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桃山鈾礦田大府上礦床鈾的賦存狀態(tài)及成礦機理探討

發(fā)布時間:2021-08-13 20:55
  大府上礦床位于大王山-于山花崗巖鈾成礦帶中段,桃山鈾礦田的中偏南部。鈾礦化主要產(chǎn)于中細粒二云母花崗巖中,嚴格受構造破碎帶所控制。礦體呈群脈狀產(chǎn)出,單個礦體呈透鏡狀、不規(guī)則狀。礦石結構以膠狀結構、球粒狀結構為主,少量為環(huán)帶狀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顯微脈狀、網(wǎng)脈狀,其次有小團粒狀、浸染狀。礦床圍巖蝕變主要有赤鐵礦化(紅化)、綠泥石化、螢石化、碳酸鹽化、鈉長石化、硅化等。通過對大府上礦床鈾礦石標本和樣品采用電子顯微鏡鑒定、電子探針分析、人工重砂分析、激光拉曼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等現(xiàn)代測試技術,已查明礦石中鈾的賦存狀態(tài)主要以原生瀝青鈾礦、鈾石、鈦鈾礦和鈾釷石等獨立鈾礦物的形式存在,這些鈾礦物呈顯微粒狀、纖維狀、云霧浸染狀、斑點狀、不規(guī)則團塊狀分布于石英、鉀長石、黑云母、磷灰石、綠泥石等蝕變礦物的內(nèi)部空隙中,也有呈顯微脈狀、網(wǎng)脈狀生長于礦物的裂隙或微裂隙中;其次有少量鈾以類質(zhì)同像形式賦存于磷灰石、鋯石等副礦物中;另有極少量鈾以吸附形式分散于鉀長石、絹云母、綠泥石、褐鐵礦等礦物表面,產(chǎn)于礦床的蝕變帶和氧化帶,α徑跡蝕刻顯微照片顯示鈾呈分散吸附狀態(tài)形式存在。綠泥石化是大府上礦床重要的成礦期蝕變類型,與鈾成礦關系極為密切,其形成過程與熱液流體作用緊密相關。綠泥石化學成分特征可作為地質(zhì)溫度計,能夠反映流體性質(zhì)、水-巖反應環(huán)境和成礦時的物理化學條件。大府上礦床綠泥石為富鐵的蠕綠泥石,指示其形成于還原環(huán)境,形成溫度范圍為201.48~224.20℃,平均為213.65℃,屬中-低溫熱液蝕變范圍,形成機制主要有“溶蝕-結晶”和“溶蝕-遷移-結晶”兩種方式。說明大府上礦床花崗巖型鈾成礦條件為中-低溫型還原條件?纱笾峦茰y大府上礦床綠泥石化與鈾成礦的關系,即富鈾熱液沿著圍巖構造裂隙、破碎帶等運移,在相對酸性的還原環(huán)境下,交代黑云母等造巖礦物形成綠泥石,并且促使黑云母中的惰性鈾活化釋放,因此,綠泥石化為鈾成礦提供了鈾源;隨著富鈾熱液原有的物理化學平衡不斷被破壞,流體中的鈾酰離子(鈾主要以UO_2(CO_3)_2~(2-)和UO_2F_4~(2-)的形式遷移)被進一步還原、沉淀,形成瀝青鈾礦等四價鈾礦物并充填于綠泥石解理、裂隙中,從而構成瀝青鈾礦-綠泥石-黃鐵礦脈。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9.1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依據(jù)
    1.2 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
    1.3 研究內(nèi)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5 完成工作量
2 區(qū)域地質(zhì)
    2.1 大地構造位置
    2.2 區(qū)域地層
        2.2.1 震旦-寒武系淺變質(zhì)巖(Z-?)
        2.2.2 白堊系紅層(K)
    2.3 區(qū)域巖漿巖
        2.3.1 蔡江巖體
        2.3.2 黃陂巖體
        2.3.3 打鼓寨巖體
    2.4 區(qū)域構造
        2.4.1 新華夏構造體系
        2.4.2 東西向構造帶
        2.4.3 南北向構造帶
        2.4.4 構造與成巖成礦關系
    2.5 區(qū)域圍巖蝕變
    2.6 區(qū)域鈾礦化
3 礦床地質(zhì)
    3.1 巖漿巖
    3.2 構造
    3.3 圍巖蝕變
    3.4 礦體特征
    3.5 礦石特征
        3.5.1 礦石物質(zhì)組成
        3.5.2 礦石結構構造
        3.5.3 礦石類型
4 鈾的賦存狀態(tài)
    4.1 礦物學特征
        4.1.1 鈾礦物
        4.1.2 脈石礦物與金屬礦物
        4.1.3 礦物共生組合
    4.2 鈾的賦存狀態(tài)
        4.2.1 鈾呈獨立鈾礦物形式
        4.2.2 鈾呈類質(zhì)同像形式
        4.2.3 鈾呈吸附形式
5 鈾成礦機理探討
    5.1 鈾礦物成因
    5.2 綠泥石化與鈾成礦的關系
        5.2.1 綠泥石的形成溫度及環(huán)境
        5.2.2 綠泥石的形成機制及與鈾成礦的關系
6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惠小朝;李子穎;馮張生;程德進;;陜西華陽川鈾多金屬礦床鈾賦存狀態(tài)研究[J];礦物學報;2014年04期

2 王小雨;毛景文;程彥博;張興康;劉鵬;劉石華;方思;;粵東新寮崠銅多金屬礦床綠泥石特征及其地質(zhì)意義[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4年05期

3 田澤瑾;陳振宇;王登紅;陳鄭輝;黃凡;趙正;侯可軍;;贛南桃山復式巖體的鋯石U-Pb年代學及其產(chǎn)鈾性探討[J];巖礦測試;2014年01期

4 陳金勇;范洪海;陳東歡;顧大釗;王生云;;納米比亞歡樂谷地區(qū)白崗巖型鈾礦礦石結構構造及其成因意義[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4年01期

5 張樹明;魏正宇;張良;湯琳;趙新胤;;龍首山堿交代型鈾礦床特征和存在的問題[J];礦物學報;2013年S2期

6 陳金勇;范洪海;陳東歡;顧大釗;王生云;;納米比亞歡樂谷地區(qū)白崗巖型鈾礦礦物特征研究[J];地質(zhì)論評;2013年05期

7 蔡煜琦;徐浩;郭慶銀;朱鵬飛;汪遠志;謝迎春;;江西省桃山地區(qū)花崗巖型鈾礦預測及找礦方向[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年04期

8 馬曄;吳柏林;劉亞非;劉池陽;趙忠平;王海桐;宋子升;魏安軍;;鄂爾多斯盆地HJQ地區(qū)砂巖型鈾礦鈾賦存狀態(tài)研究[J];西北地質(zhì);2013年02期

9 馬強;馮志剛;孫靜;謝二舉;李小軍;;新疆某地浸砂巖型鈾礦中鈾賦存形態(tài)的研究[J];巖礦測試;2012年03期

10 汪靈;張科;李萍;殷德強;范博文;唐小剛;;四川沐川黃丹石英砂巖鐵質(zhì)賦存狀態(tài)研究[J];礦物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博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惠小朝;陜西省華陽川鈾多金屬成礦作用地球化學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2014年

2 陳金勇;納米比亞歡樂谷地區(qū)白崗巖型鈾礦成礦機理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2014年

3 劉羽;磷灰石的礦物譜學研究[D];中山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馬曄;鄂爾多斯盆地杭錦旗砂巖型鈾礦鈾的賦存狀態(tài)及鈾源探討[D];西北大學;2013年

2 鄧林燕;沙洲鈾礦床綠泥石化特征及形成環(huán)境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3 張玉燕;相山礦田居隆庵鈾礦床蝕變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zhì)研究院;2009年

4 謝俊;鋁硅酸鹽精細結構及長石的拉曼光譜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5 王晨;硅酸鹽及含鋁硅酸鹽礦物的拉曼光譜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5年



本文編號:13106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3106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57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