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中西洼東三段烴源巖特征與油氣成藏模式
本文關(guān)鍵詞: 烴源巖 成藏模式 勘探潛力 東三段 渤中西洼 出處:《特種油氣藏》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渤中西洼東營組烴源巖埋深較淺、成熟度相對較低,其生烴潛力一直未受重視。為了明確東營組烴源巖特征及其與油氣成藏關(guān)系,對東營組烴源巖有機質(zhì)豐度、類型、成熟度、油源對比及其對油氣成藏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結(jié)果認為:渤中西洼東三段烴源巖有機質(zhì)豐度高,在埋深大于3500 m的東三段有機質(zhì)成熟度R_o1.0%,達到了生油高峰,是渤中西洼重要的烴源層系。通過油源對比分析,認為東三段烴源巖原油主要環(huán)繞渤中西洼主洼槽呈環(huán)帶狀分布。斷層、砂體是渤中西洼東三段烴源巖有效的輸導體系要素,主要發(fā)育烴源巖-斷層、烴源巖-砂體、烴源巖-砂體-斷層復合接觸型3種油氣高效輸導類型。根據(jù)烴源巖的發(fā)育特征,結(jié)合輸導體系與烴源巖的配置關(guān)系研究,認為東三段主要為自生自儲油氣成藏模式。在渤中西洼的北部,東營組烴源巖可以作為淺層油氣成藏的有效烴源巖,油氣主要通過溝通東營組烴源巖的大斷裂垂向運移至淺層成藏,因而淺層油氣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東三段烴源巖生排烴能力及油氣成藏模式的重新認識,對該區(qū)深化勘探及目標區(qū)的優(yōu)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Abstract]: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re relatively shallow and the maturity is relatively low .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Dongying Formation are considered as the effectiv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
【作者單位】: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渤海海域大中型油氣田地質(zhì)特征”(2011ZX05023-006-002) 中海油有限公司科研項目“渤海西部海域斷裂體系與控藏研究”(YXKY-2015-TJ-02)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烴源巖是形成大中型油氣田的物質(zhì)基礎,優(yōu)質(zhì)烴源巖的確定,對揭示油氣生成、運移、聚集及富集規(guī)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渤中西洼廣泛發(fā)育沙三段、沙一段和東三段3套烴源層[1-5],其中,沙三段、沙一段是主要的烴源層系,在勘探初期,認為東營組烴源巖埋深淺、成熟度低,忽略了東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新和,王成善,伊海生,魏欽廉;新疆三塘湖盆地烴源巖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5期
2 文延春;陳世加;路俊剛;石正灝;楊國平;陸林超;;扎哈泉凹陷烴源巖特征及演化史研究[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2年04期
3 董義龍,劉勇;南泥灣地區(qū)烴源巖可溶組分地球化學特征[J];西北地質(zhì)科學;1998年02期
4 ;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shù)會議“烴源巖地球化學”專題交流論文題目及作者[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8年01期
5 焦翠華;王清輝;徐懷民;趙磊;易震;李林;吳堅;;準東地區(qū)北部二疊系致密油藏烴源巖測井評價[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3年05期
6 袁文賢,李天明,陳紅,劉增仁;齊姆根——桑株河地區(qū)烴源巖特征[J];新疆地質(zhì);2002年S1期
7 陳立軍;師愉航;冷丹鳳;何文忠;段玉良;;鄂爾多斯盆地甘泉地區(qū)烴源巖分子地球化學特征[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8 袁波,朱建偉,劉招君;松遼盆地布!下〉貐^(qū)天然氣烴源巖特征及資源量計算[J];世界地質(zhì);2003年04期
9 郭小文;何生;;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恩平組烴源巖特征[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06年01期
10 王明艷;郭建華;曠理雄;朱銳;;湘中坳陷漣源凹陷烴源巖油氣地球化學特征[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汪建國;陳代釗;王清晨;嚴德天;王卓卓;;中揚子地區(qū)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轉(zhuǎn)折期臺—盆演化及烴源巖形成機理[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shù)論文匯編(第六卷)[C];2008年
2 伍新和;夏響華;汪銳;周惠;;倫坡拉盆地烴源巖特征分析[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shù)分會場[C];2013年
3 李榮西;朱瑞靜;劉海青;張艷妮;朱德明;;大巴山前陸構(gòu)造帶古生代烴源巖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4 張青;何希鵬;;六盤山盆地中生界烴源巖特征及油源對比[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劉得光;;準噶爾盆地烴源巖特征和油氣成藏規(guī)律[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趙洪文;馬惠明;馬安來;李鐵軍;張忠民;;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斷凸白云巖成藏條件及油氣成藏模式[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zhì)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7 李媛;王華;廖遠濤;林正良;劉恩濤;馬慶林;;北部灣盆地福山凹陷基于層序地層格架的油氣成藏模式研究[A];“地球·資源”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廖玲玲;基于全巖的不同類型烴源巖生—留—排烴的實驗模擬與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6年
2 王俊濤;大興安嶺中南部石炭-二疊紀地層、巖相古地理與烴源巖研究[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11年
3 王海學;吐哈盆地臺南凹陷前侏羅系不同構(gòu)造帶油氣成藏規(guī)律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4 馬士忠;惠民凹陷古近紀構(gòu)造與沉積演化及油氣成藏模式[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7年
5 周建林;東營凹陷勝坨地區(qū)油氣成藏模式及其勘探前景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景躍;查干凹陷烴源巖地球化學及有機質(zhì)富集機制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2 張啟航;柴達木盆地第三系烴源巖與膏鹽巖賦存關(guān)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7年
3 徐晨光;烴源巖油氣藏評價模擬系統(tǒng)設計與軟件初步[D];西北大學;2001年
4 王遠飛;準噶爾盆地南緣霍瑪吐背斜帶中上組合油氣成藏模式分析[D];長江大學;2015年
5 厚剛福;伊通盆地岔路河斷陷昌30井區(qū)烴源巖特征及油氣源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6 王輝云;鎮(zhèn)涇區(qū)塊油氣成藏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7 何方;白音查干凹陷油氣成藏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8 王倫;準噶爾盆地烏夏地區(qū)多層系油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7年
9 孫兵;海拉爾盆地“斷—蓋”共控油氣成藏模式[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10 鄭卉;靖邊油田南部延9油藏石油富集規(guī)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813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48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