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子信息論文 >

單層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01 13:09
   復雜結構的多層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LED)極大地增加了器件制備的復雜程度以及工藝成本,因此研制高性能的簡化結構OLED對于其商業(yè)化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研究單層結構OLED電極界面材料的選擇、器件結構的優(yōu)化以及電荷平衡機理,制備高性能的單層結構OLED。具體工作如下:1、研究了基于ITO/C_(60)0 or C_(60):MoO_3/TPBi:Ir(ppy)_3/LiF/Al單層器件結構的發(fā)光機理。通過調節(jié)在C_(60)中摻入MoO_3的比例,改變修飾層的性質,使修飾層由n型轉變?yōu)閜型,提高其空穴注入能力,同單獨的MoO_3相比有低的空穴注入能力及低的空穴遷移率,從而調節(jié)空穴注入性質使電荷更加平衡。C_(60)(1.2 nm):MoO_3(0.4 nm)作為空穴注入層的單層器件實現(xiàn)了35.88 cd/A的最大電流效率,相比于C_(60)(10.46 cd/A)或MoO_3(28.99 cd/A)單獨作為空穴注入層的器件,器件效率分別提高了243%以及24%。2、將HOMO能級分別為5.96 eV、6.04 eV的吲哚并喹喔啉(6H-indolo(2,3-b)quinoxaline)衍生物IQ1、IQ2作為空穴注入層應用于結構為ITO/HILs/TPBi:Ir(ppy)_3/LiF/Al單層OLED中,研究其對器件性能的影響。深的HOMO能級可以與主體的HOMO實現(xiàn)很好的能級匹配獲得高的器件效率。IQ1、IQ2作為空穴注入層的器件最大電流效率、功率效率分別為59.11 cd/A、54.26 cd/A和46.40 lm/W、44.84 lm/W。3、基于ITO/MoO_3/Hosts:Ir(ppy)_2(acac)/EILs/Al單層器件結構,研究了電子注入層Bphen:Cs_2CO_3與Cs_2CO_3與n型,p型材料作為發(fā)光層主體在單層OLED中的關系。CBP作為主體,相對于Bphen:Cs_2CO_3,Cs_2CO_3作為電子注入層可以獲得較低的啟亮電壓以及較高的功率效率;不論Bphen:Cs_2CO_3還是Cs_2CO_3作為電子注入層,TPBi作為主體均獲得了更佳的器件性能,實現(xiàn)了啟亮電壓2.5 V,最大電流效率、功率效率分別為45.99 cd/A、34.57 lm/W的單層OLED。
【學位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N383.1
【部分圖文】:

分子結構圖,銥配合物,藍光,分子結構


南京郵電大學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第一章 緒論1988年,ChihayaAdachi以及TetsuoTsutsui等人[3]報道了第一個雙異質結構的三層OLED,器件結構包括空穴傳輸層(HoleTransportLayer,HTL)、發(fā)光層(EmittingLayer,EML)、電子傳輸層(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以及電極,這種三明治結構為目前常用的高效率、低工作電壓 OLED 器件鋪平了道路。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的 J. H. Burroughes 等人[1]于 1990 年報道了一種基于 poly(p-phenylene) (PPV)的綠光聚合物發(fā)光器件 (PolymerLight-emittingDevice,PLED),以 ITO 為陽極,Al 為陰極,其驅動電壓約為 14V,量子效率約為 0.05%,開啟了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平板顯示新領域。加州大學的 Heeger[4]證實了 Burroughes 等人的結果,并證明共軛聚合物二極管的電致發(fā)光是一種更普遍的現(xiàn)象。

分子結構圖,空穴傳輸,分子結構,能級


圖 1.3)中制備綠光 PHOLED。結果為,基于 TAZ 的器件獲得最高的 EQE(15.4%)。他們繼而將客體材料換為 Ir(ppy)2(acac),制備出 EQE 高達 19.0%的綠光器件。作者將高的量子率歸因于激子直接形成在客體材料上,并且有效地被束縛在發(fā)光層中。具有電子傳輸性質 BAlq 也被 Tsuji 等人[52]用作主體應用在紅光 PHOLED 中,器件的 EQE 為 8.6%,并且 BAlq有出色的薄膜性質和熱穩(wěn)定性,器件非常穩(wěn)定,壽命可超過 30000 h。Chopra 等人[53]采用帶隙(4.3eV),高三線態(tài)能級(3.15eV)的電子傳輸型主體材料 UGH2,結合高三線態(tài)能(2.98 eV),高電子遷移率(約 10-5cm2V-1s-1)的電子傳輸層 3TPYMB 將激子束縛在發(fā)光中,調節(jié)電荷平衡,獲得了 EQE 高達 23%的藍光 PHOLED。TPBi 也是常見的電子傳輸型體材料之一,其較低的 LUMO 能級(2.8eV[54])以及 HOMO 能級(6.3eV[54])使其在 OLED常用作電子傳輸層以及空穴阻擋層,其三線態(tài)能級為 2.7 eV,常用作綠光 OLED 的主體材55-57]。而電子傳輸型材料 TmPyPb 具有較寬的帶隙(4.0eV[58])以及較高的三線態(tài)能級(2.78[59]),適宜用作藍光 OLED 的主體材料,如 Yonghua Chen 等人[59]利用 FIrpic 作為客體材,采用 TCTA 與 TmPyPb 共同主體制備了 EQE 高達 20.4%的藍光 PHOLED。

分子結構圖,電子傳輸,分子結構,阻擋層


圖 1.3 電子傳輸型主體材料的分子結構繼熒光、磷光材料之后,Chihaya Adachi 等人報道了新型發(fā)光材料-熱活性型延遲熒光(ThermallyActivatedDelayedFluorescence,TADF)材料[65,66],該類型材料可以實現(xiàn) 100%的內量子效率,被認為是繼傳統(tǒng)熒光材料和重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之后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牡谌l(fā)光材料。為了獲得高效率的器件,通常采用多層器件結構[67, 68],器件結構中包括載流子注入層,載流子傳輸層,發(fā)光層,以及電荷阻擋層。使用注入層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注入勢壘從而促進電荷注入。常用材料如 MoO3[69]作為空穴注入層以及 LiF[70]作為電子注入層,另外,同樣報道了對 HTL 進行 p 摻雜或者對 ETL 進行 n 摻雜,用作注入層來降低載流子注入勢壘[71, 72]。引入電荷阻擋層如空穴阻擋層(HoleBlockingLayer,HBL)和電子阻擋層(ElectronBlockingLayer,EBL)來限制發(fā)光層中的電荷載流子[73]。多層器件結構中的功能層可以將平衡的電子以及空穴注入/傳輸至發(fā)光層中,從而顯著提高器件性能,但考慮到每個功能層的使用都增加了材料選擇/匹配的困難程度,多層器件結構無疑會提高器件制備的成本,因此制備高效率簡化結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靜;張方輝;;雙空穴注入的綠色磷光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J];發(fā)光學報;2012年10期

2 侯建華;蔣大勇;;利用雙空穴注入層提高頂發(fā)射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性能[J];科技信息;2012年33期

3 高利巖;趙謖玲;徐征;張?;孫欽軍;張?zhí)旎?孔超;;空穴注入層對藍色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性能的影響[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1年04期

4 丁磊;張方輝;馬穎;;一種新型雙空穴注入層微腔OLED[J];液晶與顯示;2011年04期

5 丁磊;張方輝;張麥麗;馬穎;;新型雙空穴注入型高效有機電致發(fā)光二極管[J];光電子.激光;2011年12期

6 委福祥;方亮;蔣雪茵;張志林;;不同空穴注入層對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影響[J];現(xiàn)代顯示;2008年12期

7 Brian Woodworth;Mathew Mathai;Ritesh Tipnis;Eric Boughner;顧智企;;空穴注入層技術在聚合體OLED器件中的重要性[J];現(xiàn)代顯示;2008年06期

8 林慧;楊剛;王軍;蔣泉;陳文彬;蔣亞東;成建波;;利用新型的空穴注入層材料提高有機發(fā)光器件性能[J];半導體光電;2006年06期

9 張方輝;李欣;王秀峰;;空穴注入層對OLED性能的影響(英文)[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10 徐建華;楊亞杰;蔣亞東;于軍勝;;導電聚合物有序超薄膜的合成及其作為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空穴注入層[J];物理化學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志軍;硅基頂發(fā)射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高利巖;改善藍色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穩(wěn)定性及發(fā)光效率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3 陳善勇;基于咔唑和噻唑的共軛有機半導體材料及其在電致發(fā)光器件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4 盧英杰;鋰氮共摻雜p型氧化鋅基薄膜制備及其光電器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李巖;高效非摻雜紅色電致發(fā)光材料的理論研究與設計[D];吉林大學;2014年

6 高春紅;高性能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制備和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7 李林波;功能型有機熒光小分子化合物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劉俊;疊層式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電荷產生層及界面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9 汪青;界面修飾聚合物電致發(fā)光器件及其物理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10 張穩(wěn)穩(wěn);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制備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玉婷;V_2O_5基空穴注入層構筑高效穩(wěn)定的綠色量子點發(fā)光二極管[D];河南大學;2019年

2 劉果;高功函AZO透明電極在量子點發(fā)光二極管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9年

3 許毅;GaN基綠光LED中V坑空穴注入的數值模擬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4 薛楷;單層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性能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9年

5 鄧偉偉;磷鎢氧化物空穴注入層的溶液法制備及電致發(fā)光器件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6 高思明;新型復合空穴注入材料/電子傳輸材料改善OLED發(fā)光性能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9年

7 鄭清紅;基于可溶液加工空穴注入層的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8 崔少麗;氧化石墨烯基復合空穴注入層的設計、制備及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7年

9 楊君禮;氧化石墨烯對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空穴注入層的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10 徐禮佳;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空穴注入/傳輸層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6557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6557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211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