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Cu超薄多層膜稀磁半導體的結構、輸運及磁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5 09:43
稀磁半導體,由于其兼具電子的電荷屬性和自旋屬性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具有不可比擬電子器件的潛在應用價值。SiC由于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高的熱導率以及高的飽和電子遷移速度等性質,使得SiC基稀磁半導體備受關注。實驗通過射頻和直流交替磁控濺射制備了具有周期性結構的SiC/Cu超薄稀磁半導體多層膜,一方面非磁性摻雜元素Cu有效避免了磁性元素帶來的磁性第二相對于體系本征鐵磁性的干擾,另一方面,通過交替沉積,擴大了SiC和Cu的接觸面積,改善了因Cu摻雜濃度低而導致的飽和磁化強度低的問題。本論文分析討論了多層膜SiC/Cu的Cu層厚度以及退火溫度對于樣品的結構、輸運以及磁性等的影響,而有關于SiC/Cu這種多層膜的研究也是鮮有報道。對于不同Cu層厚度的制備態(tài)SiC/Cu多層膜,用X射線反射率譜表征了其多層膜的周期性結構,且單層厚度處于埃級水平。傅里葉紅外吸收結果表明SiC層是非晶中嵌有類晶的混合結構。X射線光電子能譜證明了Cu-C鍵的存在,并且Cu元素以單質Cu和Cu+的形式存在。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及其擬合結果表明部分Cu原子以替位Si和Cu團簇的形式進入SiC中。樣品的光致發(fā)光證明了SiC以...
【文章來源】: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1.1 自旋電子學
1.1.2 稀磁半導體的發(fā)展歷程
1.1.3 稀磁半導體的磁性來源
1.2 SiC基稀磁半導體
1.2.1 SiC的晶體結構
1.2.2 SiC基稀磁半導體的研究現(xiàn)狀
1.2.3 SiC基稀磁半導體存在的問題
1.3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
第二章 SiC/Cu多層膜的制備和表征測試
2.1 引言
2.2 SiC/Cu多層膜的制備
2.2.1 薄膜制備的材料
2.2.2 設備及基底Si片的清洗步驟
2.2.3 磁控濺射制備樣品
2.2.4 薄膜的退火裝置
2.3 薄膜的表征測試方法
2.3.1 X射線衍射(XRD)
2.3.3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
2.3.4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
2.3.5 光學性質的測量
2.3.6 電輸運性質的測量(PPMS)
2.3.7 磁性的測量(SQUID)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Cu層厚度對SiC/Cu多層膜的結構、性能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結果與討論
3.2.1 多層膜的結構和成分
3.2.2 [SiC_(6?)Cu_x]60 (x=3, 6, 12?)多層膜的發(fā)光與結構的關系
3.2.3 [SiC_(6?)Cu_x]60 (x=3, 6, 12?)多層膜的輸運性質
3.2.4 [SiC_(6?)Cu_x]60 (x=3, 6, 12?)多層膜的磁性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退火溫度對SiC/Cu多層膜的結構、性能的影響
4.1 前言
4.2 實驗結果與討論
4.2.1 退火樣品的結構和成分
4.2.2 不同退火溫度下多層膜[SiC6?Cu6?]60的發(fā)光與結構的關系
4.2.3 退火樣品的輸運性質
4.2.4 退火樣品的磁性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Room-temperature anomalous Hall effect and magnetroresistance in(Ga,Co)-codoped ZnO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films[J]. 劉學超,陳之戰(zhàn),施爾畏,廖達前,周克謹. Chinese Physics B. 2011(03)
博士論文
[1]非晶碳、砷化鎵和硅的電學和磁學輸運性能[D]. 王集敏.清華大學 2014
[2]氧化物薄膜的磁性及磁電耦合研究[D]. 曹恩思.山東大學 2012
[3]ZnO基寬禁帶稀磁半導體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張曉.南開大學 2010
[4]氧化物鐵磁性半導體電子輸運特性的研究[D]. 田玉峰.山東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SiC/Cu稀磁半導體納米多層膜的結構、輸運性質及磁性[D]. 李春靜.天津理工大學 2016
[2]自旋閥巨磁阻(GMR)芯片角度傳感特性的研究[D]. 倪新建.華南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48981
【文章來源】: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1.1 自旋電子學
1.1.2 稀磁半導體的發(fā)展歷程
1.1.3 稀磁半導體的磁性來源
1.2 SiC基稀磁半導體
1.2.1 SiC的晶體結構
1.2.2 SiC基稀磁半導體的研究現(xiàn)狀
1.2.3 SiC基稀磁半導體存在的問題
1.3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
第二章 SiC/Cu多層膜的制備和表征測試
2.1 引言
2.2 SiC/Cu多層膜的制備
2.2.1 薄膜制備的材料
2.2.2 設備及基底Si片的清洗步驟
2.2.3 磁控濺射制備樣品
2.2.4 薄膜的退火裝置
2.3 薄膜的表征測試方法
2.3.1 X射線衍射(XRD)
2.3.3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
2.3.4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
2.3.5 光學性質的測量
2.3.6 電輸運性質的測量(PPMS)
2.3.7 磁性的測量(SQUID)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Cu層厚度對SiC/Cu多層膜的結構、性能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結果與討論
3.2.1 多層膜的結構和成分
3.2.2 [SiC_(6?)Cu_x]60 (x=3, 6, 12?)多層膜的發(fā)光與結構的關系
3.2.3 [SiC_(6?)Cu_x]60 (x=3, 6, 12?)多層膜的輸運性質
3.2.4 [SiC_(6?)Cu_x]60 (x=3, 6, 12?)多層膜的磁性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退火溫度對SiC/Cu多層膜的結構、性能的影響
4.1 前言
4.2 實驗結果與討論
4.2.1 退火樣品的結構和成分
4.2.2 不同退火溫度下多層膜[SiC6?Cu6?]60的發(fā)光與結構的關系
4.2.3 退火樣品的輸運性質
4.2.4 退火樣品的磁性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Room-temperature anomalous Hall effect and magnetroresistance in(Ga,Co)-codoped ZnO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films[J]. 劉學超,陳之戰(zhàn),施爾畏,廖達前,周克謹. Chinese Physics B. 2011(03)
博士論文
[1]非晶碳、砷化鎵和硅的電學和磁學輸運性能[D]. 王集敏.清華大學 2014
[2]氧化物薄膜的磁性及磁電耦合研究[D]. 曹恩思.山東大學 2012
[3]ZnO基寬禁帶稀磁半導體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 張曉.南開大學 2010
[4]氧化物鐵磁性半導體電子輸運特性的研究[D]. 田玉峰.山東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SiC/Cu稀磁半導體納米多層膜的結構、輸運性質及磁性[D]. 李春靜.天津理工大學 2016
[2]自旋閥巨磁阻(GMR)芯片角度傳感特性的研究[D]. 倪新建.華南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48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24898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