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地區(qū)須家河組烴源巖特征及成烴演化過程
本文關鍵詞:普光地區(qū)須家河組烴源巖特征及成烴演化過程
更多相關文章: 有機碳含量 烴源巖 地球物理預測 成烴演化 普光地區(qū) 石油地質(zhì)
【摘要】:烴源巖特征研究是成烴演化研究的基礎,烴源巖地球物理預測能夠有效地定量評價烴源巖特征.普光地區(qū)因可用鉆井較少,難以對陸相須家河組烴源巖總有機碳(TOC)含量和厚度進行定量評價.基于烴源巖TOC體定量預測技術,對普光地區(qū)須家河組烴源巖的TOC含量和厚度進行地球物理預測.研究結果表明:須家河組主要為中等烴源巖,TOC含量約0.6%~1.5%,主要以條帶狀分布;須三段的有效烴源巖厚度主要為20~30m,須五段主要為30~40m;晚燕山期的剝蝕厚度約2 000~5 000m,從構造高部位向研究區(qū)兩側呈遞減的趨勢;侏羅紀末期,須三段烴源巖大部分地區(qū)進入成熟階段,而須五段只有北部洼陷地區(qū)進入成熟階段,達到生烴門限,現(xiàn)今,須三段和須五段烴源巖基本進入高成熟-過成熟階段,主產(chǎn)氣,成熟度由北向南遞減.
【作者單位】: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事業(yè)部;
【關鍵詞】: 有機碳含量 烴源巖 地球物理預測 成烴演化 普光地區(qū) 石油地質(zhì)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No.2011ZX05017-001) 中原油田分公司博士后基金項目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普光氣田作為我國最大的天然氣田,是國家重點工程“川氣東送”的主力氣源地,該地區(qū)的勘探開發(fā)是國家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一項重點項目,其重要性不可忽視(馬永生等,2005a,2010a).2000年以來,普光地區(qū)主要以海相勘探為主,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馬永生等,2005b,2010b;馬永生,200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奧;陳紅漢;;東海盆地西湖凹陷油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原油成因來源[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5年06期
2 李松峰;徐思煌;薛羅;劉曉霞;袁彩萍;;稀井區(qū)烴源巖有機碳的地球物理預測方法——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組烴源巖勘探實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2期
3 曹婷婷;徐思煌;周煉;王約;;高演化海相烴源巖元素地球化學評價:以四川南江楊壩地區(qū)下寒武統(tǒng)為例[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4 李松峰;徐思煌;施和生;梅廉夫;舒譽;曹婷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烴源巖特征及資源預測[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5 顧禮敬;徐守余;蘇勁;趙杰;韓芮;;利用地震資料預測和評價烴源巖[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1年03期
6 黃捍東;羅群;趙迪;;深層高孔滲碳酸鹽巖儲層巖相識別模式與應用——以普光氣田為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2期
7 潘仁芳;徐乾承;;地震反演預測頁巖有機質(zhì)成熟度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8 陳敬軼;王飛宇;劉曉;;東海平湖油氣田烴源巖特征與油氣生成[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0年06期
9 馬永生;蔡勛育;郭旭升;郭彤樓;趙培榮;;普光氣田的發(fā)現(xiàn)[J];中國工程科學;2010年10期
10 馬永生;蔡勛育;趙培榮;張學豐;;深層超深層碳酸鹽巖優(yōu)質(zhì)儲層發(fā)育機理和“三元控儲”模式——以四川普光氣田為例[J];地質(zhì)學報;2010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松峰;王生朗;畢建霞;曾正清;賀艷梅;;普光地區(qū)須家河組烴源巖特征及成烴演化過程[J];地球科學;2016年05期
2 丁修建;柳廣弟;黃志龍;盧學軍;陳哲龍;谷峰;;有機質(zhì)供給和保存在烴源巖形成中的控制作用[J];地球科學;2016年05期
3 李曉唐;何家雄;張偉;;鶯歌海盆地古新近系烴源條件與有利油氣勘探方向[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16年02期
4 王粵川;韋阿娟;高坤順;彭靖淞;郭穎;黃志;;渤海海域沙壘田凸起西北部奧陶系碳酸鹽巖儲層發(fā)育主控因素與分布預測[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6年02期
5 馬新華;;創(chuàng)新驅動助推磨溪區(qū)塊龍王廟組大型含硫氣藏高效開發(fā)[J];天然氣工業(yè);2016年02期
6 王巍;;巴基斯坦Badin地區(qū)油源對比及烴源巖評價[J];內(nèi)江科技;2016年02期
7 王庭斌;張亞雄;董立;張玉銀;;含煤盆地轉化為含煤-含氣(油)盆地的構造地質(zhì)環(huán)境[J];地球科學;2016年02期
8 黃欣芮;黃建平;孫啟星;崔偉;;致密油地震處理方法研究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6年01期
9 陳宇航;姚根順;劉震;呂福亮;唐鵬程;陳亮;趙千慧;;利用地震信息定量預測烴源巖TOC質(zhì)量分數(shù)[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1期
10 馬永生;張建寧;趙培榮;蔡勛育;;物探技術需求分析及攻關方向思考——以中國石化油氣勘探為例[J];石油物探;201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闖;葉加仁;吳景富;單超;田楊;殷世艷;;低勘探程度盆地成藏動力學過程:以西湖凹陷中部地區(qū)為例[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4年07期
2 蘇奧;陳紅漢;王存武;李培軍;馬麗娜;劉洪平;;東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氣來源探討[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4年01期
3 龔德瑜;李明;李啟明;肖中堯;陶小晚;黃士鵬;;塔里木盆地烏什凹陷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源分析[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4年01期
4 蘇奧;陳紅漢;王存武;李培軍;張暉;熊萬林;雷明珠;;東海盆地西湖凹陷油氣成因及成熟度判別[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年05期
5 張功成;苗順德;陳瑩;趙志剛;李友川;張厚和;楊海長;楊樹春;;“源熱共控”中國近海天然氣富集區(qū)分布[J];天然氣工業(yè);2013年04期
6 李松峰;徐思煌;施和生;梅廉夫;舒譽;曹婷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烴源巖特征及資源預測[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7 李巖;王云鵬;趙長毅;盧家爛;;煤中干酪根在熱演化中結構變化的紅外光譜研究[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3年01期
8 密文天;王新利;馮志強;陳安清;任才云;周玉華;;貴州甕安陡山沱組碳同位素特征及古海洋意義[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9 朱揚明;周潔;顧圣嘯;李穎;;西湖凹陷始新統(tǒng)平湖組煤系烴源巖分子地球化學特征[J];石油學報;2012年01期
10 李紅敬;解習農(nóng);黃俊華;陳慧;林正良;;川西北二疊系茅口組海相優(yōu)質(zhì)烴源巖發(fā)育控制因素[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延春;陳世加;路俊剛;石正灝;楊國平;陸林超;;扎哈泉凹陷烴源巖特征及演化史研究[J];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2012年04期
2 董義龍,劉勇;南泥灣地區(qū)烴源巖可溶組分地球化學特征[J];西北地質(zhì)科學;1998年02期
3 ;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烴源巖地球化學”專題交流論文題目及作者[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8年01期
4 焦翠華;王清輝;徐懷民;趙磊;易震;李林;吳堅;;準東地區(qū)北部二疊系致密油藏烴源巖測井評價[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3年05期
5 袁文賢,李天明,陳紅,劉增仁;齊姆根——桑株河地區(qū)烴源巖特征[J];新疆地質(zhì);2002年S1期
6 陳立軍;師愉航;冷丹鳳;何文忠;段玉良;;鄂爾多斯盆地甘泉地區(qū)烴源巖分子地球化學特征[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7 袁波,朱建偉,劉招君;松遼盆地布!下〉貐^(qū)天然氣烴源巖特征及資源量計算[J];世界地質(zhì);2003年04期
8 郭小文;何生;;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恩平組烴源巖特征[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06年01期
9 王明艷;郭建華;曠理雄;朱銳;;湘中坳陷漣源凹陷烴源巖油氣地球化學特征[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年05期
10 曹高社,宋明水,劉德良,周松興,李學田;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烴源巖沉積環(huán)境和地球化學特征[J];石油實驗地質(zhì);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汪建國;陳代釗;王清晨;嚴德天;王卓卓;;中揚子地區(qū)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轉折期臺—盆演化及烴源巖形成機理[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六卷)[C];2008年
2 伍新和;夏響華;汪銳;周惠;;倫坡拉盆地烴源巖特征分析[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3 李榮西;朱瑞靜;劉海青;張艷妮;朱德明;;大巴山前陸構造帶古生代烴源巖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4 張青;何希鵬;;六盤山盆地中生界烴源巖特征及油源對比[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劉得光;;準噶爾盆地烴源巖特征和油氣成藏規(guī)律[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俊濤;大興安嶺中南部石炭-二疊紀地層、巖相古地理與烴源巖研究[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11年
2 牛嘉玉;渤海灣盆地深部層系油氣成藏與分布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2003年
3 李紅;準噶爾盆地柴窩堡凹陷油氣地質(zhì)條件綜合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景躍;查干凹陷烴源巖地球化學及有機質(zhì)富集機制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2 徐晨光;烴源巖油氣藏評價模擬系統(tǒng)設計與軟件初步[D];西北大學;2001年
3 厚剛福;伊通盆地岔路河斷陷昌30井區(qū)烴源巖特征及油氣源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4 何方;白音查干凹陷油氣成藏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5 鄭卉;靖邊油田南部延9油藏石油富集規(guī)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044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10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