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U的太赫茲MIMO陣列成像算法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2-01-14 09:20
太赫茲(THz)波是指位于毫米波和紅外之間,頻譜范圍為0.110THz的電磁波。與毫米波相比,太赫茲波波長較短,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和精度;相比于X射線,太赫茲波的非電離性意味著其光子沒有足夠的能量將人體組織的分子和原子電離出來,從而避免了有害化學反應發(fā)生;相比于可見光和紅外,太赫茲波會刺激物質的分子運動和電子運動,照射不同材料的物質,太赫茲波會被反射、透射或者吸收,該特性可以用來識別爆炸物、探測隱藏武器、檢查航天飛機表面缺陷、篩查皮膚癌和齲齒以及安檢掃描等。當前典型的太赫茲近場成像體制包括“單收單發(fā)(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掃描”、“2D(二維)-多收多發(fā)(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MIMO-掃描”等!癝ISO-掃描”體制系統(tǒng)復雜,成像速度慢,“2D-MIMO”體制系統(tǒng)雖然成像速度快,但相較于“SISO-掃描”體制,系統(tǒng)復雜度更高。相較于SISO陣列,MIMO陣列具有陣元利用率高、系統(tǒng)成本低等特點。因此,“MIMO-掃描”成像體制兼顧了高成像速率和較低的成像系統(tǒng)復雜度...
【文章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四個點目標采用Gl〕U優(yōu)化處理的二維成像結果圖(側視)
60果分析:仿真結果圖 5.5 和圖 5.6 分別展示了 x-y 平面(方位向-距離 平面(距離向-高度掃描向平面)點目標良好的成像聚焦效果。圖 5.7 是的四個點目標空間坐標示意圖,圖 5.8 表明四個點目標成像聚焦位置與空間分布一致,驗證了成像聚焦位置的準確性。GPU 處理框架用時測試小節(jié)所采用的測試平臺均為: GPU 為 K40c(CUDA 核心數(shù)量 2880;
b 和圖 5.4c 分別從 x-z 平面(方位向-高度掃描向平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用于人員安檢的主動毫米波成像技術現(xiàn)狀與展望[J]. 費鵬,方維海,溫鑫,年豐,黃培康. 微波學報. 2015(02)
[2]基于跨航向稀疏陣列的機載下視MIMO 3D-SAR三維成像算法[J]. 彭學明,王彥平,譚維賢,洪文,吳一戎.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12(04)
[3]基于波數(shù)域積分的人體表面微波三維成像算法研究[J]. 譚維賢,洪文,王彥平,吳一戎.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9(11)
[4]MIMO雷達三維成像方法研究[J]. 段廣青,王黨衛(wèi),馬曉巖. 空軍雷達學院學報. 2009(03)
[5]MIMO-SAR大測繪帶成像[J]. 武其松,井偉,邢孟道,保錚.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9(04)
博士論文
[1]主動毫米波安檢成像算法及系統(tǒng)研究[D]. 任百玲.北京理工大學 2014
[2]MIMO雷達成像算法研究[D]. 王懷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0
[3]基于空間譜域分析的雷達成像技術研究[D]. 韓興斌.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MIMO雷達安檢成像關鍵技術研究[D]. 葛桐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2]近場MIMO雷達三維成像技術[D]. 王武.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588245
【文章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四個點目標采用Gl〕U優(yōu)化處理的二維成像結果圖(側視)
60果分析:仿真結果圖 5.5 和圖 5.6 分別展示了 x-y 平面(方位向-距離 平面(距離向-高度掃描向平面)點目標良好的成像聚焦效果。圖 5.7 是的四個點目標空間坐標示意圖,圖 5.8 表明四個點目標成像聚焦位置與空間分布一致,驗證了成像聚焦位置的準確性。GPU 處理框架用時測試小節(jié)所采用的測試平臺均為: GPU 為 K40c(CUDA 核心數(shù)量 2880;
b 和圖 5.4c 分別從 x-z 平面(方位向-高度掃描向平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用于人員安檢的主動毫米波成像技術現(xiàn)狀與展望[J]. 費鵬,方維海,溫鑫,年豐,黃培康. 微波學報. 2015(02)
[2]基于跨航向稀疏陣列的機載下視MIMO 3D-SAR三維成像算法[J]. 彭學明,王彥平,譚維賢,洪文,吳一戎.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12(04)
[3]基于波數(shù)域積分的人體表面微波三維成像算法研究[J]. 譚維賢,洪文,王彥平,吳一戎.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9(11)
[4]MIMO雷達三維成像方法研究[J]. 段廣青,王黨衛(wèi),馬曉巖. 空軍雷達學院學報. 2009(03)
[5]MIMO-SAR大測繪帶成像[J]. 武其松,井偉,邢孟道,保錚.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9(04)
博士論文
[1]主動毫米波安檢成像算法及系統(tǒng)研究[D]. 任百玲.北京理工大學 2014
[2]MIMO雷達成像算法研究[D]. 王懷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0
[3]基于空間譜域分析的雷達成像技術研究[D]. 韓興斌.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MIMO雷達安檢成像關鍵技術研究[D]. 葛桐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7
[2]近場MIMO雷達三維成像技術[D]. 王武.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588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58824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