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rtex-M0的IP核設計與集成驗證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40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對照表
縮略語對照表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第二章 SoC系統(tǒng)概述
2.1 SoC系統(tǒng)分析
2.1.1 SoC系統(tǒng)整體架構
2.1.2 SoC關鍵技術
2.2 SoC驗證技術
2.2.1 仿真驗證技術
2.2.2 靜態(tài)時序分析技術
2.2.3 FPGA驗證技術
2.2.4 形式驗證技術
2.2.5 軟硬件協(xié)同驗證技術
2.3 基于Cortex-M0的SoC系統(tǒng)
2.3.1 處理器
2.3.2 系統(tǒng)總線
2.3.3 存儲器模型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SPI接口模塊設計
3.1 SPI協(xié)議簡介
3.1.1 接口信號
3.1.2 系統(tǒng)構成
3.1.3 傳輸方式與時序
3.2 APB協(xié)議簡介
3.2.1 基本傳輸規(guī)范
3.2.2 APB從機
3.3 SPI接口模塊的RTL設計
3.3.1 功能描述
3.3.2 接口信號
3.3.3 模塊劃分
3.3.4 寄存器定義
3.3.5 各子模塊的詳細功能及實現(xiàn)
3.4 SPI接口模塊的驅動設計
3.4.1 設備的軟件層描述
3.4.2 驅動函數(shù)的編寫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SPI接口模塊在SoC環(huán)境下的驗證
4.1 IP核的系統(tǒng)集成
4.2 軟硬件協(xié)同驗證
4.3 基于仿真平臺的軟硬件協(xié)同驗證
4.3.1 仿真平臺的搭建
4.3.2 驗證方案設計
4.3.3 寄存器讀寫測試及測試結果
4.3.4 數(shù)據傳輸功能測試及測試結果
4.4 基于FPGA的軟硬件協(xié)同驗證
4.4.1 FPGA硬件驗證平臺的搭建
4.4.2 FPGA驗證的軟件環(huán)境
4.4.3 驗證方案設計
4.4.4 驗證過程及結果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物理設計與驗證
5.1 IC后端設計簡介
5.2 指紋識別芯片的邏輯綜合
5.2.1 邏輯綜合原理與流程
5.2.2 指紋識別芯片邏輯綜合的具體實現(xiàn)
5.3 指紋識別芯片的版圖設計
5.3.1 版圖設計概述
5.3.2 指紋識別芯片的版圖設計
5.4 芯片的物理驗證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輝;劉鴻瑾;;關于空間應用SoC可靠性設計與驗證的思考[J];質量與可靠性;2012年06期
2 張宏;高長松;;SOC及IP復用技術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年18期
3 夏國宏;黃新明;;SoC技術及其相關問題的探討[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4 馬國俊;;SoC技術及設計方法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2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勝民;基于AMBA總線協(xié)議的增強型DMA控制器的設計[D];東南大學;2016年
2 郭桂雨;基于片上網絡多核處理器設計與協(xié)同驗證[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3 田偉;一種8位MCU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4 李利利;基于Verilog HDL的SPI協(xié)議可復用IP軟核的設計與驗證[D];蘭州大學;2015年
5 單亦偉;HS32K芯片工程批流片的后端實現(xiàn)[D];遼寧大學;2015年
6 匡春雨;基于CK803的SoC設計與驗證平臺實現(xiàn)[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章華;數(shù)字音頻處理器芯片XD2309的后端設計與驗證[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8 王淑芬;基于65nm下可重構芯片的時鐘樹綜合技術[D];安徽大學;2012年
9 楊安生;基于ARM9內核SOC的軟硬件協(xié)同驗證[D];福州大學;2011年
10 李娜;PCI Express IP核的軟硬件協(xié)同設計與驗證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453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4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