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滇西卓潘堿性雜巖基本特征及其構造與資源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11-03 03:19

  本文關鍵詞:滇西卓潘堿性雜巖基本特征及其構造與資源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堿性雜巖 地球化學 年代學 卓潘 滇西


【摘要】:地球上堿性巖雖然分布較少,但由于其帶來了深部的物質(zhì)組分和含礦流體,因而對于研究深部物質(zhì)組成和相關成礦作用均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本文研究的卓潘堿性雜巖體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斷裂帶以西的蘭坪盆地西側,對其巖相學、巖石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年代學做了進一步研究,并結合前人研究資料對巖體的形成演化和資源意義進行了分析。巖體主要由堿性輝長巖類和部分輝石巖構成。其中淺色礦物堿性長石多已泥化,自形程度差;暗色礦物則具有較好的自形程度,主要為輝石和黑云母,且輝石主要為普通輝石;副礦物包括磷灰石、榍石、磁鐵礦、沸石和鉀霞石等礦物。同時,MLA掃描結果還顯示其中最主要的富稀土礦物為(鈰)磷灰石。巖體樣品的SiO_2含量全部在基性、中性巖范圍內(nèi),全堿含量和里特曼指數(shù)均證實巖體為堿性巖類,地球化學圖解顯示其屬于高鉀質(zhì)鉀玄巖系列。稀土元素表現(xiàn)為含量較高的輕稀土富集型,Ce和Eu異常不明顯;微量元素表現(xiàn)為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相對虧損高場強元素。巖體的微量元素特征同時指示源區(qū)為富集地;蚪淮蒯,并遭受了地殼較為強烈的同化混染。巖體樣品鋯石U-Pb定年結果為37.4Ma,代表了巖體的侵位年齡;鉀長石K-Ar年齡從19.8Ma~30.3Ma不等,表明巖體很可能在侵位后經(jīng)歷了多期次長時間的熱液活動。結合前人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原始的富集地幔源區(qū)巖漿和地幔流體是以不混熔的狀態(tài),在區(qū)域主碰撞期結束后的應力調(diào)整期之初沿區(qū)域深大走滑斷裂上升,途中混染了較多殼源成分和成礦物質(zhì)后在淺部沿盆地主拉分斷裂和隱伏斷裂侵位;之后的構造作用、風化剝蝕和30Ma左右開始疊加的長時間多期次熱液活動,成就了如今巖體的巖相學分帶和地球化學特征,并造成了巖體成礦元素的流失和分散。巖體周邊已有粘土礦和小型鐵礦在開采中,周邊的砂金有著悠久的采淘歷史,局部稀土含量非常高,因而對于巖體及周邊Au和REE元素的進一步調(diào)查十分必要;同時,卓潘巖體作為滇西堿性巖帶唯一的“深部相”,對于其深入的研究可以為其他新生代堿性巖深部組成的探究提供幫助。
【關鍵詞】:堿性雜巖 地球化學 年代學 卓潘 滇西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588.1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9
  • 1.1 選題依據(jù)與意義10-12
  • 1.2 研究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12-17
  • 1.2.1 堿性巖概述12-13
  • 1.2.2 堿性巖的研究歷史13-14
  • 1.2.3 堿性巖的定義和分類14-15
  • 1.2.4 卓潘堿性雜巖的研究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15-17
  • 1.3 技術路線17-19
  • 1.3.1 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17-18
  • 1.3.2 完成工作量18-19
  • 2 區(qū)域地質(zhì)背景19-24
  • 2.1 區(qū)域地層20-21
  • 2.1.1 區(qū)域地層概況20
  • 2.1.2 工作區(qū)地層20-21
  • 2.2 區(qū)域巖漿巖21-22
  • 2.3 區(qū)域斷裂構造22-24
  • 3 巖相學特征24-37
  • 3.1 野外和顯微鏡下觀察26-30
  • 3.1.1 巖體的野外考察26-28
  • 3.1.2 顯微鏡下觀察結果28-30
  • 3.2 自動礦物分析儀(MLA)輔助分析30-36
  • 3.2.1 礦物解離分析儀(MLA)簡介30-32
  • 3.2.2 MLA在卓潘巖體礦物組構分析中的應用32-36
  • 3.3 本章小結36-37
  • 4 巖石地球化學37-46
  • 4.1 主量元素38-41
  • 4.2 稀土、微量元素41-45
  • 4.3 本章小結45-46
  • 5 同位素年代學46-49
  • 5.1 鋯石U-Pb測年46-48
  • 5.1.1 實驗方法46
  • 5.1.2 測試結果46-48
  • 5.2 鉀長石K-Ar測年48-49
  • 5.2.1 實驗方法48
  • 5.2.2 測試結果48-49
  • 6 巖體的成因及資源意義討論49-54
  • 6.1 滇西“三江”地區(qū)新生代巖漿巖基本特征49-50
  • 6.2 卓潘巖體的成因討論50-52
  • 6.3 卓潘巖體的資源意義52-54
  • 7 結論54-56
  • 致謝56-57
  • 參考文獻57-65
  • 個人簡介65-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照華;蘇尚國;劉翠;;巖漿成礦系統(tǒng)的尺度效應[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4年01期

2 頡煒;宋謝炎;聶曉勇;程松林;;新疆坡十含銅鎳硫化物巖體巖漿源區(qū)特征及構造背景探討[J];礦床地質(zhì);2010年S1期

3 張招崇;侯通;李厚民;李建威;張作衡;宋謝炎;;巖漿-熱液系統(tǒng)中鐵的富集機制探討[J];巖石學報;2014年05期

4 張澤軍;秦嶺群裂谷巖漿建造地球化學型式及其成因探討[J];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1993年04期

5 孟慶麗,周永昶;巖漿的生成、運移和混合——29屆國際地質(zhì)大會專題簡介[J];長春地質(zhì)學院學報;1993年03期

6 張照偉;李文淵;張江偉;徐學義;李德彪;王亞磊;臧遇時;;新疆天山石炭—二疊紀大規(guī)模巖漿成礦事件與形成機制探討[J];西北地質(zhì);2014年01期

7 徐興旺;王杰;張寶林;秦克章;蔡新平;;巖漿運移動力學及其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06年04期

8 湯中立;金川銅鎳硫化物礦床巖漿成礦作用的偏在性[J];甘肅地質(zhì)學報;1996年02期

9 湯慶艷;張銘杰;余明;王啟立;尚慧;;晚二疊世峨眉山地幔柱巖漿成礦作用[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3年05期

10 羅照華;莫宣學;盧欣祥;陳必河;柯珊;侯增謙;江萬;;透巖漿流體成礦作用——理論分析與野外證據(jù)[J];地學前緣;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羅照華;蘇尚國;劉翠;;巖漿成礦系統(tǒng)的尺度效應[A];“小巖體成大礦與找礦戰(zhàn)略突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2 葛良勝;郭曉東;鄒依林;楊嘉禾;張曉輝;李振華;;滇西北(近)東西向隱伏構造及其對巖漿和金成礦的控制作用[A];“九五”全國地質(zhì)科技重要成果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晨;透巖漿流體成礦理論:揭示內(nèi)生礦成礦之謎[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微;內(nèi)蒙古赤峰北部地區(qū)中生代巖漿作用與成礦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4年

2 林木森;滇西騰沖地區(qū)新生代構造—巖漿—火山地熱活動成因及大地構造意義[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5年

3 周麗云;典型構造環(huán)境下的巖漿流動及變形改造[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4 郝百武;內(nèi)蒙古哈達廟地區(qū)構造—巖漿演化與金成礦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5 韓世炯;小興安嶺北麓晚中生代淺成熱液金礦系統(tǒng)的巖漿流體作用與金成礦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王永磊;湘南鎢錫多金屬礦集區(qū)構造—巖漿—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08年

7 任明浩;超痕量鉑族元素分析方法及其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5年

8 李漢光;云南寶興廠富堿斑巖型銅鉬金多金屬礦床構造—巖漿—成礦時空結構[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9年

9 高亞林;金川礦區(qū)地質(zhì)特征、時空演化及深邊部找礦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10 李文淵;祁連山巖漿作用有關硫化金屬礦床成礦與找礦[D];西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笛;騰沖新生代火山群巖漿起源與演化[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2 歐陽學財;江西東鄉(xiāng)銅礦床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3 麻菁;滇西卓潘堿性雜巖基本特征及其構造與資源意義[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6年

4 邱根雷;中國金川與加拿大Voisey's Bay礦床地質(zhì)過程與成礦作用對比[D];長安大學;2013年

5 王霞;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巖漿作用與成礦[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6 吳亞飛;安徽廬樅地區(qū)燕山期巖漿—金屬成礦系列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4年

7 閆亭廷;柴北緣沙柳泉地區(qū)侵入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環(huán)境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凌錦蘭;新疆北山地區(qū)羅東鎂鐵質(zhì)—超鎂鐵質(zhì)層狀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與巖石成因[D];長安大學;2011年

9 孫佳;青;喦噹r體成巖成礦作用及其構造響應[D];長安大學;2010年

10 蔡永文;云南馬廠箐銅鉬金多金屬礦床成因探討[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3441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13441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112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