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酶型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研究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P212;TN386;O657.1
【部分圖文】:
新型功能材料。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半導體材料的更新與發(fā)展,同樣半導體材料在不同領域以及交叉領域的應用更是為生物電子、化學生物學等學科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可能。半導體材料對晶體管的研究至關重要,尤其是有機場效應晶體 管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OFET) 和 有 機 電 化 學 晶 體 管 (organic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 OECT),半導體的更新和性能優(yōu)化直接推進有機電子(organic electronics)[1]領域的發(fā)展,引導著有機電子器件的研究[2]。本論文主要研究的是酶型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傳感器,通過器件優(yōu)化、膜的修飾提高傳感器性能。所以我們需要從認識半導體開始,對不同半導體特征和應用加以區(qū)分,以充分認識我們所使用的半導體在整個半導體以及晶體管領域所具有的特別之處,進而深度開發(fā)、重新設計反應界面。1.1.1 本征半導體與非本征半導體根據(jù)晶體的純凈程度,半導體可以分為本征半導體 (intrinsic semiconductor)和非本征半導體 (extrinsic semiconductor)。在固體中 (圖 1.1 A),原子軌道匯集成分子軌道,非常接近的分子軌道會形成能帶 (energy band),價帶 (valance band)(A) (B)
1.1.2 無機半導體與有機半導體根據(jù)半導體材料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無機半導體 (inorganic semiconductor) 和有機半導體 (organic semiconductor)。無機半導體主要為由單一元素構成晶格的元素半導體以及兩種或多種不同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半導體 (圖 1.2 A)。有機半導體一般為具有 p-π 共軛結構的有機聚合物和金屬有機化合物,隨著有機導電聚合物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有機半導體逐漸延伸它的應用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晶體管器件上的應用正在促進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以晶體管為基礎的有機場效應晶體管和有機電化學晶體管正在引領著生物電子領域的發(fā)展。按照載流子傳輸方式來分類,有機半導體材料可以分為主要傳輸空穴的 p型半導體和主要傳輸電子的 n 型半導體。其中 p 型有機半導體一般為具有共軛結構的有機分子 (圖 1.2 B),n 型有機半導體材料一般為具有吸電子基團的有機小分子[7](圖 1.2 B)。與無機半導體材料相比有機半導體材料更易獲得、成本低,成膜技術相對簡單容易操作,利用它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柔韌性可以制備更適用于生物活體層次的場效應器件;現(xiàn)在應用最為廣泛的為 p 型有機半導體材料,
它們在不同電解質(zhì)中的穩(wěn)定性和成膜性更好,導電率更高更有利于在大的電壓跨度下調(diào)節(jié)晶體管性能,然而現(xiàn)階段獲得的材料還不能滿足所有領域的應用,為了獲得更加理想的導電材料,人們正不斷對有機分子進行化學改進和摻雜,如 p(gNDI-T2)[8]、P-90[9]等新型 n 型半導體材料[10]。1.2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簡介有機場效應晶體管 (OFET) 與場效應晶體管不同之處在于 OFET用有機半導體材料作為導電溝道材料。自上世紀 30 年代[11]晶體管的提出開始 (圖 1.3),這種具有放大信號作用的器件一直活躍在研究信息傳輸?shù)那把仡I域,19世紀 70年代有機半導體材料與晶體管的結合,為場效應晶體管的研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場效應晶體管不再局限于固體物理器件的范疇[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安心;韋統(tǒng)師;;有機電化學發(fā)展概況[J];甘肅化工;1994年01期
2 張新勝;曾程初;;《第十五屆全國有機電化學與電化學工業(yè)學術會議》專輯序言[J];電化學;2017年03期
3 本刊通訊員;;全國有機電化學講習班先后在青島、北京舉辦[J];浙江化工;1990年01期
4 王志忠;;有機電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及應用[J];山西化工;1991年01期
5 ;全國第三屆有機電化學學術討論會征文通知[J];貴州化工;1992年03期
6 陳敏元;;苯胺的電解合成[J];浙江化工;1987年03期
7 江流;;值得注意的有機電化學[J];陜西化工;1988年02期
8 陳敏元;有機電化學的進展[J];化工進展;1989年03期
9 吳楓,黃振謙,石義安;多功能有機電化學合成及測試電解槽的研制[J];化學世界;1989年12期
10 張廉;黃新生;唐恢同;;有機電化學實驗用電極電位測量裝置[J];化學試劑;198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廖建軍;林仕偉;劉楷;張力;彭德華;李艷芳;;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光電化學傳感器檢測水中有機物的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有機電化學與工業(yè)學術會議暨中國化工學會精細化工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182次學術會議會議論文摘要[C];2014年
2 劉雅文;曹倩倩;佘芳;唐浩;;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生物傳感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7年
3 高明磊;許登清;劉明國;代忠旭;;有機化合物的電化學研究進展[A];科技引領產(chǎn)業(yè)、支撐跨越發(fā)展——第六屆湖北科技論壇論文集萃[C];2011年
4 王曉鴻;張利君;邱龍臻;;高選擇性的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生物傳感器[A];中國化學會2017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摘要集——主題H:光電功能高分子[C];2017年
5 屠曉華;褚有群;馬淳安;陳趙揚;;質(zhì)子惰性介質(zhì)中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鉑微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綠色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白黎明;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酶型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研究[D];湘潭大學;2019年
2 卿星;纖維基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制備及其在生物傳感上的應用[D];武漢紡織大學;2017年
3 郭翔;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腫瘤細胞傳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4 彭靜;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miRNA生物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王靜靜;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癌胚抗原、鳥嘌f$及酚類傳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鄭瓊;基于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的miRNA24生物傳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7 吳迪;有機電化學晶體管抗壞血酸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年
8 李鳳葉;基于碳納米管的miRNA電化學/有機電化學晶體管生物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9 胡進;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在酶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研究[D];深圳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330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3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