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區(qū)萑香洼和樊岔金礦黃鐵礦成因礦物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豫西地區(qū)萑香洼和樊岔金礦黃鐵礦成因礦物學研究 出處:《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石英脈型金礦 蝕變巖型金礦 黃鐵礦 成因礦物學 豫西
【摘要】:豫西小秦嶺-熊耳山地區(qū)是我國重要的巖金產(chǎn)地之一。其中小秦嶺地區(qū)金礦以石英脈型金礦為主,而熊耳山地區(qū)以構造蝕變巖型金礦為主。對該區(qū)金礦床研究不僅有助于理解兩種礦化類型的分離機制,豐富金礦成礦理論,同時為總結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提供可靠素材。本文對小秦嶺山區(qū)典型的石英脈型金礦(樊岔金礦)和熊耳山地區(qū)典型的蝕變巖型金礦(萑香洼金礦)開展了詳細的礦床地質、黃鐵礦成因礦物學和同位素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礦床形成過程,并通過對比分析,探討了兩類礦化的分離機制。樊岔礦床礦石主要發(fā)育粒狀結構、脈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碲化物和自然金,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方解石。金主要以粒間金和包裹金的形式賦存于黃鐵礦中。萑香洼礦床礦石主要發(fā)育交代結構、浸染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脈石礦物主要為鉀長石、石英、少量黑云母、綠泥石和方解石。金主要以包裹金的形式賦存于黃鐵礦中。兩個礦床的圍巖蝕變類型相似。自礦體中心向兩側依次發(fā)育黃鐵絹英巖化、硅化、鉀化以及綠泥綠簾石化。但萑香洼金礦的圍巖蝕變規(guī)模和程度均強于樊岔金礦。兩個礦床中黃鐵礦的礦物學特征相似,均以S虧損型黃鐵礦居多,具有相近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趨勢,虧損高場強元素(Ta、Zr、Hf等)和HREE,而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和LREE。樊岔與萑香洼礦床硫、鉛同位素及黃鐵礦微量元素特征與區(qū)內(nèi)太華群變質巖系相近,而與區(qū)內(nèi)燕山期巖漿巖相差較大,表明兩個礦床的成礦物質可能主要來源于太華群變質巖系。綜合對比發(fā)現(xiàn),樊岔與萑香洼金礦具有相似的成礦物理化學條件、金屬礦物組成、黃鐵礦礦物學特征、成礦流體性質和同位素組成,以及相近的物質來源,表明這兩個礦床可能屬于相似的成礦系統(tǒng)。其中萑香洼是深部變質流體沿斷裂帶上升,并在淺部與圍巖發(fā)生交代作用形成的,而樊岔金礦是深部變質流體沿斷裂帶上升,并在淺部斷裂系統(tǒng)中充填形成的。此外,兩個礦床在礦化樣式、成礦方式和成礦溫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構造環(huán)境有關。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政融;王曉霞;柯昌輝;楊陽;呂星球;;華北地塊南緣花山、五丈山巖體LA-ICP-MS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J];地質通報;2015年08期
2 邱正杰;范宏瑞;叢培章;劉玄;楊奎鋒;;造山型金礦床成礦過程研究進展[J];礦床地質;2015年01期
3 時毓;于津海;楊啟軍;劉希軍;馮佐海;朱昱樺;;小秦嶺地區(qū)太華群鋯石U-Pb年齡及華北克拉通南緣地殼演化[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4年01期
4 張智慧;涂恩照;臺本華;;河南嵩縣店房金礦床穩(wěn)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深部成礦示蹤意義[J];礦產(chǎn)與地質;2013年03期
5 陳衍景;;大陸碰撞成礦理論的創(chuàng)建及應用[J];巖石學報;2013年01期
6 高昕宇;趙太平;高劍峰;薛良偉;原振雷;;華北陸塊南緣小秦嶺地區(qū)早白堊世埃達克質花崗巖的LA-ICP-MS鋯石U-Pb年齡、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地球化學;2012年04期
7 范壽龍;何謀春;姚書振;丁振舉;;豫西東闖金礦床流體包裹體及穩(wěn)定同位素研究[J];礦床地質;2012年01期
8 周振菊;蔣少涌;秦艷;趙海香;胡春杰;;小秦嶺文峪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及礦床成因[J];巖石學報;2011年12期
9 ;LA-(MC)-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Taihua complex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23期
10 馮建之;;小秦嶺金礦床成礦作用及成礦物質來源[J];現(xiàn)代地質;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趙海香;河南小秦嶺金礦成礦作用地球化學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郭保健;東秦嶺中生代金屬礦床組合與成礦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海鵬;熊耳山東段黃溝金礦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預測[D];中南大學;2013年
2 陳小丹;豫西雷門溝斑巖鉬礦床流體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3 王斌;小秦嶺金礦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4 段存基;河南嵩縣萑香洼金礦床成礦流體地球化學和礦床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本文編號:13268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32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