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結(jié)MOSFET的單粒子輻射效應與加固研究
【學位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N386
【部分圖文】:
工而neon產(chǎn)品的更迭
Infineon超結(jié)產(chǎn)品與其他產(chǎn)品對比
ST公司超結(jié)MOS系列產(chǎn)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志常,李淑媛,姜華,劉建成,唐民,趙洪峰,曹洲;單粒子效應實驗的新進展[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00年00期
2 宋欽岐;單粒子效應[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89年12期
3 王琳;宋李梅;王立新;羅家俊;韓鄭生;;一種提升抗單粒子能力的新型超結(jié)結(jié)構(gòu)[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19年09期
4 張鑫;;器件集成電路單粒子效應概論[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8年30期
5 孟慶茹,趙大鵬,鮑百容;空間粒子環(huán)境對單粒子效應影響的比較[J];中國空間科學技術;1994年02期
6 陳啟明;郭剛;祁琳;張付強;;大氣中子單粒子效應試驗研究現(xiàn)狀簡介[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8年27期
7 劉建成;滕瑞;史淑廷;杜守剛;王鼎;;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SRAM單粒子效應測試技術新進展[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2008年00期
8 王麗君;空間電子學的單粒子效應[J];空間電子技術;1998年04期
9 李國政,王普,梁春湖,王燕平,葉錫生,張正選,姜景和;單粒子效應模擬實驗研究[J];原子能科學技術;1997年03期
10 高山山;蘇弘;孔潔;千奕;童騰;張戰(zhàn)剛;劉杰;侯明東;孫友梅;;SRAM單粒子效應監(jiān)測平臺的設計[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1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偉;星載SRAM型FPGA電路單粒子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2 郝敏如;應變Si MOS器件輻照特性及加固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3 葉兵;質(zhì)子引起納米SRAM器件單粒子翻轉(zhuǎn)研究[D];蘭州大學;2017年
4 于成浩;功率MOSFET單粒子效應及輻射加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年
5 王曉輝;大規(guī)模數(shù)字邏輯器件的單粒子效應檢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余永濤;脈沖激光模擬SRAM單粒子效應的試驗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15年
7 劉必慰;集成電路單粒子效應建模與加固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8 耿超;微納級SRAM器件單粒子效應理論模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9 習凱;微電子器件質(zhì)子單粒子效應敏感性預估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10 熊磊;面向程序級的軟錯誤容錯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文靜;超結(jié)MOSFET的單粒子輻射效應與加固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2 雷一博;功率集成電路中抗輻照技術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3 任宇波;基于中芯國際0.13um CMOS工藝抗輻照加固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4 焦強;溫度對NMOSFET單粒子瞬態(tài)電荷收集影響規(guī)律數(shù)值模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8年
5 李建波;SRAM的單粒子瞬態(tài)效應仿真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6 張陽;X射線/電子導致SRAM器件單粒子軟錯誤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8年
7 張昊;基于Perl和Verilog-A的隨機故障注入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8 郭金龍;基于蘭州重離子微束裝置的單粒子效應分析系統(tǒng)開發(fā)[D];西北師范大學;2018年
9 文琦琪;單粒子效應分析與電路級模擬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10 雷棟梁;基于GEANT4的單粒子效應預測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90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9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