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布拉格光柵再生過程及模型研究
本文關鍵詞:光纖布拉格光柵再生過程及模型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光纖光學 光纖布拉格光柵 再生光柵 再生過程模型
【摘要】:分別采用800 nm飛秒激光、244 nm氬離子激光,基于相位掩模板法在載氫和非載氫光纖上制備了飛秒載氫、非載氫布拉格光柵及紫外載氫光纖布拉格光柵。對制作的3種光柵進行高溫熱處理實驗,均觀察到光柵再生現(xiàn)象。對比了不同熱處理溫度下的光柵再生時間,建立了光柵再生過程模型以及處理溫度-再生時間模型,并定義了光柵再生處理溫度閾值。實驗和模型研究表明,刻寫的飛秒非載氫光柵、飛秒載氫光柵及紫外載氫光柵的再生處理溫度閾值分別為888℃、780℃和770℃。載氫再生光柵在高溫下有衰退現(xiàn)象,飛秒非載氫再生光柵具有良好的溫度穩(wěn)定性。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精密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慣性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深圳市物聯(lián)網(wǎng)光子器件與傳感系統(tǒng)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光纖光學 光纖布拉格光柵 再生光柵 再生過程模型
【基金】: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fā)專項(2013YQ04081504) 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IRT1203)
【分類號】:TN253
【正文快照】: 1引言光纖布拉格光柵(FBGs)具有體積小、抗電磁干擾、適合在極端惡劣環(huán)境下傳感使用等優(yōu)點[1-4]。航空航天、石油電力、發(fā)動機等領域?qū)Τ邷囟拳h(huán)境的傳感器有著迫切的需求。適合高溫環(huán)境的傳感研究主要有II型光柵[1,5]、藍寶石光柵[6]、再生光柵等[7]。再生光柵可通過對I型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斌;李毅;胡雙雙;蔣群杰;;雙光纖布拉格光柵波長鎖定器的設計與制備[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2 姚海鳳;辛麗;趙海發(fā);宋瑛琳;;級聯(lián)光纖布拉格光柵光譜特性研究[J];物理實驗;2009年01期
3 饒春芳;張華;馮艷;肖麗麗;葉志清;;鎳金屬保護光纖布拉格光柵的熱處理及高溫傳感[J];光學精密工程;2011年09期
4 劉建勝;張晶;李昕;;全同光纖布拉格光柵單纖復用能力的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11年05期
5 馬晶;車馳;于思源;譚麗英;周彥平;王健;;光纖布拉格光柵γ輻射損傷及其對光譜特性的影響[J];物理學報;2012年06期
6 鄭晶晶;聞映紅;祁春慧;裴麗;魏淮;寧提綱;簡水生;;多層光纖布拉格光柵的理論與實驗研究[J];光學學報;2012年10期
7 林鈞岫,彭偉;光纖布拉格光柵及其應用[J];光學技術;1999年02期
8 張曉晶,武湛君,張博明,吳春濤,杜善義;光纖布拉格光柵溫度靈敏性的實驗研究[J];光學技術;2005年04期
9 李東升,梁大開,潘曉文;基于光纖布拉格光柵傳感器的光纖光柵智能夾層試驗研究[J];光學學報;2005年09期
10 張磊;莫德舉;林偉國;韓杏子;;光纖布拉格光柵溫度傳感特性與實驗研究[J];現(xiàn)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鴻強;苗長云;陳弘達;習江濤;張誠;于曉剛;王瑞;張美玲;劉宏偉;;基于光纖布拉格光柵的智能服裝人體測溫模型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武斌;李毅;胡雙雙;蔣群杰;;雙光纖布拉格光柵波長鎖定器的設計與制備[A];2007年先進激光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馮瀟;茍怡;;光纖布拉格光柵稱重系統(tǒng)研究[A];中國煤炭學會煤礦安全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姜碧強;趙建林;秦川;江維;樊帆;黃釗;;基于傾斜光纖布拉格光柵的濃度變化過程測量[A];2011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慶;朱永;夏哲;張潔;陳偉民;;光纖布拉格光柵的通用組件化封裝與溫度調(diào)諧[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六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竇小寧;葛海波;王平;;光纖布拉格光柵反射偏振相關損耗特性的研究分析[A];2013年(第五屆)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宋民青;侯尚林;張保俠;黎鎖平;劉延君;;光子晶體光纖布拉格光柵慢光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姚海鳳;辛麗;宋瑛林;;級聯(lián)光纖布拉格光柵光譜特性[A];第二屆紅外成像系統(tǒng)仿真測試與評價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趙耀;韓正英;高業(yè)勝;;高精度光纖布拉格光柵波長測試系統(tǒng)[A];第十四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張紀周;張晨;由靜;;光纖布拉格光柵應變計在TBM掘進中的監(jiān)測研究[A];和諧地球上的水工巖石力學——第三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豐;微納光纖直寫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呂昌貴;光纖布拉格光柵傳輸特性理論分析及其實驗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3 任文華;智能光纖傳感網(wǎng)絡中關鍵器件的研制和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4 趙平;基于微納光纖的無源微小光學器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5 潘h介,
本文編號:9973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99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