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軸承異步電機懸浮系統(tǒng)非線性濾波器自適應逆控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無軸承異步電機懸浮系統(tǒng)非線性濾波器自適應逆控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無軸承異步電機 解耦控制 自適應濾波器 自適應逆 d SPACE控制系統(tǒng)
【摘要】:無軸承異步電機(Bearingless Induction Motor,BIM)具有結構緊湊簡單,無摩擦,易于弱磁控制,高速和超高速運行等優(yōu)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機械、農(nóng)用發(fā)電設備、半導體工業(yè)、生命科學、飛輪儲能等高科技領域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是BIM具有復雜的電磁關系,是多變量、非線性、強耦合的系統(tǒng),其旋轉(zhuǎn)力和徑向懸浮力之間、兩自由度徑向懸浮力之間都存在著非常復雜的耦合關系,要實現(xiàn)電機轉(zhuǎn)子的穩(wěn)定懸浮和可控運行,提高控制精度,必須對其進行非線性動態(tài)解耦控制,因此考慮BIM的自適應逆解耦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論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shù)控機床高速磁懸浮電主軸自適應逆解耦控制及數(shù)字化技術(61174055)”等多項課題的支持下,圍繞BIM的控制開展理論和實驗研究。本文首先分析BIM的轉(zhuǎn)矩繞組和懸浮繞組結構,研究了BIM的懸浮原理,并且借助麥克斯韋張量法建立了二自由度BIM的數(shù)學模型及運動方程,為后續(xù)仿真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其次,本文在BIM轉(zhuǎn)矩與懸浮力獨立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并且將非線性自適應濾波器和逆系統(tǒng)控制方法相結合,提出了基于非線性自適應濾波器的懸浮系統(tǒng)自適應逆解耦控制策略。利用非線性自適應濾波器對懸浮系統(tǒng)進行自適應建模與逆系統(tǒng)建模,復制逆模型,將其串接在系統(tǒng)之前作為自適應逆控制器,同時采用一種變步長最小均方算法在線調(diào)節(jié)其權值系數(shù)。該方法不僅無需辨識轉(zhuǎn)矩繞組氣隙磁鏈,而且利用非線性濾波器可解決精確建模的問題,并在建模過程中解決各變量間的耦合問題。仿真實驗表明,該控制策略完成了懸浮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解耦。最后,設計了BIM基于dSPACE的硬件控制系統(tǒng),并構建了試驗平臺。給出了外圍擴展硬件系統(tǒng)的主電路和控制電路的設計原理圖,詳細說明了在線實驗過程,并分析實驗結果。
【關鍵詞】:無軸承異步電機 解耦控制 自適應濾波器 自適應逆 d SPACE控制系統(tǒng)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M343;TN71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8
- 1.1 無軸承電機概述8-12
- 1.1.1 無軸承電機的研究背景及意義8-9
- 1.1.2 無軸承電機在國內(nèi)外的研究概況9-10
- 1.1.3 無軸承電機的工業(yè)應用及發(fā)展趨勢10-12
- 1.2 無軸承異步電機控制的主要方法12-16
- 1.3 論文工作提出及內(nèi)容安排16-18
- 第二章 無軸承異步電機的基本理論18-25
- 2.1 無軸承異步電機的基本結構18-19
- 2.2 無軸承異步電機徑向懸浮力產(chǎn)生原理19-21
- 2.2.1 旋轉(zhuǎn)電機的電磁力19-20
- 2.2.2 徑向懸浮力產(chǎn)生原理20-21
- 2.3 無軸承異步電機的數(shù)學模型21-24
- 2.3.1 無軸承異步電機旋轉(zhuǎn)運動基本方程21-22
- 2.3.2 無軸承異步電機徑向懸浮力方程22-24
- 2.3.3 無軸承異步電機運動方程24
- 2.4 本章小結24-25
- 第三章 無軸承異步電機懸浮系統(tǒng)自適應逆控制25-46
- 3.1 自適應逆控制的發(fā)展25-26
- 3.2 自適應逆控制基本原理及特點26-29
- 3.2.1 自適應逆控制的基本結構26-27
- 3.2.2 擾動消除系統(tǒng)27-28
- 3.2.3 具有擾動消除的自適應逆控制系統(tǒng)28-29
- 3.3 非線性濾波器及最小均方誤差算法選擇29-34
- 3.3.1 非線性自適應濾波器的選擇29-31
- 3.3.2 最小均方誤差算法的選擇31-34
- 3.4 無軸承異步電機懸浮系統(tǒng)的建模及逆建模34-41
- 3.4.1 懸浮系統(tǒng)的建模34-37
- 3.4.2 懸浮系統(tǒng)的逆建模37-41
- 3.5 無軸承異步電機懸浮系統(tǒng)自適應逆控制系統(tǒng)構建及仿真41-44
- 3.5.1 控制系統(tǒng)仿真模型構建41-42
- 3.5.2 自適應逆控制系統(tǒng)的仿真實驗研究42-44
- 3.6 本章小結44-46
- 第四章 無軸承異步電機dSPACE試驗平臺設計46-68
- 4.1 基于dSPACE的電機控制系統(tǒng)硬件平臺結構46-56
- 4.1.1 dSPACE本身硬件部分47-48
- 4.1.2 外圍擴展硬件主電路48-50
- 4.1.3 外圍硬件控制電路50-56
- 4.2 dSPACE控制系統(tǒng)開發(fā)軟件56-57
- 4.2.1 實時工作室RTW56
- 4.2.2 實時接口軟件RTI56-57
- 4.2.3 綜合實驗與調(diào)試軟件ControlDesk57
- 4.3 dSPACE的具體實施流程57-58
- 4.4 基于dSPACE的無軸承異步電機控制試驗研究58-67
- 4.4.1 基本控制方法的試驗分析59-65
- 4.4.2 無軸承異步電機自適應逆解耦控制的實現(xiàn)方法65-67
- 4.5 本章小結67-68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68-70
- 5.1 論文的主要工作68-69
- 5.2 研究工作展望69-70
- 參考文獻70-74
- 致謝74-75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成果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俠;張端金;吳捷;;自適應逆控制的研究綜述[J];電氣自動化;2003年06期
2 蘇建明,王京,郭強;智能自適應逆控制在無壓式淬火機上的應用[J];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003年05期
3 劉小勇,楊清宇,施仁;基于X濾波最小均方算法的沖擊振動自適應逆控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吳振順,付丙勤,馮玉賓,賴海江;自適應逆控制在電液伺服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5 姚竹亭,潘宏俠;基于自適應逆控制建模的多載荷識別技術[J];華北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胡文霏,黃金泉;航空發(fā)動機自適應逆控制研究[J];航空動力學報;2005年02期
7 李炯;雷虎民;;基于自適應逆控制的系統(tǒng)噪聲消除[J];電氣自動化;2006年01期
8 韓璞;于萍;王東風;黃保海;;基于支持向量回歸的自適應逆控制方法[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9 馬瑞;;鍋爐汽包水位系統(tǒng)的自適應逆控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6年08期
10 林宗藝;李玉榮;陳晨;李想;;自適應逆控制在過熱汽溫控制中的應用[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jiān)測;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端金;劉俠;吳捷;;自適應逆控制的研究進展[A];第二十二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2 周非;曾波;張永相;;汽油機空燃比自適應逆控制仿真研究[A];晉冀魯豫鄂蒙云貴川滬甘湘渝十三。ㄊ袇^(qū))機械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機電工程類技術應用論文集[C];2008年
3 李明;舒宇;楊承;;非線性自適應逆控制系統(tǒng)的信號流圖在線學習算法[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李致富;胡躍明;劉嶼;陳鐵梅;;基于Prandtl-Ishlinskii回滯的一類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自適應逆控制(英文)[A];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南六。▍^(qū))2010年第28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紹奎;閆桂榮;;基于自適應逆控制的空間桁架結構振動主動控制[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劉紹奎;閆桂榮;;基于自適應逆控制的空間桁架結構振動主動控制[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黃雄峰;張宇嬌;;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自適應逆在制漿機稱重優(yōu)化中的應用研究[A];2009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王科俊;王玉s,
本文編號:6831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8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