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紅外檢測熱激勵裝置的研制
本文關鍵詞:多模式紅外檢測熱激勵裝置的研制
【摘要】:紅外熱波檢測是一門新興的跨學科、跨應用領域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而熱激勵技術是主動式紅外熱波檢測的關鍵技術,熱激勵的均勻性不僅直接影響紅外探傷熱圖的品質(zhì),而且關系到提取被測物體表面溫度差的精度,進而影響到后期的缺陷定量識別,而常用的烘箱、電吹風、脈沖閃光燈等一些激勵方式存在隨機性,使得實驗結(jié)果重復性較差,存在無法重現(xiàn)或斷定是否是被檢工件本身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首先對熱激勵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對一些常用光源的物理參數(shù)進行對比后,選擇紅外燈泡作為激勵源,實際測量了選定光源的光強分布,然后使用線性插值和三次樣條插值方法對測量的離散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處理,得到了紅外燈泡的均勻特性分布。隨后通過理論推導建立單燈熱輻射模型,把單燈近似優(yōu)化成了點光源,結(jié)合照度疊加原理,推導出多個光源疊加的關系式。然后根據(jù)多燈陣列的排列方式和照射距離的不同,計算出光源均勻性最高時,光源之間的最優(yōu)中心間距。根據(jù)計算模型和實驗測量結(jié)果自行設計和研制一套對激勵時間、激勵能量和模式均可調(diào)節(jié)的系統(tǒng)裝置。該系統(tǒng)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jù)被檢工件的需要,選擇相應激勵時間和能量模式,實現(xiàn)對燈陣的實時梯度控制。根據(jù)理論計算,利用軟件對加熱源的輻照度特性進行了仿真,與實際測量結(jié)果基本一致,取得較好的效果。為了測定該裝置的均勻性,本文提出用標準方差法來表征熱激勵裝置的均勻性。對研制的裝置進行均勻性測定后,分別對玻璃鋼復合材料和工程塑料進行了實際檢測,并與實驗室進口的熱激勵系統(tǒng)檢測的結(jié)果進行對比,結(jié)果表明研制的激勵系統(tǒng)均勻性高,具有較強的檢測能力。綜合分析表明本文所研制的熱激勵裝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且可多模式的對被檢工件進行均勻加熱。
【關鍵詞】:紅外檢測 熱激勵裝置 均勻性 插值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21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緒論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
- 1.2 紅外無損檢測技術9-13
- 1.2.1 紅外檢測熱激勵方式的發(fā)展應用10-11
- 1.2.2 紅外檢測的應用及前景11-13
- 1.3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13-15
- 第2章 紅外熱波檢測理論與檢測系統(tǒng)要求15-28
- 2.1 熱傳遞基礎理論15-21
- 2.1.1 熱傳導15-16
- 2.1.2 熱對流16-17
- 2.1.3 熱輻射17-21
- 2.2 紅外檢測技術原理與方法21-25
- 2.2.1 紅外熱成像技術21-22
- 2.2.2 紅外檢測原理22-23
- 2.2.3 紅外檢測基本方法23-25
- 2.3 紅外檢測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25-26
- 2.3.1 熱激勵源設計要求25-26
- 2.3.2 熱圖像采集系統(tǒng)要求26
- 2.3.3 熱圖像處理系統(tǒng)要求26
- 2.4 本章小結(jié)26-28
- 第3章 紅外檢測熱激勵裝置的研究28-46
- 3.1 熱激勵裝置的設計總要求28
- 3.2 紅外檢測設備的研制28-45
- 3.2.1 光源的選擇28-29
- 3.2.2 紅外燈泡的參數(shù)測量29-33
- 3.2.3 光源的優(yōu)化近似33-37
- 3.2.4 多燈陣列的布置37-45
- 3.3 本章小結(jié)45-46
- 第4章 熱激勵裝置的控制電路設計46-52
- 4.1 控制電路要求和總體結(jié)構46-47
- 4.1.1 控制電路要求46
- 4.1.2 控制電路總體結(jié)構46-47
- 4.2 單片機控制模塊47-48
- 4.3 電壓控制模塊48-49
- 4.4 繼電器模塊49-51
- 4.5 本章小結(jié)51-52
- 第5章 熱激勵裝置的測試與應用52-64
- 5.1 熱激勵裝置的均勻性測試52-55
- 5.2 應用于玻璃鋼復合材料的檢測55-60
- 5.2.1 實驗設備55-57
- 5.2.2 研制的裝置對玻璃鋼檢測57-58
- 5.2.3 實驗室裝置對玻璃鋼檢測58-60
- 5.3 應用于工程塑料材料的檢測60-63
- 5.3.1 研制的裝置對工程塑料檢測60-62
- 5.3.2 實驗室裝置對工程塑料檢測62-63
- 5.4 本章小結(jié)63-64
- 第6章 總結(jié)和展望64-66
- 6.1 全文內(nèi)容總結(jié)64
- 6.2 今后工作展望64-66
- 參考文獻66-6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69-70
- 致謝70-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文濤;李東利;羅開信;;紅外檢測技術應用研究[J];天津電力技術;2011年02期
2 吳玉寶;;紅外檢測電路的設計和制作[J];電子制作;2006年08期
3 ;紅外檢測診斷技術分析研究[J];云南電力技術;2009年06期
4 王祥林;橡膠薄膜件紅外檢測應用研究[J];紅外;1997年02期
5 趙墨林,張景生,閻軍,張桂懷,牛繼榮;溫差比理論的確立及其在紅外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1998年05期
6 閆軍;淺談紅外檢測診斷技術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電力技術;1999年06期
7 尹增謙,張曉宏;輸電線路接頭熱故障紅外檢測的電阻判據(jù)[J];紅外技術;2000年05期
8 黃紅梅;王洪光;魏臻;;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在紅外檢測定量研究中的應用[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9 邱東曉;陳永根;劉偉;倪X;;影響帶電設備紅外檢測及診斷的因素[J];電力安全技術;2011年09期
10 林樹新;紅外檢測與診斷技術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J];機電工程技術;200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趙璐;;關于提高電力設備紅外檢測和診斷工作準確度的對策和建議[A];2009年全國輸變電設備狀態(tài)檢修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楊公達;邱家明;;彩電焊點的激光/紅外檢測[A];中國電子學會生產(chǎn)技術學會理化分析四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1年
3 楊蕾;曹恒;;一種新型NDT技術——雙頻紅外檢測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李景飛;;集成電路紅外檢測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節(jié)能減排——吉林省第五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丁子虎;方修睦;;保溫層缺失墻體的紅外檢測所需最小溫差分析[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周軍;邰子厚;陸祖宏;韋玨;;一種制備紅外檢測材料的新方法[A];第二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7 應偉國;陳輝;;紅外檢測輸電線路導線連接節(jié)點發(fā)熱隱患時應注意的事項[A];2009年全國輸變電設備狀態(tài)檢修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成都 宏單;實用的近距紅外檢測電路[N];電子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孫超;多模式紅外檢測熱激勵裝置的研制[D];南昌航空大學;2016年
2 宋芬芬;低溫壓力容器缺陷紅外檢測及熱激勵影響分析[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3 徐威;基于紅外檢測和壓電傳感相結(jié)合的車型自動分類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4 馬永賀;紅外檢測在高壓輸電線路上的應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832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3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