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測方法Ⅳ:電磁法
本文關鍵詞:地震預測方法Ⅳ:電磁法 出處:《地球物理學進展》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電磁法地震預測是臨震地震預測方法中的一種,該方法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已有的電磁法地震預測的流程是在各臺站設置儀器觀測覆蓋區(qū)域的電磁數(shù)據(jù),比如電場各分量、電阻率、磁場各分量或者給定頻率的電磁波等等,通過一定的方法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提取出電磁異常,對這些異常進行分析,從而給出與地震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組成的地震"三要素"相關的預測意見.從多次實驗以及震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電磁法地震預測目前并不完善,可以預測的范圍、精度以及預測量都有限.但是電磁法異常提前發(fā)生并且特征明顯,接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弄清引起震前電磁異常的明確的物理機制,找到其與地震三要素的對應關系,這樣電磁法在地震預測中將會邁出扎實的一步.為了了解電磁法地震預測的現(xiàn)狀,本文從電磁法預測的基礎巖石物理學實驗,野外觀測記錄,以及對已有電磁方法的分析與評價三個主要方面介紹了國內外電磁法地震預測的研究進展及其發(fā)展前景.
[Abstract]:Electromagnetic seismic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imminent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s, which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The existing flow of electromagnetic seismic prediction is to set up the electromagnetic data in the coverage area of each station. Such as electric field components, resistivity, magnetic field components or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of a given frequency and so on, through a certain method to process the collected data, extract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and analyze these anomalies. The prediction opinions related to the time, location and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are given. From many experiments and examples, we can see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not perfect at present. The range, accuracy and quantity of prediction are limited, but the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occur in adva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 The next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find out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before earthquak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e basic rock physics experiments of electromagnetic prediction a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elements of earthquake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ield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xisting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electromagnetic seismic predi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872133,40821062,41274094)資助
【分類號】:P315.7
【正文快照】: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北京100871Department of Geophys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doi:10.6038/pg201606180引言地震預測有諸多方法,由于觀測量的不同,形成了幾種預測方法,例如地應力法、鉆孔應變觀測法、GPS法、固體潮法、電離層法等(趙永紅等,2014,2015),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衡陽 ,梁云明;電磁法實驗研究[J];爆炸與沖擊;1981年01期
2 林品榮,趙子言;分布式被動源電磁法系統(tǒng)及其應用[J];地震地質;2001年02期
3 徐義賢,王槐仁;電和電磁法探測油氣的回顧與展望[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2年06期
4 孫中任;張國瑞;魏文博;金鑫;趙雪娟;;目前電磁法用于礦產勘查面臨的幾個問題的思考[J];地質與資源;2005年04期
5 葉沼宗;;磁法和電磁法在隧洞鋼拱架檢測中的應用[J];工程勘察;2005年01期
6 林品榮;鄭采君;石福升;郭鵬;徐寶利;趙子言;;電磁法綜合探測系統(tǒng)研究[J];地質學報;2006年10期
7 張昌達;;航空時間域電磁法測量系統(tǒng):回顧與前瞻[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06年04期
8 ;新型地下資源電磁法探測器通過驗收[J];地質裝備;2010年02期
9 趙國澤;Nikolay Palshin;黃清華;;地球電磁法研究新進展——“第19屆國際地球電磁感應學術研討會”專輯[J];地球物理學報;2010年03期
10 朱裕振;許聰悅;;廣域電磁法深部找礦實驗效果[J];物探與化探;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涂;張弛;徐英姿;李蕓蕓;張超;;廣域電磁法多分量綜合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曹俊興;;21世紀的地球電磁法[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趙子言;;遙測陣列天然場電磁法方法技術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九五”科技成果匯編[C];2001年
4 何繼善;;廣域電磁法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白宜誠;崔益安;;海洋高效電磁法研究[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劉海櫻;何展翔;;電磁法、重磁力技術發(fā)展新動態(tài)[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陳儒軍;何繼善;羅維炳;顏良;劉石;;智能多功能多頻電磁法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董寶和;王德夫;王寅生;;在地形起伏地區(qū)應用回射電磁法的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0)[C];1983年
9 林品榮;石福升;;分布式被動源電磁法在地下水勘查中的應用[A];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電法勘探方法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鄧鋒華;李帝銓;;廣域電磁法三維積分方程法正演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科文;找礦又添好幫手——大探測深度電磁法[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4年
2 王中義;地勘新兵器:陣列電磁法[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3 通訊員 朱彥彬 劉雪軍;東方物探引進俄羅斯勘探軟件[N];中國石油報;2011年
4 王中義 記者 于莘明;百米地下探出金礦找到甘泉[N];科技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韓波;頻率域可控源電磁法并行化三維正反演算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
2 王世隆;直升機時間域電磁法數(shù)據(jù)收錄與現(xiàn)場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佟拓;海洋人工源頻率域電磁法三維共軛梯度反演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4 許洋鋮;全波形時間域電磁接收系統(tǒng)及分辨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羅明璋;脈沖電磁法理論研究與硬件實現(xiàn)[D];長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斌;海洋可控源電磁法一維正演響應分析與反演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輝;地—井高精度電磁法探測煤田積水采空區(qū)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3 陸冉;電性源電磁法底板突水動態(tài)監(jiān)測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4 周剛;人工源電磁法二維半問題等參有限元法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5 王順國;磁性源廣域電磁法2.5維正演[D];中南大學;2012年
6 王寒冰;極低頻電磁法頻率域二維正反演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7 余云春;廣域電磁法一維正反演[D];中南大學;2010年
8 徐振華;極低頻電磁法時間域二維正演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9 李志剛;井間電磁特征及成像[D];石油大學(北京);2005年
10 趙楠;人工源電磁法復電阻率2.5維正演問題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本文編號:13644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36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