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生成與分布規(guī)律——典型油藏油源解剖與原油分布規(guī)律
本文關鍵詞: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生成與分布規(guī)律——典型油藏油源解剖與原油分布規(guī)律
更多相關文章: 準噶爾盆地南緣 油源對比 油藏 碳同位素 生物標志物
【摘要】: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qū)發(fā)育40多個背斜構造、5套有效烴源巖,大多數(shù)背斜構造發(fā)現(xiàn)了油氣或存在油氣苗,原油性質呈現(xiàn)多樣性變化,長期以來對該地區(qū)不同構造原油的來源存在多種觀點。在南緣地區(qū)典型原油地球化學特征與油源對比的基礎上,選擇了南緣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背斜構造油藏,對其原油油源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剖研究。結果表明,南緣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背斜構造油藏原油為單一烴源來源,不同時代烴源巖生成原油混合現(xiàn)象并不普遍,只有少數(shù)油藏存在混源油。不同區(qū)域背斜構造原油油源存在較大差異,原油來源嚴格受控于有效烴源巖的分布:二疊系來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南緣中部以東的山前構造,侏羅系來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南緣西部及南緣東部構造,白堊系來源的原油僅分布于南緣中部構造,古近系來源的原油僅分布于南緣西部構造;齊古油田侏羅系油藏原油為二疊系與侏羅系原油的混合,各自的貢獻約占50%。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關鍵詞】: 準噶爾盆地南緣 油源對比 油藏 碳同位素 生物標志物
【基金】: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項目(06-01A-01-02,2011A-0201,2014A-0211)資助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1.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eijing100083,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Beijing100083,China;3.CNPC Key Laboratoryof Petroleum Geochemistry,Beijing100083,China;4.PetroChina Xinjiang Oil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曉容,肖立新,李學義,張立強,曾治平,王兆明;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異常壓力分布及影響因素[J];地球科學;2004年04期
2 方世虎,郭召杰,宋巖,吳朝東,張志誠,王美娜,范瑞東;準噶爾盆地南緣侏羅紀沉積相演化與盆地格局[J];古地理學報;2005年03期
3 許海濤;景海璐;阿依努爾;常慶龍;;準噶爾盆地南緣復雜構造變速成圖方法及效果分析[J];特種油氣藏;2012年02期
4 范光華,李建新;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源探討[J];新疆石油地質;1985年04期
5 況軍,賈希玉,俞正國,楊雁至;準噶爾盆地南緣深淺層構造特征分析[J];新疆石油地質;1989年01期
6 李溪濱;準噶爾盆地南緣勘探的重大突破──呼2井噴出高產(chǎn)油氣流[J];新疆石油地質;1996年03期
7 李學義;王兵;陳楊;;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斷褶帶斷裂模式和控油作用[J];新疆石油地質;2006年03期
8 周鋒;;準噶爾盆地南緣斷裂與褶皺體系研究[J];中國西部油氣地質;2006年03期
9 張愷;關于開展準噶爾盆地南緣西部勘探的幾點看法[J];新疆石油地質;1987年01期
10 丁安娜,惠榮耀,,段毅,張中寧;準噶爾盆地南緣煤層甲烷氣生成能力的研究[J];新疆石油地質;199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蔡春江;李學義;陳志剛;;準噶爾盆地南緣疊前深度偏移技術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孫自明;;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沖斷帶地質特征與勘探對策[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吳亞平;秦明寬;劉章月;耿英英;;準噶爾盆地南緣阿德崗礦點油氣還原與鈾成礦的關系初探[A];全國鈾礦大基地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4 耿英英;劉章月;何中波;吳亞平;郭強;;準噶爾盆地南緣硫磺溝古層間氧化帶鈾礦成礦條件分析[A];全國鈾礦大基地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5 劉樓軍;李學義;;準噶爾盆地南緣地震技術應用及石油地質特征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程金輝;周春梅;何承全;師天明;阿麗婭·阿木提;;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南緣始新世溝鞭藻囊孢新屬種[A];全國微體古生物學分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四次學術年會、全國化石藻類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查樹貴;聶漢林;龔小金;嚴建國;;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帶疊前成像技術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方世虎;郭召杰;;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新生代沉積物重礦物分析與盆山格局演化[A];中生代以來中國大陸板塊作用過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郝守玲;趙群;李智宏;錢菊華;張明;;新疆大龍口地區(qū)物理模型應用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廖志敏 通訊員 袁鏡武;準噶爾盆地南緣成為西部勘探熱點[N];中國石油報;2002年
2 新化;克拉瑪依發(fā)現(xiàn)最大整裝氣田[N];中國礦業(yè)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莊錫進;準噶爾盆地南緣構造建模及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2 喬曉英;準噶爾盆地南緣地下水環(huán)境演化及其可再生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潔;準噶爾盆地南緣和東緣地區(qū)上三疊統(tǒng)及沉積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2 龔清;準噶爾盆地南緣和東緣地區(qū)侏羅系沉積特征及構造背景[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肖紅吉;準噶爾盆地南緣和東緣二疊系高分辨層序地層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4 呂嶸;準噶爾盆地南緣陸內前陸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關系[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5 辜延容;準噶爾盆地南緣構造特征與油氣分布[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6 高建平;準噶爾盆地南緣東段山前帶構造特征與油氣基本地質條件[D];西北大學;2008年
7 黨勝國;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帶構造—沉積演化與油氣聚集關系[D];西北大學;2007年
8 王天寶;準噶爾盆地南緣中生代正反轉構造與油氣成藏分析[D];南京大學;2013年
9 許海濤;準噶爾盆地南緣沖斷帶地震速度建場及變速成圖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10 羅壽兵;準噶爾盆地南緣昌吉背斜構造建模與構造解釋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4年
本文編號:1125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12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