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構造帶北段上地幔各向異性特征
本文關鍵詞:南北構造帶北段上地幔各向異性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南北構造帶 地震臺陣 橫波分裂 巖石圈變形 軟流圈地幔流
【摘要】:對布設在南北構造帶北段的中國地震科學探測臺陣項目二期674個寬頻帶流動臺站和鄂爾多斯臺陣21個寬頻帶流動臺站記錄的遠震XKS(SKS、SKKS和PKS)波形資料作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網格搜索法和"疊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個臺站的XKS波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時間延遲,并結合該區(qū)域出版的122個固定臺站的分裂結果,獲得了南北構造帶北段上地幔各向異性圖像.快波方向分布顯示青藏高原東北緣、阿拉善塊體和鄂爾多斯塊體西緣的快波方向主要表現(xiàn)為NW—SE方向,秦嶺造山帶的快波方向為近E—W方向,鄂爾多斯塊體內部的快波方向在北部為近N—S方向,南部表現(xiàn)為近E—W方向.時間延遲分布來看,鄂爾多斯塊體的時間延遲不僅明顯小于其周緣地區(qū),而且小于其他構造單元,特別是在高原東北緣、阿拉善塊體和鄂爾多斯塊體的交匯地區(qū)的時間延遲很大,反映了構造穩(wěn)定單元的時間延遲小于構造活躍單元.通過比較快波方向的橫波分裂測量值與地表變形場模擬的預測值,并結合研究區(qū)地質構造和巖石圈結構特征分析表明,在青藏高原東北緣、阿拉善塊體和鄂爾多斯塊體西緣各向異性主要由巖石圈變形引起,地表變形與地幔變形一致,地殼耦合于地幔,是一種垂直連貫變形模式;秦嶺造山帶的各向異性不僅來自于巖石圈,而且其巖石圈板塊驅動的軟流圈地幔流作用不可忽視;鄂爾多斯塊體內部深淺變形不一致,具有弱的各向異性、厚的巖石圈和構造穩(wěn)定的特征,我們認為其各向異性可能保留了古老克拉通的"化石"各向異性.
【作者單位】: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南北構造帶 地震臺陣 橫波分裂 巖石圈變形 軟流圈地幔流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7408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74070,41274063)資助 地震行業(yè)科研專項(201308011)
【分類號】:P315.2
【正文快照】: 1 引言南北構造帶,也被稱為南北地震帶,它地處中國大陸中部,是一條重要的近N—S經向地質、地貌分界線和大地構造過渡帶,其為跨越和聯(lián)合了多個性質不同的構造單元復合構造帶,帶內構造復雜,強震活動頻繁(李善邦,1957;李四光,1959;馬杏垣, 1989;葛肖虹等,2009).南北構造帶北段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姚玉鵬;張進江;;“中國賀蘭—川滇南北構造帶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J];地球科學進展;2008年06期
2 賴曉玲;李松林;宋占龍;樊計昌;劉明軍;何加勇;;南北構造帶天水、武都強震區(qū)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結構[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李緒善;李百祥;;從重磁場特征探討南北構造帶北段與地震帶的統(tǒng)一性[J];物探與化探;2012年05期
4 劉曉華;南北構造帶中段的殼幔結構與巖石圈動力學特征[J];地殼形變與地震;1993年03期
5 郭進京;韓文峰;梁收運;李雪峰;;西秦嶺岷縣-宕昌地區(qū)洮河和岷江階地特征對比研究——兼論中國南北構造帶在西秦嶺的地貌響應[J];地質調查與研究;2006年04期
6 常旭,劉伊克;基于區(qū)域地震數(shù)據的中國南北構造帶三維速度結構估算[J];地質學報;2000年01期
7 賴曉玲;李松林;孫譯;;南北構造帶中段地殼結構研究[J];國際地震動態(tài);2013年11期
8 盧德源;崔作舟;黃立言;陳紀平;;康滇南北構造帶北段麗江—西昌—新市鎮(zhèn)地區(qū)地殼結構[J];中國地質科學院562綜合大隊集刊;1989年00期
9 喻學惠;莫宣學;趙志丹;和文言;李勇;;西秦嶺新生代雙峰式火山作用及南北構造帶成因初探[J];巖石學報;2011年07期
10 殷秀華,黎益仕,劉占坡;南北構造帶北段重磁異常的對應分析[J];地震地質;199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毛桐恩;劉占坡;徐常芳;姚家榴;孫為國;趙明;;中國南北構造帶巖石圈殼-幔組合結構特征及其構造效應[A];中國地震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6年
2 賴曉玲;李松林;宋占龍;樊計昌;劉明軍;何加勇;;南北構造帶中段天水、武都8級大震區(qū)的地震測深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盧德源;崔作舟;黃立言;陳紀平;;康滇南北構造帶北段麗江—西昌—新市鎮(zhèn)地區(qū)地殼結構[A];中國地質科學院562綜合大隊文集(7、8)[C];1989年
4 吳萬新;;五六二綜合大隊 科研進展綜述[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訂本)[C];198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陳青;南北構造帶中北段及其鄰區(qū)巖石圈有效彈性厚度及構造意義[D];西北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李海明;龍門山構造帶及其鄰區(qū)磁性結構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178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01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