部找礦新方法及勘查開發(fā)關鍵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熊和生;朱笑青提出“顏色找礦論”[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楊劍;黔北地區(qū)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形成環(huán)境與地球化學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2 王立社;陜西秦嶺黑色巖系及其典型礦床地質地球化學與成礦規(guī)律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3 陳蘭;湘黔地區(qū)早寒武世黑色巖系沉積學及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4 宋明義;浙西地區(qū)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中硒與重金屬的表生地球化學及環(huán)境效應[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游先軍;湘西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中的鎳鉬釩礦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李賽賽;陜西省商南縣—山陽縣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中釩礦田地質構造特征及成因探討[D];長安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艷霞;云南省曲靖地區(qū)下寒武統(tǒng)黑色巖系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何W氀
本文編號:15431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54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