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多核SoC的可測性設計研究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47
【部分圖文】:
是使用硬件邏輯電路來實現(xiàn)測試圖形生成,測試施加,測試響應捕獲和分析的過程,并將其全部嵌入芯片內(nèi)部,達到縮減測試開銷的目的。圖2.1 集成電路測試結構圖測試圖形的生成過程隨著集成電路規(guī)模越來越大而變得越來越復雜,使得可測性設計技術快速發(fā)展?蓽y性設計可以分為專項技術和系統(tǒng)化技術兩部分,前者是采用傳統(tǒng)的測試方法對待測電路的某些部分進行迭代設計,最常見的測試方法包括在電路的關鍵路徑上設置測控點,將復雜的電路結構分成簡單的邏輯塊等;系統(tǒng)化技術則是在電路的設計階段就建立相應的測試結構,這些測試結構主要有掃描鏈路,內(nèi)建自測試電路,邊界掃描電路等。1984 年,Bennetts 提出的可測性定義為:“如果對一個數(shù)字 IC 進行的測試圖形生成
然后將這些觸發(fā)器輸出與下一級的 sci 相連,所有的 sen 連接在一起并引出,構成了一個移位掃描鏈,掃描輸入由 scan_in 端輸入,而輸出由 scan_out 端輸出。圖2.2 多路選擇型掃描觸發(fā)器圖2.3 掃描插入后的電路邏輯
掃描插入后的電路邏輯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秦李青;顏學龍;;組合電路的故障測試生成并行ATPG算法研究[J];大眾科技;2015年04期
2 施文龍;林偉;;SOC中嵌入式存儲器陰影邏輯的可測性設計[J];電子器件;2012年03期
3 孫大成;;基于片上PLL時鐘的at-speed測試設計[J];中國集成電路;2009年10期
4 李冬;任敏華;;如何用OCC電路實現(xiàn)at-speed測試[J];微處理機;2009年04期
5 俞建峰;陳翔;楊雪瑛;;我國集成電路測試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J];中國測試;2009年03期
6 朱彥卿;何怡剛;陽輝;劉美容;;一種高速ADC靜態(tài)參數(shù)的內(nèi)建自測試結構[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10期
7 耿爽;宋金楊;郜月蘭;;邊界掃描測試技術在集成電路測試中的應用[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吳光林,胡晨,李銳;一種有效的ADC內(nèi)建自測試方案[J];電子器件;200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周彬;低測試成本的確定性內(nèi)建自測試(BIST)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煜坤;數(shù)字集成電路測試方法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3 侯艷麗;數(shù)字集成電路測試生成算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4 劉祥遠;多核SoC片上網(wǎng)絡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5 方建平;SoC低成本測試技術與實現(xiàn)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6 韓澤耀;高速高性能FFT處理器的VLSI實現(xiàn)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慧明;基于IEEE P1687網(wǎng)絡的單鏈全掃描結構測試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倪銘;多核CPU可測性設計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3 張雨;YHFT-XX芯片低功耗可測性設計及優(yōu)化[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4 姜月明;IP核可測性設計中掃描鏈插入與測試封裝加載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年
5 王丹;一款高性能處理器的可測性設計與實現(xiàn)[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6 李少卿;視頻格式轉(zhuǎn)換芯片的可測性設計與形式驗證[D];天津大學;2011年
7 韓向超;基于邊界掃描技術的電路板測試方法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0年
8 魏巖;SOC中可復用IP核的測試技術與應用[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9 趙龍;系統(tǒng)級芯片的可測性研究與實踐[D];復旦大學;2008年
10 魯傳武;數(shù)字電路的故障模型和故障壓縮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38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3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