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隧道場效應管傳感的納米梁非線性振動控制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O322;TN386
【圖文】:
提取的納米梁非線性振動控制該勢壘的量子效應,可以用于梁作為振動的物理模型,考慮時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到納米梁隧響應方程。研究了控制增益、時幅之間的關系,分析了減弱系制振動模型的懸臂納米梁作為振動控制研制極板,各連接一個控制器,分板,控制極板和驅動極板邊界C 、Dx 、Ex 、Fx ,納米梁與極板于采集納米梁振動信號。納米梁
山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 基于隧道效應的納米梁非線性振動控制隨頻率的變化呈硬式非線性變化趨勢,振動不穩(wěn)定。當直流電壓繼續(xù)降至 1.5V 時,最大振幅減小為 0.28,且系統(tǒng)振動趨于穩(wěn)定。隨著直流激勵電壓幅值由 2.5V 降為1.5V,系統(tǒng)的振動幅度逐漸減小,衰減幅度為 50%,振幅峰值點向右偏移的距離減小。由此可得,減小電路中的直流激勵電壓值可以有效減弱系統(tǒng)振動的非線性。圖 2.3 為交流激勵電壓不同時的振幅—頻率關系曲線。當交流激勵電壓為 2.0V時,系統(tǒng)振動不穩(wěn)定,最大振幅為 0.55,振幅峰值點向右發(fā)生偏移,出現(xiàn)多值區(qū)間,系統(tǒng)振動表現(xiàn)為硬式非線性振動。當交流電壓降為 1.0V 時,最大振幅削減為 0.23,系統(tǒng)的非線性減弱。隨著交流電壓由 2.0V 減小至 1.0V,系統(tǒng)的振動幅度隨之減小,衰減幅度為 58%,幅頻曲線偏移幅度減小,系統(tǒng)振動趨于穩(wěn)定。由此可得,交流激勵電壓的降低可以有效減弱系統(tǒng)的非線性。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鞏慶梅;許英姿;劉燦昌;馬馳騁;周繼磊;姜瑞瑞;;主共振納米梁非線性振動電容控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7年18期
2 劉燕;;梁的非線性振動的進展[J];大眾科技;2009年10期
3 寇勝利;;汽輪發(fā)電機組非線性振動研究[J];中國電力;2006年01期
4 許明田,胡海巖,程德林;求解非線性振動問題的一種新方法[J];應用力學學報;1998年04期
5 吳奇學;一維含阻尼非線性振動的正則攝動解[J];三明師專學報;1998年02期
6 吳曉,張龍庭,馬建勛;彈性直桿熱膨脹狀態(tài)下的非線性振動[J];工程力學;1996年04期
7 陳立群,王鐵光;控制非線性振動中的混沌[J];東北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8 向裕民;電子在電環(huán)軸上的非線性振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9 安平;水平非線性振動分選供料器[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1997年11期
10 朱位秋;余金壽;;van der Pol振子對高斯白噪聲的響應[J];振動工程學報;198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德敏;劉建林;;考慮表面效應的納米梁的非線性振動[A];第十屆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2 閆妍;王文全;;靜電激勵下微觀曲梁的非線性振動和穩(wěn)定性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5論文摘要集[C];2015年
3 邱恒斌;徐自力;;一種求解圍帶成圈葉片非線性振動響應的高效算法[A];第十五屆全國非線性振動暨第十二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5年
4 李宏衛(wèi);王軍;盧立新;陳安軍;;一種求解強非線性振動問題的修正同倫分析法[A];第十五屆全國非線性振動暨第十二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5年
5 陳璐琪;齊浩;孫清;;壓電智能懸臂梁非線性振動與模糊控制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5論文摘要集[C];2015年
6 聞邦椿;;非線性振動的工程應用[A];第十一屆全國非線性振動學術會議暨第八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聞邦椿;;“工程非線性振動”的研究的若干進展及展望[A];第八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賈啟芬;李徐東;許恒波;劉習軍;;基于新型磁流變阻尼器的汽車懸架非線性振動特性分析[A];第八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黃坤;馮奇;;懸索橋的非線性振動[A];第十二屆全國非線性振動暨第九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蔡建平;李怡平;;強非線性振動的多尺度法及其應用[A];第七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學術會議和第九屆全國非線性振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特約記者 胡宏偉;愿借好風上青云[N];大眾科技報;2006年
2 胡宏偉;在自主創(chuàng)新的征途上馳騁[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智遠;懸臂輸液管的非線性振動及其被動控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
2 王乙坤;碰撞約束下輸液管的非線性振動[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3 邵明月;柔性運動薄膜的非線性動力學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4 李磊;多物理場耦合下微諧振器非線性動力學及其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7年
5 李鵬松;求解大振幅非線性振動問題的若干解析逼近方法[D];吉林大學;2004年
6 杜國君;圓薄板和夾層圓板非線性振動研究[D];燕山大學;2004年
7 孫維鵬;強非線性振動系統(tǒng)解析逼近解的構造[D];吉林大學;2007年
8 周俊;梁板撓曲與非線性振動分析的自適定小波方法[D];蘭州大學;2006年
9 胡春林;樁基非線性動力學特性研究[D];上海大學;2006年
10 劉偉佳;求解強非線性振動問題的解析逼近方法及其應用[D];吉林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瑞瑞;基于隧道場效應管傳感的納米梁非線性振動控制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9年
2 陳湘陽;單柱拉線塔中的索—梁模型的非線性振動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2019年
3 周露;不同高階理論下碳納米管增強復合材料板非線性振動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7年
4 官云龍;桿、拱和板結構的強非線性振動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黃磊;錨索非線性振動特性與張拉力關系研究[D];重慶大學;2018年
6 賈海明;壓電梁板結構的非線性振動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年
7 鄭曉宇;基于盲源分離技術的混凝土梁非線性振動分析[D];重慶大學;2011年
8 祝濤;蜂窩夾層結構非線性振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9 楊迪;軋制過程中軸向運動矩形薄板的非線性振動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10 張曉彤;利用非線性振動特性識別輸電塔結構的連接損傷[D];重慶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7383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3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