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基于Matlab的中國地震區(qū)活動性參數(sh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05 22:28

  本文關鍵詞: 地震目錄 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 Matlab編程 出處:《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在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研究中,其最基礎的理論依據(jù)就是G-R關系:lg N=a-b M。其中M是地震震級,N代表在一定時間內(nèi)大于震級M地震的數(shù)量,a代表同一時間內(nèi)大于0級以上的地震數(shù)量,b代表大震和小震的比例關系,不同地區(qū)的a和b值不同。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MC、a、b等,是評價地震危險性的基本參數(shù)。本文選取1970年以來的儀器記錄的地震資料,通過Matlab編程,采用國際上目前通用的方法來對國內(nèi)第四代地震區(qū)劃圖各個地震分區(qū)進行初步的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研究。在使用最臨近時空距離法除叢的地震目錄基礎上,采用最大曲率法和擬合優(yōu)度法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各個地震分區(qū)地震目錄的完整震級。采用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最大似然法確定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贛atlab編程實現(xiàn)最大似然法計算,確定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b值等。進而采用國際上最新的修正方法進行修正計算。為進一步的地震危險性分析奠定基礎。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seismicity parameters, the most basic theoretical basis is G-R relation: LG Na-b M, in which M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N larger than M in a certain time. A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earthquakes larger than M = 0 in the same time and b represents the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rge earthquakes and small earthquakes, and the values of a and b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the instrument since 1970 and programs by Matlab.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ity parameters of the 4th generation seismic zoning map in China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general method. Based on the seismic cataloguing by the nearest spatio-temporal distance method, the 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s of each seismic zone in the 4th generation seismic zoning map of China are studied. The maximum curvature method and goodness of fit method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lete magnitude of earthquake catalogs in each area.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ismicity parameters based on Matlab. Programming to achieve maximum likelihood calculation. The parameter b of seismicity is determined, and the revised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latest correction method in the world,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315.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愛國;“9·11”事件的地震活動性[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02年06期

2 韓渭賓;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分類及其相關性初步研究[J];四川地震;2003年03期

3 榮棉水;楊勇;史保平;徐丹丹;;地震活動性預測并劃分未來地震發(fā)生的潛在區(qū)域方法研究[J];中國地震;2012年02期

4 詹文歡,劉以宣,丘學林;斷裂穩(wěn)定度值變化對地震活動性的影響[J];華南地震;1989年01期

5 畢秋菊,蔣小泉,,范世宏,齊玉芳,朱建平,王愛君;1993年10月26日托來6.0級地震前地震活動性異常特征[J];西北地震學報;1994年03期

6 馮利華;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地震活動性研究[J];西北地震學報;2000年04期

7 鄢家全,陳家庚,郝玉芹;中國地震活動性述評[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00年02期

8 陳時軍,馬麗;地震活動性統(tǒng)計學研究方法的若干進展與討論[J];地震;2002年01期

9 王林瑛,吳忠良,陳佩燕;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的相關[J];地震學報;2004年S1期

10 王澤皋;馮向東;馬棟;王曉山;曹軼;薛經(jīng);張從珍;馬鳳霞;孫彥雪;常慶湘;張瑞芳;;俯瞰世界地震活動性[J];內(nèi)陸地震;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光夏;;對臺灣地震活動性的點滴新認識[A];1993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3年

2 魏富勝;谷繼成;;地震活動性的一種計算方法[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3 陳槞;劉杰;陳棋福;王偉杰;;地震活動性研究中有限樣本統(tǒng)計學問題[A];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4 石耀霖;劉杰;D.Vere-Jones;莊建倉;馬麗;;地震活動性的細胞自動機和統(tǒng)計模型結合研究及其啟示[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5 韓渭賓;;地震活動性參數(shù)的分類及其相關性的初步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時振梁;王健;張曉東;;中國地震活動性分區(qū)特征[A];中國地震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7 王筱榮;;烏恰6.9級地震前地震活動性異常[A];中國地震學會成立三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單斌;熊熊;鄭勇;;2010年玉樹地震同震庫侖應力變化及地震活動性預測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張慧;焦明若;;郯廬斷裂帶段北段地震活動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曾融生;孫為國;;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動性及物質(zhì)東流的討論[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皇甫崗;云南地震活動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于彥偉;基于Matlab的中國地震區(qū)活動性參數(shù)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2 邵翠茹;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qū)地震活動性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3 劉晨;濟南主城區(qū)及附近地震活動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1年

4 汪超飛;云南省地震時空分布分形特征與地震活動性關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4年

5 孫莉;四川地區(qū)歷史地震活動性分析[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6 王煥;汶川地震斷裂帶結構特征及其與地震活動性的關系[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本文編號:149292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49292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5f3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