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錐型微納光纖耦合器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07 21:30
針對熔融拉錐系統(tǒng)制得的熔錐型微納光纖耦合器,選擇適當的連續(xù)函數描述其光場分布,采用歸一化的三角分布和矩形分布的加權疊加,以及高斯分布和三角分布的加權疊加實現(xiàn)了模場沿耦合器區(qū)域的連續(xù)變化;利用局部模式耦合理論推導出腰區(qū)及腰區(qū)附近錐形區(qū)的耦合系數計算公式,并得到微納光纖耦合器輸出光功率隨拉伸長度的變化曲線.計算結果表明,隨著拉伸長度的增加,光能量在兩臂中來回交替耦合的程度變小并且呈現(xiàn)包絡樣,直至腰區(qū)耦合功能消失.通過實時監(jiān)測拉制微納光纖耦合器的輸出光功率,得到火焰掃描寬度以及氫氣流量對雙纖失去耦合效應拉伸長度的影響:火焰掃描寬度(均勻腰區(qū))越寬,拉伸長度臨界值越大;氫氣流量(熔融度)越大,拉伸長度臨界值越小.實驗結果顯示,當光纖耦合器腰區(qū)直徑達到1.6μm時,耦合功能消失,兩輸出端口光功率相同且恒定,微納光纖耦合器具備穩(wěn)定的光學傳輸特性.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熔錐型微納光纖耦合器的幾何模型
2 局部模式耦合理論
2.1 錐形區(qū)的耦合系數
2.2 腰區(qū)的耦合系數
3 理論計算結果
4 實驗結果與討論
4.1 實驗結果
4.2 實驗與理論結果對比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2熔錐型單模光纖耦合器的模型[J]. 酆達,李錚,唐丹. 光子學報. 2003(11)
[2]熔錐型單模光纖耦合器的一致性模型[J]. 任建國,胡永明,張學亮,胡正良. 半導體光電. 2011(01)
[3]耦合型微納光纖偏振濾光器研究[J]. 杜垚,陳哲,余健輝,翟艷芳,張軍,陳春艷,李浩智. 中國激光. 2012(06)
[4]熔錐型光纖耦合器拉制過程的仿真和實驗研究[J]. 苗培培,朱益清,王俊,陶星晨,姚曉天. 光子學報. 2015(09)
[5]微光纖耦合器制作及振動傳感特性研究[J]. 于洋,張學亮,宋章啟,衛(wèi)正統(tǒng),孟洲. 中國激光. 2014(11)
[6]四端口微納光纖制作及特性研究[J]. 于洋,張學亮,謝杰輝,宋章啟,孟洲. 中國激光. 2015(01)
本文編號:3712889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熔錐型微納光纖耦合器的幾何模型
2 局部模式耦合理論
2.1 錐形區(qū)的耦合系數
2.2 腰區(qū)的耦合系數
3 理論計算結果
4 實驗結果與討論
4.1 實驗結果
4.2 實驗與理論結果對比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2熔錐型單模光纖耦合器的模型[J]. 酆達,李錚,唐丹. 光子學報. 2003(11)
[2]熔錐型單模光纖耦合器的一致性模型[J]. 任建國,胡永明,張學亮,胡正良. 半導體光電. 2011(01)
[3]耦合型微納光纖偏振濾光器研究[J]. 杜垚,陳哲,余健輝,翟艷芳,張軍,陳春艷,李浩智. 中國激光. 2012(06)
[4]熔錐型光纖耦合器拉制過程的仿真和實驗研究[J]. 苗培培,朱益清,王俊,陶星晨,姚曉天. 光子學報. 2015(09)
[5]微光纖耦合器制作及振動傳感特性研究[J]. 于洋,張學亮,宋章啟,衛(wèi)正統(tǒng),孟洲. 中國激光. 2014(11)
[6]四端口微納光纖制作及特性研究[J]. 于洋,張學亮,謝杰輝,宋章啟,孟洲. 中國激光. 2015(01)
本文編號:3712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71288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