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Ag納米顆粒透明電極近紫外LED研究
【學位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312.8
【部分圖文】:
poo-poymerzaon圖1.1.1各種不同的紫外LED的應用:(a)為凈水單元中深紫外LED模塊??:(b)為熒光發(fā)光系統(tǒng)深紫外LED的示意圖[9];?(c)為波長范圍超過250nm的??D光譜儀[9];?[Copyright???2010,?IEEE]?(d)紫外固化示意圖;(e)為深紫外LED在???打印中的應用示意圖[10];?[Reprinted?with?permission?from?AAAS]?(f)為基于??
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陳偉:基于石墨烯-Ag納米復合體歐姆接觸的近紫外LED器件研宄??短波紫外光(UVC),它們分別對應的波*S:UVA(320-400nm)、UVB(280-??20nm)、UVC?(200-280nm)?[12],如圖?1.1.2?所示。而?III?族氮化物(InN,GaN,??IN)具有寬的直接帶隙,高電子飽和速率以及高擊穿電場,其帶隙寬度從InN??的0.7eV,到GaN的3.4eV,A1N的6.2eV[13,?14],可以通過調節(jié)組分覆蓋紫外??00-400nm波長范圍,因此成為制備紫外LED的理想半導體材料[15-20]。在調??組分形成不同帶隙寬度的三元材料的時候,需要同時考慮到晶格常數(shù)不匹配造??成的錯位。三元材料的能帶結構[21-23]可以用簡單的二次形式表示:??=?(1?—?—?x(l?-?x)C。彎曲系數(shù)?C?代表了曲線與兩??參數(shù)A、B之間的連線的彎曲程度。對于這些材料,彎曲系數(shù)恒為正數(shù),反映??了合金材料能帶的降低。??頻率(HZ)?波長(m)??
層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透明導電層能夠通過改善對光的吸收、減小電流擁擠效??應來提高UV-LED的光輸出功率和效率。??常用的ITO作為透明電極存在潛在易脆、不耐酸堿、工藝溫度高等問題,而??且丨TO在紫外波段的吸收率較高,極大的降低了紫外波段的出光率。而石墨烯作??為新型的透明導電材料,在紫外波段有較少的光吸收,能夠很好的代替ITO。如??圖1.1.3(a)所示,ITO在紫外波段有較高的吸收,而石墨烯的吸收較少[24]。但是??石墨烯本身和p-GaN難以形成良好的歐姆接觸,因此需要尋找其他金屬作為中??間層[25-29],形成復合結構克服由石墨烯和p-GaN之間功函數(shù)差異大帶來的接??觸勢壘過高問題。不同的金屬,如Au,Ag,Ni等都有報道作為GaN和石墨烯??接觸的中間層P〇],但是由于Ag在紫外波段有較小的吸收,如圖].4(b)所示,因??此主要采用Ag作為GaN和石墨烯接觸的中間層。同時,由于層狀的金屬會對光??線產(chǎn)生反射或吸收,極大的降低透射,利用退火讓金屬層形成納米點也是主要采??用的提高出光率的方法[31]。??a-…-??-,???????—?(b)?120?*?1???1???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洋洋;顧寶珊;鄭艷銀;梁東明;楊培燕;張啟富;;氧化石墨烯可見光催化能力的影響因素[J];材料科學與工藝;年期
2 陳晶晶;林強;李保震;王成鑫;;壓深導致的多層石墨烯超滑失效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摩擦學學報;年期
3 張文濤;唐安琪;張玉婷;占平平;;類石墨烯的光場調控特性研究[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年期
4 李哲;曹留烜;李寧;;改性氧化石墨烯/蒙脫土/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的制備及其阻燃性能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年期
5 孟玲;;氮摻雜雙層石墨烯吸附鈉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2018年05期
6 張姍姍;趙建國;張進;邢寶巖;錢瑞;曹宇;楊曉峰;王寶俊;;褶皺石墨烯球對潤滑油摩擦性能的影響[J];化工學報;年期
7 張光宇;王欣;徐芮;劉琳婧;李闖;呂胤霖;陳玉娟;朱大福;楊昕瑞;;氣液界面自組裝還原氧化石墨烯薄膜[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18年04期
8 張鑫;王永波;王林昕;劉恩周;胡曉云;樊君;;氧化石墨烯載藥體系負載甲硝唑及體外釋放的研究[J];現(xiàn)代化工;年期
9 楊俊杰;張揚;陳國印;陳少華;麻伍軍;翁巍;朱美芳;;石墨烯纖維的制備與應用[J];中國材料進展;2018年05期
10 ;神奇的石墨烯[J];泰州科技;2011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芳;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土霉素及8-氧代鳥嘌呤糖基化酶光學生物傳感檢測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7年
2 曾強;含磁性粒子石墨烯空心微球的設計、制備及其吸波性能[D];大連理工大學;2017年
3 陳瑩;石墨烯及過渡金屬二維硫化物為基礎的復合物制備及其催化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7年
4 安浩然;氟摻雜石墨烯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17年
5 徐小兵;MoS_2基復合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6 元麗華;金屬修飾多孔石墨烯儲氫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8年
7 黃忠;基于石墨烯等離激元的人工微結構光學新效應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8 王淼;基于二維材料的憶阻器器件物理與應用基礎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9 葉勝威;石墨烯電光調制特性及器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10 康文斌;人類健康相關的若干蛋白質系統(tǒng)的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晨龍;飛行器相變復合材料的石墨烯改性及傳熱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年
2 陳俊杰;NiSnO_3/石墨烯復合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3 陸佳杰;氧化石墨烯(GO)膜結構調控、穩(wěn)定性研究及其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8年
4 王心怡;石墨烯/TiO_2-Bi_2O_3/PMMA同軸微管的構建及其光解水制氫性能[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5 郭帥;石墨烯/漆酚高分子復合材料涂層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6 李素云;石墨烯增強復合材料抗侵徹機理研究[D];中北大學;2018年
7 胡之廳;石墨烯與砷化鎵異質結光電器件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年
8 李晨;石墨烯復合薄膜光纖微腔聲波傳感器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9 張華;基于石墨烯的柔性應力傳感器制備與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10 葉學亮;石墨烯基柔性復合薄膜制備及其力敏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42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4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