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平臺預測跟蹤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29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影響運動平臺跟蹤控制精度的因素分析
1.3 運動平臺預測跟蹤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
1.3.1 光電系統(tǒng)主動擾動抑制技術發(fā)展
1.3.2 高機動目標的跟蹤技術發(fā)展
1.4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難點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運動平臺預測跟蹤控制技術原理分析
2.1 穩(wěn)定和跟蹤的關系
2.2 慣性穩(wěn)定平臺特性及原理分析
2.2.1 慣性穩(wěn)定平臺模型分析
2.2.2 平臺擾動隔離原理
2.3 高性能擾動隔離控制技術
2.3.1 基于擾動測量的捷聯(lián)穩(wěn)定控制技術
2.3.2 基于多數(shù)據(jù)閉環(huán)融合的帶寬擴展技術
2.3.3 加速度反饋控制技術
2.3.4 擾動觀測補償控制技術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基于擾動觀測器的慣性穩(wěn)定控制技術研究
3.1 擾動觀測補償基本原理
3.1.1 幾種常見的構建方式
3.1.2 傳感器選擇與被控對象的辨識精度
3.2 基于加速度測量的擾動觀測控制設計
3.2.1 基于加速度測量的多閉環(huán)反饋控制
3.2.2 擾動觀測和多閉環(huán)的結合
3.2.3 擾動觀測與多閉環(huán)性能對比分析
3.2.4 擾動觀測魯棒性分析
3.3 系統(tǒng)仿真
3.3.1 控制器設計
3.3.2 擾動抑制仿真
3.4 實驗驗證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擾動觀測補償控制算法優(yōu)化研究
4.1 改進的基于加速度測量的擾動觀測控制算法
4.1.1 性能對比分析
4.1.2 系統(tǒng)仿真
4.1.3 實驗驗證
4.1.4 關于該方法的拓展討論
4.2 基于插件式擾動觀測補償?shù)募铀俣确答伩刂圃O計
4.2.1 性能對比分析
4.2.2 系統(tǒng)仿真
4.2.3 實驗驗證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基于誤差觀測器的控制方法研究
5.1 基于CCD跟蹤的誤差觀測控制方法
5.1.1 控制結構分析
5.1.2 控制參數(shù)設計
5.1.3 控制器設計仿真
5.2 改進的誤差觀測前饋控制方法
5.2.1 控制結構分析
5.2.2 控制參數(shù)設計
5.2.3 控制器設計仿真
5.3 實驗驗證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于前饋補償?shù)目焖倌繕烁櫩刂萍夹g研究
6.1 延時對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
6.2 前饋控制原理
6.3 傳統(tǒng)Kalman預測濾波算法
6.4 基于正交最小二乘估計的前饋控制方法
6.4.1 正交最小二乘算法
6.4.2 控制結構分析
6.4.3 實驗驗證
6.5 基于多階目標運動信息估計的前饋控制方法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總結和展望
7.1 論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7.2 論文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
7.3 后續(xù)研究工作的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洪義流!(222241),陳榮;多功能運動平臺的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01年04期
2 楊百會;;點點運動:云狐的大數(shù)據(jù)運動平臺[J];企業(yè)觀察家;2015年09期
3 鄧瑞君;秦現(xiàn)生;張順琦;尤向榮;;運動平臺應用研究新進展[J];航空制造技術;2010年02期
4 代小林;叢大成;韓俊偉;李洪人;;基于凱恩方程的并聯(lián)運動平臺多剛體動力學建模[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8年04期
5 李華豐;朱振宇;蘭一兵;李強;王霽;;可調姿態(tài)一維運動平臺[J];計測技術;2015年03期
6 陳增賢;成榮;姜偉;;基于靈敏度分析與優(yōu)化的精密運動平臺模型修正[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3年06期
7 羅欣;馬波琪;劉珊珊;;精密氣浮運動平臺動態(tài)誤差建模與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8 徐聰;段吉安;唐皓;李帥;;亞微米級運動平臺結構優(yōu)化及實現(xiàn)[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01期
9 斯迎軍;高峰;;打孔機精密運動平臺動力學建模與優(yōu)化[J];山西電子技術;2018年03期
10 李雪麗;張璐凡;張素香;曹憲周;;基于大功率LED倒裝機運動平臺的多工況動力學特性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8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超;運動平臺預測跟蹤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8年
2 張攬宇;高速大行程宏微復合運動平臺的振動抑制與精密定位方法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8年
3 鄭巖;運動平臺上跟蹤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董澤光;精密氣浮運動平臺的建模、分析與控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5 張剛;直驅精密平面并聯(lián)運動平臺的動力學建模與輪廓控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6 吳博;基于定量反饋理論的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秦海辰;壓電陶瓷驅動的運動平臺建模與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8 張大興;三軸ATP運動平臺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9 吳瀅躍;水面運動平臺下高精度紅外成像跟蹤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葉燚璽;超精密運動平臺中氣浮支承振動特性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柯爾;基于振動電機離心力效應驅動的微型運動平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8年
2 胡永珊;晶圓級倒裝裝備運動平臺的魯棒控制與模糊細調[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8年
3 張亞偉;少自由度飛行模擬運動平臺結構設計與誤差分析[D];中國民航大學;2017年
4 楊勇;一種少自由度飛行模擬運動平臺的尺度綜合方法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17年
5 張世豪;精密運動平臺控制策略設計與仿真軟件模塊開發(fā)[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6 祝自豪;基于滑?刂频母咚俅髴T性電液位置伺服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7 任嵐暉;面向精密運動平臺結構設計的多領域建模軟件研究與開發(fā)[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8 沈飛;硅片檢測運動平臺動力學建模與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9 劉武龍;高加速精密運動平臺建模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王勇;基于力傳感器的飛行模擬器運動平臺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425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4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