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量子計算
本文選題:量子計算 + 半導體量子點; 參考:《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7年10期
【摘要】:量子計算是半導體芯片尺寸突破經(jīng)典物理極限的必然產(chǎn)物,是后摩爾時代具有標志性的技術(shù).利用半導體量子點中電子的量子特性編碼量子比特,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量子計算的候選者之一,近年來在量子比特制備、讀取和邏輯門操控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本文首先介紹了半導體量子點量子計算研究的背景與意義,隨后回顧了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電子自旋量子比特、電荷量子比特、新型編碼量子比特和量子比特的長程耦合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最后討論了半導體量子點量子計算的發(fā)展方向.
[Abstract]:Quantum comput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semiconductor chip size breaking through the classical physical limit, and it is an iconic technology in the post-Moore era. Coding quantum bits using the quantum properties of electrons in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quantum computing. 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reparation, reading and logic gate manipulation of quantum bits.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quantum computation of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electronic spin quantum bits and charge quantum bits based on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a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new quantum bit coding and the long range coupling of quantum bit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quantum computation of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is discusse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批準號:2016YFA03017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61674132,11674300)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批準號:11625419) 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批準號:XDB01030100)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分類號】:O413;O471.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強,徐權(quán);玻璃中半導體量子點的有效電場[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2 張豫;王培南;;水溶性半導體量子點在活體細胞中的熒光特性研究[J];科學通報;2008年19期
3 金能韞;;晶格畸變分析及其在半導體量子點結(jié)構(gòu)中的應用(英文)[J];電子顯微學報;2006年03期
4 王景雪;張超;湯正新;陳慶東;;半導體量子點的電子結(jié)構(gòu)與其吸收峰波長的移動[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5 吳銀忠;;基于半導體量子點的量子計算的物理實現(xiàn)[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蔣最敏;鐘振揚;汪丹;;半導體量子點[J];科學觀察;2008年06期
7 吳獻;;半導體量子點[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8 劉忍肖;張麗娜;李學毅;齊笑迎;吳俠;湯艷;魏文博;葛廣路;;半導體量子點光譜特性標準樣品及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粒徑定值研究[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1年09期
9 李世國;王新中;范金坪;夏林中;張春曉;杜軍;;半導體量子點及其應用概述[J];科技信息;2011年29期
10 吳曉春,陳文駒;半導體量子點電子結(jié)構(gòu)理論研究的進展[J];物理;1995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迅;;半導體量子點的庫侖荷電效應[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2 牛智川;竇秀明;熊永華;王海莉;黃社松;倪海橋;孫寶權(quán);;半導體量子點單光子發(fā)射器件[A];中國真空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吳雪梅;陳靜;諸葛蘭劍;姚偉國;;半導體量子點材料中的量子限域效應的研究[A];第三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8年
4 徐天寧;吳惠楨;斯劍霄;;Ⅳ-Ⅵ半導體量子點光學性質(zhì)及理論模擬[A];第十六屆全國半導體物理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馬紅;馬國宏;楊俊毅;馬洪良;;量子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對CdSe半導體量子點的激發(fā)態(tài)動力學特性的影響[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張家雨;;錳摻雜半導體量子點的熒光性質(zhì)及其在LED照明上的應用[A];豫贛黑蘇魯五省光學(激光)學會聯(lián)合學術(shù)2012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曹碩;唐靜;高宇男;孫悅;邱康生;趙彥輝;許秀來;;電場及磁場條件下半導體量子點中單電荷及其自旋的精確操控[A];第十六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4年
8 何廣平;;基于正交態(tài)的量子比特承諾的實驗可行性[A];第十五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2年
9 杜良輝;胡勇;周正威;郭光燦;周幸祥;;超導芯片上的集成光子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A];第十四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0年
10 胡燕;于雁霞;嵇英華;;非馬爾科夫過程中耦合超導量子比特量子關(guān)聯(lián)穩(wěn)定性的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shù)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巍巍;科學家在半導體中生成新量子比特[N];科技日報;2012年
2 常麗君;科學家用激光實現(xiàn)對量子比特多種操縱[N];科技日報;2013年
3 劉霞;兩塊相距3米的鉆石首次實現(xiàn)量子比特糾纏[N];科技日報;2013年
4 華凌;室溫量子比特數(shù)據(jù)存儲再創(chuàng)紀錄[N];科技日報;2012年
5 記者 劉霞;物質(zhì)量子比特遙傳距離創(chuàng)21米新高[N];科技日報;2013年
6 劉霞;兩相距3米的鉆石首次實現(xiàn)量子比特糾纏[N];中國航空報;2013年
7 記者 陳丹;部分坍塌的量子比特可通過“自旋回聲”恢復狀態(tài)[N];科技日報;2013年
8 記者 常麗君;碳化硅晶格缺陷可變成量子比特[N];科技日報;2011年
9 記者 劉霞;荷蘭用砷化銦納米線獲得新量子比特[N];科技日報;2010年
10 記者 房琳琳;硅量子計算又創(chuàng)兩項新紀錄[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思靜;半導體量子點與金屬納米結(jié)構(gòu)的光學響應及其相互作用[D];武漢大學;2016年
2 王防震;半導體量子點的光譜和光學性質(zhì)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解研;半導體量子點結(jié)構(gòu)的光學及輸運特性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4 蘇雄睿;貴金屬納米材料的光學性質(zhì)和半導體量子點能量轉(zhuǎn)移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熊暉;鐵磁金屬、稀磁半導體和半導體量子點中自旋電子學的光譜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張榮軍;半導體量子點光子回波和自感應透明效應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7 劉紹鼎;半導體量子點光發(fā)射糾纏特性及量子點與貴金屬納米線的耦合[D];武漢大學;2009年
8 羅瑩;半導體量子點電子結(jié)構(gòu)的理論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1999年
9 王力;半導體量子點系統(tǒng)的理論與模擬[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4年
10 谷娟;半導體量子點少體系統(tǒng)低激發(fā)態(tài)能譜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文學;基于半導體量子點—光學微腔耦合系統(tǒng)實現(xiàn)量子相位門[D];延邊大學;2016年
2 袁春云;半導體量子點的合成及性質(zhì)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6年
3 羅婷婷;半導體量子點電磁感應透明介質(zhì)中的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D];湘潭大學;2016年
4 李倩;新型高效半導體量子點的制備、光學性質(zhì)及其光學功能薄膜組裝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5 牛曉龍;半導體量子點的光吸收譜[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6 王升;半導體量子點中電子屬性的理論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7 仝海芳;Ⅱ-Ⅵ族半導體量子點電子自旋超快光場調(diào)控[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建軍;半導體量子點系統(tǒng)中應變調(diào)制的自組裝[D];湘潭大學;2004年
9 熊蓉玲;水溶性半導體量子點在細胞中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黃青松;鋅基半導體量子點光學性能研究及其在LED中的應用[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80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88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