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相泥石流龍頭的非恒定運動過程及能量特征
本文關(guān)鍵詞:兩相泥石流龍頭的非恒定運動過程及能量特征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兩相泥石流 間歇運動 非恒定性 水流功 耗能
【摘要】:兩相泥石流通常會出現(xiàn)高陡的龍頭,其集中了大量的粗大卵石和礫石,呈現(xiàn)間歇性或波動性的運動。兩相泥石流的運動除了取決于流體本身的流變特征外,液相和固相之間的能量傳遞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能量分析方法來研究兩相泥石流固相、液相和龍頭之間的能量轉(zhuǎn)化機理是研究兩相泥石流非恒定運動的有效途徑。通過野外兩相泥石流原型和水槽實驗,研究其非恒定運動過程,結(jié)果表明,兩相泥石流的龍頭在泥石流起動初始階段逐漸增長,當運動到一段距離后,趨于穩(wěn)定。龍頭高度和速度都有波動特征,通過能量分析建立了物理方程,分析證明兩相泥石流龍頭運動的平均速度正比于溝道的坡降和激發(fā)泥石流的洪水流量,反比于龍頭的體積。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關(guān)鍵詞】: 兩相泥石流 間歇運動 非恒定性 水流功 耗能
【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KZZD-EW-05-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41300833) 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SKLHSE-2014-KY-01)
【分類號】:P642.23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泥石流是泥沙、水和部分空氣充分混合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溝道或坡面運動的流體,泥石流以其強大的輸沙能力和破壞力備受關(guān)注。泥石流的級配通常較寬,上至粗大的石塊下至黏土粉砂,不同的級配組成決定了泥石流不同的動力學特征。根據(jù)顆粒物質(zhì)的組成廣義的泥石流可分為泥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希林;國外泥石流機理模型綜述[J];災害學;2002年04期
2 王麗;劉岳東;;應用粒子圖像流速測定法解析泥石流運動形態(tài)[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shù);2006年02期
3 余斌;;無水滑的水下泥石流運動速度的實驗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7年05期
4 馬鵬里;蒲金涌;辛吉武;;甘肅省長江流域大(暴)雨引發(fā)泥石流危險程度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2007年05期
5 樊峗峗;王思敬;王恩志;劉曉麗;;泥石流沿程侵蝕動力過程模擬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6 邸雪穎;陶玉柱;;火后泥石流研究進展[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3年08期
7 胡平華;超聲波儀在泥石流泥位測試中的應用[J];山地研究;1987年04期
8 Б.С.Степанов ,孟河清;泥石流特征值的計算問題[J];力學進展;1987年04期
9 C.R.赫普;劉希林;;加利福尼亞夏斯塔山區(qū)泥石流頻率和規(guī)模的樹木形態(tài)證據(jù)[J];地理譯報;1987年02期
10 楊美卿,王立新;泥石流運動的層移質(zhì)模型及其試驗研究[J];泥沙研究;199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馬鵬里;蒲金涌;辛吉武;;甘肅長江流域大(暴)雨引發(fā)泥石流危險程度評價[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陳建平;張欽喜;吳關(guān)今;;1991年北京泥石流的發(fā)育規(guī)模與形成[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一)[C];1992年
3 張萬順;趙琰鑫;崔鵬;彭虹;王艷;陳雪嬌;;溝道二維泥石流運動和沖淤數(shù)值模型研究[A];第八屆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huán)境保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陳龍偉;;泥石流三維數(shù)值模擬的一種離散元方法[A];中國幾何設(shè)計與計算新進展2007——第三屆中國幾何設(shè)計與計算大會論文集[C];2007年
5 崔鵬;王道杰;莊建琦;;泥石流扇形地土地整治與利用[A];四川省水土保持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記者 張賓 通訊員 范沈強;我省一項交通科研項目通過鑒定[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2 王海;城鎮(zhèn)泥石流減災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報;2005年
3 ;建言:謀劃災害防御策略[N];中國水利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唐平 張恩榮 韓清華;被吞沒的村莊:天災還是人禍?[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5 江毅 田剛 楊三軍 歐陽杰;與死神賽跑的接力棒斷在哪里[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6 新華社記者 江毅 田剛 楊三軍;與死神賽跑的接力棒,斷在哪里[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7 本報記者 趙凡 周飛飛;山穩(wěn)水暢 我們才安全[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向國萍;潰決型泥石流起動模型與放大效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吳永卿;尾礦庫潰壩泥石流演進規(guī)律模型試驗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年
3 王勇智;固液兩相泥石流運動計算力學[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54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05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