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DR中的激光定時跳頻降噪方案研究
本文選題:定時跳頻 + 降噪; 參考:《光電子·激光》2016年05期
【摘要】:相干瑞利噪聲是制約相干光時域反射(COTDR)探測曲線上事件識別的重要因素,本文實驗研究了COTDR系統(tǒng)中激光定時跳頻的降噪方案。采用RIO公司的窄線寬外腔式半導體激光器(ECLD),搭建了COTDR系統(tǒng),實現了一種通過軟件控制激光頻率的定時跳頻方案,在光纖探測長度為25km、探測光脈沖寬度為1μs、峰值功率為20dBm和多點數字平均104次的情況下,進行了10次定時跳頻,并與傳統(tǒng)的異步跳頻和同步跳頻進行比較,分析了各探測曲線的衰減系數和衰落噪聲大小。研究表明,定時跳頻將衰落噪聲降為0.150dB,達到了同步跳頻的降噪效果,同時將跳頻時間縮短為ms級,提高了探測效率,可作為一種簡便的跳頻方法廣泛應用于COTDR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
[Abstract]:Coherent Rayleigh nois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event recognition on the detection curve of coherent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ance (COTDR). In this paper, the scheme of laser timing frequency hopping noise reduction in COTDR system i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COTDR system is built by using the narrow linewidth external cavity semiconductor laser of Rio Company, and a frequency hopping scheme is realized by software control of laser frequency. When the detection length of optical fiber is 25km, the width of probe pulse is 1 渭 s, the peak power is 20dBm and the multipoint digital average frequency hopping is 104 times, 10 times of timing frequency hopping a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synchronous frequency hopping and synchronous frequency hopping.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nd fading noise of each detection curv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ing frequency hopping reduces the fading noise to 0.150 dB, achieves the effect of simultaneous frequency hopping noise reduction, and shortens the frequency hopping time to Ms level, and improves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It can be widely used as a simple frequency-hopping method in COTD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信息與控制學院C-MEIC&CICAEET;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172029) 江蘇省產學研聯合創(chuàng)新資金(BY2012029) 國網公司科技資助項目
【分類號】:TN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苗;湯玉泉;楊爽;李俊;Brian Culshaw;董鳳忠;;環(huán)形結構分布式溫度傳感器中瑞利噪聲的抑制方法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5年11期
2 張f^;曹巧媛;李勤;鐘翔;李立京;;一種新型的光纖相位OTDR系統(tǒng)頻漂誤差抑制算法的研究(英文)[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5年07期
3 張昕;申雅峰;薛景峰;;基于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研究現狀[J];光學儀器;2015年02期
4 任秀云;田兆碩;楊敏;孫蘭君;付石友;;相干瑞利散射海水水下溫度測量技術的理論研究[J];物理學報;2014年08期
5 李勤;張春熹;李立京;梁生;鐘翔;李傳生;;調制器消光比對光纖分布式擾動傳感器的影響[J];光電子.激光;2014年04期
6 董向陽;王艷芹;;光纖分布式溫度傳感技術及其在電力關鍵點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J];華北電力技術;2014年01期
7 陳學義;董鳳忠;張曉磊;嚴冰;李俊;Brian Culshaw;;基于相干后向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tǒng)[J];光電子.激光;2013年09期
8 王選擇;曾志祥;鐘毓寧;翟中生;劉文超;;基于相差識別的半導體激光器溫度精密測量與控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2期
9 胡楊;張亞軍;于錦泉;;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溫控電路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0年05期
10 梁浩;張旭蘋;路元剛;;基于自發(fā)布里淵散射的雙路分布式光纖傳感器設計與實現[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佳;蘇毅;呂立冬;梁云;張自嘉;;COTDR中的激光定時跳頻降噪方案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6年05期
2 邵明倉;張秋生;;基于遺傳算法優(yōu)化PID的激光器溫度控制系統(tǒng)[J];激光雜志;2016年04期
3 周仁來;任建存;婁樹理;鞠有倫;王月珠;;用于單頻Tm∶YAG激光器穩(wěn)頻的精密溫控系統(tǒng)[J];激光與紅外;2016年01期
4 王選擇;侯洪洋;翟中生;楊練根;劉文超;;基于熱電制冷器溫控系統(tǒng)數學建模和參量辨識[J];激光技術;2015年06期
5 周萬根;許忠保;;基于FPGA以相位識別實現測控溫度的設計[J];電子世界;2015年20期
6 夏金寶;劉兆軍;張颯颯;邱港;;快速半導體激光器溫度控制系統(tǒng)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5年07期
7 謝運濤;張玉鈞;;擺臂式干涉儀光程差掃描模型及其仿真[J];激光與紅外;2015年07期
8 彭光勝;徐愛平;;淺析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tǒng)的原理及應用[J];科技風;2015年11期
9 緱龍;朱占達;姜夢華;惠勇凌;雷訇;李強;;一種減少光譜組束光程的方法[J];光電子·激光;2015年06期
10 湯玉泉;孫苗;李俊;楊爽;Brian Culshaw;董鳳忠;;溫度附加損耗對分布式光纖拉曼溫度傳感器測溫誤差影響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5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玉泉;孫苗;李俊;楊爽;Brian Culshaw;董鳳忠;;溫度附加損耗對分布式光纖拉曼溫度傳感器測溫誤差影響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5年05期
2 湯玉泉;孫苗;李俊;楊爽;BrianCulshaw;董鳳忠;;基于喇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修正[J];光子學報;2015年05期
3 任秀云;田兆碩;楊敏;孫蘭君;付石友;;相干瑞利散射海水水下溫度測量技術的理論研究[J];物理學報;2014年08期
4 董向陽;王艷芹;;光纖分布式溫度傳感技術及其在電力關鍵點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J];華北電力技術;2014年01期
5 劉建霞;;Φ-OTDR分布式光纖傳感監(jiān)測技術的研究進展[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3年08期
6 吳畏;高維松;劉偉;周丹;劉保見;;用于多普勒激光雷達系統(tǒng)的光纖聲光移頻器[J];壓電與聲光;2013年03期
7 嚴冰;董鳳忠;張曉磊;陳學義;李俊;涂郭結;陳雪軍;CULSHAW Brian;;基于后向相干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在管道安全實時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J];量子電子學報;2013年03期
8 臧革偉;陳孝蓮;周琦;;光時域反射技術的發(fā)展現狀及其在電力領域中的應用[J];現代科學儀器;2013年02期
9 王劍鋒;劉紅林;張淑琴;余向東;孫忠周;金尚忠;張在宣;;基于拉曼光譜散射的新型分布式光纖溫度傳感器及應用[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3年04期
10 陳潔;包騰飛;;混凝土拱壩裂縫光纖監(jiān)測網絡的優(yōu)化[J];水電能源科學;201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振;郭建濤;劉道華;;基于頻率微分屬性的跳頻信號參數估計[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2 康甜甜;;跳頻加密芯片的設計與實現[J];科技風;2010年09期
3 孫大軍;田坦;張殿倫;;跳頻脈沖信號在水下沉底小目標探測中的應用[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7年09期
4 丁美玲;陳抗生;;基于二次全等跳頻碼的跳頻光碼分多址系統(tǒng)[J];中國激光;2008年06期
5 譚永明;跳頻頻移鍵控通信系統(tǒng)中的混沌[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6 朱道通;;射頻跳頻對GSM網絡的影響[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7 宋建強;韓健;孔祥力;;一種基于跳頻編碼技術的聲系統(tǒng)值班接收系統(tǒng)設計方法[J];艦船科學技術;2009年10期
8 陳嘯;李近春;;韓星5號星上抗干擾轉發(fā)系統(tǒng)的構成與性能[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9 齊昶;王斌;丁海軍;;基于KHM聚類算法的跳頻信號分選[J];聲學技術;2011年06期
10 林威;;關于跳頻新模式SFH 1×3、1×1、A+B實施的探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3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明;甘欣輝;;快速測頻技術在跳頻檢測中的應用[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2 吳凡;姚富強;李玉生;;跳頻同步正交網臺信號分選關鍵技術研究[A];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新進展——2005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何松柏;王琪賢;周尚波;;混沌跳頻無線通信研究[A];第十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1)論文集[C];2001年
4 陳誠;曹秀英;帥富強;;數字跳頻對講機的設計與實現[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廖梁兵;張紅雨;;DDS雜散分析及一種跳頻源設計[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呂波;孫江平;袁乃昌;;改善鎖相環(huán)跳頻時間的方法研究[A];2007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7 倪琳娜;趙振巖;于海鋒;;基于MATLAB的跳頻同步仿真研究[A];'2010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張貴福;;小型超寬帶跳頻源[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3)[C];2003年
9 邢立鵬;胡旭;李晨輝;于偉;楚世理;;基于遺傳退火算法的戰(zhàn)場跳頻頻率分配仿真研究[A];第13屆中國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左廣霞;李正生;李慶坤;;基于ISA總線的跳頻收發(fā)系統(tǒng)設計[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信息產業(yè)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 沈嘉;誰是終結者[N];通信產業(yè)報;2005年
2 曉弈;無線生活的新起點[N];人民郵電;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雷;XX型微型低功耗高速跳頻源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趙越;基于跳頻調制的單相逆變電源的研究與設計[D];東北大學;2013年
3 李國鑫;Link16數據鏈信號的識別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岳海嘯;高速跳頻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與基帶設計[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宿興輝;跳頻OFDM及相關技術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6 張?zhí)?現代微波PLL跳頻源設計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7 劉武廣;X、Ku波段寬帶低噪聲雷達跳頻源的研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8 王濤;多網絡通信與安全的研究和實現[D];東北大學;2009年
9 呂捷;S波段低雜散高速跳頻頻綜的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10 裴俊;一種自適應跳頻無線數據傳輸平臺的開發(fā)與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332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03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