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波段新型徑向功率合成技術研究
【圖文】:
圖 1-1 W 波段 16 路徑向功率合成示意圖[3]在 2000 年的時候,D.L. Ingram,Y.C.Chen, I.Stones,D.Yamauchi 等學者設計了一個 W 波段 8 路固態(tài)微波高功率源。該功率源采用 3 級 2 進制功分器,且一分二功分器采用的是波導魔 T 結構(如圖 1-2),最終,W 波段的測試結果顯示:8 路合成器的傳輸損耗優(yōu)于 1dB,輸出功率大于 2.2W[4]。
圖 1-3 32 路二進制樹型功率合成網(wǎng)絡[5]而在 2010 年,由美國 Quint star 公司和 RHL 實驗室聯(lián)合制作了 94GHz 到98.5GHz 的典型性輸出功率 4W,在 95GHZ 最大輸出功率達到 5.2W 的 W 波段功率合成器[6]。驅動級用四路合成,隨后連接共軸 1 分 12 路徑向結構(如圖 1-4)。該合成器利用同軸進行分配,,使輸出端口等幅同相,但在毫米波頻率高端,同軸內(nèi)徑很小,對加工裝配的要求極高。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N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偉亮;陳必然;夏棟;;一種基于全息術的毫米波準光功率合成技術[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6年12期
2 顧曉紅;;35W寬帶晶體管功率放大器的研制[J];無線電工程;1988年01期
3 姚波;安士全;;基于波導的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進展[J];艦船電子工程;2015年04期
4 胡海;梁實;文光俊;;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進展及趨勢[J];微波學報;2014年S1期
5 李天倩;;波導空間功率合成技術[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6 劉玲;;功率合成技術[J];內(nèi)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04年01期
7 潘誼春,冷毅;一種基于功率合成技術實現(xiàn)的實驗用小型發(fā)射機[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8 丁為舟;王秉中;鄧建華;黃建;;毫米波準光功率合成技術的研究進展[J];電訊技術;2008年04期
9 張洋;;寬帶功率合成技術的發(fā)展綜述[J];電子信息對抗技術;2008年06期
10 張洋;電子戰(zhàn)功率合成技術原理及應用[J];電子對抗技術;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海;梁實;文光俊;;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進展及趨勢[A];2014年全國電磁兼容與防護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14年
2 胡海;梁實;文光俊;;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進展及趨勢[A];2014年全國軍事微波技術暨太赫茲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三)[C];2014年
3 尹力;文光俊;李家胤;徐建華;;高功率微波功率合成技術研究進展[A];四川省電子學會高能電子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4 楊春;竇文斌;崔奉云;李相森;李林翠;唐先發(fā);李彪;;毫米波準光功率合成技術研究[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5 周太富;周磊;;基于波導結構的W波段功率合成技術研究[A];2015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15年
6 李建;文光俊;金海炎;;一種新型四路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7 薛呈添;王喬敏;李惠珍;;100GHz固態(tài)源準光功率合成技術[A];1989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C];1989年
8 葛家龍;林住集;;Y分支耦合介質(zhì)波導陣列毫米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A];1993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3年
9 朱海帆;管玉靜;甘體國;;Ka波段開槽波導功率合成技術[A];中國雷達行業(yè)協(xié)會航空電子分會暨四川省電子學會航空航天專委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李永波;向博;劉亞旭;吳鐵成;;基于功放差分輸出的功率合成技術研究[A];201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宋開軍;基于波導的微波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2 嚴君美;平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周翼鴻;基于波導的緊湊型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望棟;W波段新型徑向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2 姜浦;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3 孫明;8毫米波段功率合成技術[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4 肖馥林;同軸波導基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5 王玨;3mm倍頻源及功率合成技術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6 史力強;6~18GHz放大器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7 邱宇峰;毫米波單片功率放大器片內(nèi)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周磊;V和W波段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9 紀新峰;X波段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10 劉子奕;W波段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6803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8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