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離子摻雜鉬酸鹽熒光粉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學位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N104.3
【部分圖文】:
陜西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度對 KGd(MoO4)2熒光粉的影響在保溫 3h 下的具有不同煅燒溫度(700oC、 750oC、 950oC, 1000oC)的 KGd(MoO4)2:0.06Sm3 +的KGd(MoO4)2的標準卡片(JCPDS:52-1694)的對比
900oC、 950oC, 1000oC)的 KGd(MoO4)2:0.06Sm3 +的熒光與 KGd(MoO4)2的標準卡片(JCPDS:52-1694)的對比分-1 不同煅燒溫度下的 KGd(MoO4)2:0.06Sm3+的熒光粉樣品的 XRD1 XRD patterns of KGd(MoO4)2:0.06Sm3+phosphors for different caltemperatures
7°左右處的衍射峰隨著溫度的增加逐漸增強,26°~3,但是所有的衍射峰的位置均與 KGd(MoO4)2的標準oO4)2具有一個較為寬泛的合成溫度。是不同煅燒溫度下 KGd(MoO4)2:0.06Sm3+熒光粉的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 700oC 時制備的熒光粉樣規(guī)則,表面缺陷多且團聚現(xiàn)象嚴重,晶粒較小,平當煅燒溫度達到 800oC 時,樣品晶粒生長完整,表好,平均尺寸為 4 μm。此時 KGd(MoO4)2晶體已經(jīng)較為完整。900oC 及 1000oC,晶粒變?yōu)椴灰?guī)則的圖 3-2 (d)中最大晶粒約為 12 μm,最小晶粒約為 2 這可能是煅燒溫度過高,導致晶格發(fā)生畸變甚至是 定 最 佳 的 合 成 溫 度 , 對 在 不 同 煅 燒 溫 度:0.06Sm3 +的熒光粉樣品進行發(fā)射光譜分析,探究煅系。其結果如圖 3-3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志平;董宏巖;劉鵬飛;侯春彩;梁曉雙;王燦;魯法春;;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m~(3+)-doped LiY(MoO_4)_2 red phosphors[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4年05期
2 施偉梅;陳建福;王妙飛;敖盼盼;;燃燒法制備白光LED用紅色熒光粉SrBPO_5∶Sm~(3+)及發(fā)光性能[J];硅酸鹽學報;2014年03期
3 胡志朋;付喬克;陳振強;;Sm~(3+)∶Na_5Y(MoO_4)_4材料的多晶合成與性能表征[J];人工晶體學報;2011年06期
4 曾琦華;張信果;梁宏斌;龔孟濂;;白光LED用熒光粉的研究進展[J];中國稀土學報;2011年01期
5 唐國慶;;從室內(nèi)照明發(fā)展趨勢論LED技術提升的關鍵[J];半導體技術;2009年03期
6 周立亞;黃君麗;易靈紅;龔孟濂;石建新;;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Ba_3Gd(BO_3)_3:Eu~(3+) phosphor for white LE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9年01期
7 吳淑梅;霍彥明;;LED光源的應用及前景[J];燈與照明;2008年03期
8 劉行仁;;白光LED固態(tài)照明光轉(zhuǎn)換熒光體[J];發(fā)光學報;2007年03期
9 張凱;劉河洲;胡文彬;;白光LED用熒光粉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5年09期
10 王曉明,郭偉玲,高國,沈光地;LED——新一代照明光源[J];現(xiàn)代顯示;2005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謝安;白光LED用鉬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及發(fā)光性能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帥龍;幾種光色可調(diào)熒光粉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7年
2 楊陽;多功能稀土摻雜Ba_2SrWO_6基質(zhì)熒光材料的制備與發(fā)光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
3 高娃;幾種多鉬酸鹽紅色熒光粉的制備及發(fā)光性質(zhì)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4 饒陽;稀土鉬酸鹽系紅色熒光粉的合成、相組成及熒光性能[D];南昌大學;2012年
5 曹越;基于LED用摻銪鉬酸鹽紅色熒光粉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6 韋小艷;LED用稀土激活堿土硅酸鹽白光熒光粉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820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2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