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角度穩(wěn)定性的頻率選擇表面
本文選題:頻率選擇表面 + 偏振穩(wěn)定性 ; 參考:《雷達科學與技術(shù)》2016年02期
【摘要】:利用十字圖案與自身旋轉(zhuǎn)45°疊加得到的圖形為基本周期單元,設計了一種新型周期圖案的頻率選擇表面(FSS)。利用模式匹配法對常用十字周期圖案FSS和這種新型周期圖案FSS進行了理論上的對比分析,同時進行了實驗測試,測試與理論仿真基本一致,結(jié)果表明:兩者都具有對不同偏振方式正入射波的穩(wěn)定性,但是優(yōu)化的新型周期圖案FSS的大角度入射偏振穩(wěn)定性及中心頻率的角度穩(wěn)定性都優(yōu)于常用十字周期圖案FSS,對于不同的投射角度,中心頻率處的傳輸損耗接近為零。
[Abstract]:A novel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for periodic patterns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cross pattern superimposed with its own rotation of 45 擄as the basic periodic unit. The pattern matching method i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ommon cross periodic pattern FSS and the new periodic pattern FSS in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mental tes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tes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f them have the stability of normal incident waves with different polarization modes. However, the polarization stability at large angle and the angular stability of the center frequency of the optimized new periodic pattern FS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mmon cross periodic pattern FSS. For different projection angles, the transmission loss at the center frequency is close to zero.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基金】:山東省教育廳資助項目(No.J15LN31)
【分類號】:O44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亮;陳夏萌;陳強;白佳俊;付云起;;基于非諧振單元的小型化帶通頻率選擇表面設計[J];中國艦船研究;2015年02期
2 高勁松;;基于立體打印技術(shù)制作曲面頻率選擇表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年03期
3 于淼;徐念喜;高勁松;;Infrared transparent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based on iterative metallic meshes[J];Chinese Physics B;2015年03期
4 張建;高勁松;徐念喜;于淼;;基于混合周期柵網(wǎng)結(jié)構(gòu)的頻率選擇表面設計研究[J];物理學報;2015年06期
5 龐玉蓮;鄒應全;;光刻材料的發(fā)展及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5年01期
6 王新彪;李靖;張升偉;;毫米波/亞毫米波臨邊探測儀準光技術(shù)[J];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2013年04期
7 張建;高勁松;徐念喜;;光學透明頻率選擇表面的設計研究[J];物理學報;2013年14期
8 劉曉春;張文武;孫世寧;;頻選雷達罩電性能的基本問題及解決方法[J];雷達科學與技術(shù);2012年03期
9 路寶;龔書喜;凌勁;王文濤;;一種新型頻率選擇表面及其在天線雷達散射截面減縮中的應用[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0年01期
10 賈宏燕;高勁松;馮曉國;;Closely packed dens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宏燕;劉洋;魏芹芹;徐芝美;盧恒煒;;具有角度穩(wěn)定性的頻率選擇表面[J];雷達科學與技術(shù);2016年02期
2 王寬;劉敬成;劉仁;穆啟道;鄭祥飛;紀昌煒;劉曉亞;;光刻膠用底部抗反射涂層研究進展[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16年02期
3 楊歡歡;楊帆;許慎恒;李懋坤;曹祥玉;高軍;;Ku波段編碼式電控超薄周期單元設計與驗證[J];物理學報;2016年05期
4 曲寶龍;;圓孔與三極子組合單元頻率選擇表面研究[J];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15年34期
5 劉敬成;劉秋華;鄭祥飛;劉仁;李治全;穆啟道;劉曉亞;;堿溶性聚氨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備及其在光致抗蝕劑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5年05期
6 黃大慶;康飛宇;周卓輝;劉翔;程紅飛;;微波低通高阻復合材料構(gòu)件的設計與性能驗證[J];物理學報;2015年18期
7 李南;劉穎;楊潔穎;張?zhí)煜?;介質(zhì)材料對頻率選擇表面?zhèn)鬏斕匦缘挠绊慬J];宇航材料工藝;2015年04期
8 張明習;軒立新;;高性能雷達罩設計與制造關鍵技術(shù)分析[J];航空科學技術(shù);2015年08期
9 張建;高勁松;徐念喜;于淼;;基于混合周期柵網(wǎng)結(jié)構(gòu)的頻率選擇表面設計研究[J];物理學報;2015年06期
10 朱華新;郭穎;李帥;孫亞軍;;一種新型頻率選擇表面單元研究[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4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永友;鄧常猛;吳誼群;;極紫外光刻材料研究進展[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4年06期
2 王巖松;高勁松;徐念喜;湯洋;陳新;;具有陡降特性的新型混合單元頻率選擇表面[J];物理學報;2014年07期
3 于淼;高勁松;張建;徐念喜;;二維光柵與周期性縫隙陣列組合薄膜結(jié)構(gòu)的雜散光抑制[J];物理學報;2013年20期
4 魯戈舞;張劍;楊潔穎;張?zhí)煜?寇元;;頻率選擇表面天線罩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物理學報;2013年19期
5 朱建軍;徐新成;趙中華;;快速成型工藝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年08期
6 王巖松;高勁松;陳新;趙晶麗;;具有低空氣隙敏感度的雪花單元頻率選擇表面[J];光學精密工程;2013年08期
7 王秀芝;高勁松;徐念喜;;Ku/Ka波段雙通帶頻率選擇表面設計研究[J];物理學報;2013年16期
8 張建;高勁松;徐念喜;;光學透明頻率選擇表面的設計研究[J];物理學報;2013年14期
9 鄧峰;;單元小型化頻率選擇表面研究[J];中國艦船研究;2013年03期
10 趙慶娟;;使用光刻法在金剛石臺面制備金屬薄膜電極[J];超硬材料工程;201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舒楠;張厚;李圭源;徐海洋;;基于曲折線單元的小型化頻率選擇表面[J];探測與控制學報;2010年04期
2 楊國輝;李忻媛;吳群;;具有高角度和極化穩(wěn)定度的頻率選擇表面[J];微波學報;2010年S1期
3 沈忠祥,華榮喜;多層頻率選擇表面的分析[J];電子學報;1992年06期
4 張桐;王曉魯;李宛露;高前超;楊國輝;;基于十字形的改進新型頻率選擇表面[J];微波學報;2010年S2期
5 喬學增;李姣;李昱科;駱興芳;;一種可調(diào)復合單元頻率選擇表面的設計[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6 史為民;章文勛;;準三維頻率選擇表面的矢量模式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1990年06期
7 賈宏燕;高勁松;馮曉國;孫連春;;一種新型組合單元頻率選擇表面[J];光學學報;2008年08期
8 孫艷軍;董連和;陳宇;冷雁冰;;頻率選擇表面的分析方法和仿真技術(shù)研究[J];紅外;2010年03期
9 高勁松;王珊珊;馮曉國;徐念喜;趙晶麗;陳紅;;二階Y環(huán)頻率選擇表面的設計研究[J];物理學報;2010年10期
10 郭興旺;李尚生;陳佳林;;影響頻率選擇表面?zhèn)鬏斕匦缘膮?shù)分析[J];艦船電子工程;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強;閆敦豹;袁乃昌;付云起;;頻率選擇表面的有限元分析[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6年
2 姜榮;逯貴禎;張鋒;李艷霏;;螺旋結(jié)構(gòu)頻率選擇表面的吸波特性研究[A];第二十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鮑峻松;伍瑞新;錢祖平;楊帆;項陽;;隨機分布電阻貼片構(gòu)成的頻率選擇表面吸波特性研究[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4 宮玉松;杜彪;許安民;;四頻段頻率選擇表面的設計[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5 楊紅玉;龔書喜;張鵬飛;查鋒濤;譚瑞;;高頻率穩(wěn)定性的小型化頻率選擇表面[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張桐;王曉魯;李宛露;高前超;楊國輝;;基于十字形的改進新型頻率選擇表面[A];2010年全國電磁兼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李珂;李旭蕾;侯新宇;張澎;;可重構(gòu)微單元頻率選擇表面結(jié)構(gòu)的分析與設計[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1年
8 史為民;章文勛;;準三維頻率選擇表面的分析[A];1989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C];1989年
9 林寶勤;張輝;袁乃昌;;譜域法分析含單軸各向異性介質(zhì)襯底的頻率選擇表面[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6年
10 李松坡;廖斌;;基于超材料的頻率選擇表面的研究[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永久;寬帶平面反射陣和多層頻率選擇表面研究及其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鄭書峰;頻率選擇表面的小型化設計與優(yōu)化技術(shù)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3 張建;有限大頻率選擇表面及其在雷達罩上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左鈺;新型三維頻率選擇結(jié)構(gòu)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5 徐欣欣;頻率選擇表面吸波特性的直接圖解法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許戎戎;基于集總元件加載和分形結(jié)構(gòu)的多頻頻率選擇表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7 孟凡計;用三維譜域法分析頻率選擇表面的電磁特性[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8 方春易;厚屏頻率選擇表面設計及工藝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9 王秀芝;小型化頻率選擇表面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良翼;有源可重構(gòu)頻率選擇表面分析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2 馮辰辰;基于FSS空間濾波器極化穩(wěn)定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李方舟;毫米波帶通頻率選擇表面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吳建華;基于頻率選擇表面結(jié)構(gòu)的太赫茲吸波器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5 劉穎;基于組合單元的頻率選擇表面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李穎;帶通型頻率選擇表面的分析與設計[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李沐;一種雙波段頻率選擇表面結(jié)構(gòu)單元的設計與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8 李婧;新型頻率選擇表面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9 經(jīng)緯;寬通帶的頻率選擇表面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王立超;頻率選擇表面設計與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39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03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