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馬赫-曾德爾干涉儀實現(xiàn)雙色激光場相對相位的精確控制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02:45
超短激光脈沖的出現(xiàn)為研究強激光場中原子分子的超快動力學過程提供了強大而有效的工具。近年來,人們對強激光場與物質相互作用所產生的閾上電離、非次序雙電離、高次諧波等物理現(xiàn)象進行了不斷地探索。雙色激光場技術作為研究強激光場原子分子動力學的重要手段,是強場原子分子物理領域的研究熱點。一般大部分使用的雙色激光場是由一束基頻光(ω)和它的倍頻光(2ω)構成的。在這種ω-2ω雙色激光場中,基頻光和倍頻光的相對相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shù),其控制精度對實驗結果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人們對雙色激光場實驗光路的穩(wěn)定性有著較高的需求。馬赫-曾德爾干涉儀可以獨立控制兩個干涉臂上光場的特性,是雙色激光場實驗中的一種常用光路。然而,由于實驗室環(huán)境的影響,如振動、溫度變化等,光在干涉儀兩個臂中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從而引入額外光程差,對雙色激光場相對相位的控制精度帶來不利的影響。為此本文基于主動式抗振技術制定了馬赫-曾德爾干涉儀光路穩(wěn)定的方案。首先搭建了馬赫-曾德爾干涉儀光路,使用532nm的連續(xù)激光,讓其通過分束鏡后分別在干涉儀的兩個臂上傳播,產生的干涉條紋由CMOS相機進行實時探測,然后通過快速傅里葉變換法獲取條紋...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激光脈寬壓縮的發(fā)展歷程
激光脈沖峰值功率提高的發(fā)展歷程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1.2 強激光場中原子分子的電離當原子或者分子中的電子吸收光子能量大于電離能時,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電離。著名的光電效應[19]就是其中之一。在低光強的脈沖激光場中,電子吸收的能量往往遠小于其自身的電離能而不能發(fā)生電離。隨著激光技術的發(fā)展,超短超強脈沖激光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原子分子在強激光場中的電離。以氫原子為例,隨著激光強度的增加,圖 1-3 給出了三種不同的電離機制: 1012W/cm2~1013W/cm2:多光子電離(multi-photon ionization, MPI) 1013W/cm2~1014W/cm2:隧穿電離(tunnel ionization,TI) >1014W/cm2:越壘電離(over-the-barrier ionization,OTBI)
本文編號:3335284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激光脈寬壓縮的發(fā)展歷程
激光脈沖峰值功率提高的發(fā)展歷程
華 中 科 技 大 學 碩 士 學 位 論 文1.2 強激光場中原子分子的電離當原子或者分子中的電子吸收光子能量大于電離能時,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電離。著名的光電效應[19]就是其中之一。在低光強的脈沖激光場中,電子吸收的能量往往遠小于其自身的電離能而不能發(fā)生電離。隨著激光技術的發(fā)展,超短超強脈沖激光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原子分子在強激光場中的電離。以氫原子為例,隨著激光強度的增加,圖 1-3 給出了三種不同的電離機制: 1012W/cm2~1013W/cm2:多光子電離(multi-photon ionization, MPI) 1013W/cm2~1014W/cm2:隧穿電離(tunnel ionization,TI) >1014W/cm2:越壘電離(over-the-barrier ionization,OTBI)
本文編號:33352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33528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