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體光纖在陀螺上的應用
本文選題:光子晶體光纖 + 光子帶隙光纖; 參考:《現(xiàn)代防御技術》2017年05期
【摘要】:從光子晶體光纖的原理出發(fā),對其在光纖陀螺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與應用現(xiàn)狀進行介紹。光子晶體光纖是一種新型微結構光纖,可以使用單一材料制造,通過設計微結構對光纖的折射率進行調(diào)節(jié)和匹配,以獲得不同的光學傳播特性,通過形狀雙折射來獲得保偏性能的光子晶體光纖可以提供比傳統(tǒng)光纖優(yōu)異的偏振特性,改善光纖陀螺的偏振誤差。此外,光子晶體光纖還具有彎曲損耗小、磁敏感度低、抗輻射等特點,能有效降低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陀螺誤差,提高光纖陀螺的環(huán)境適應性,被認為是下一代光纖陀螺的理想選擇。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of PCF in fiber optic gyroscope (fog) are introduced.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 is a new type of microstructured fiber, which can be fabricated from a single material.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fiber can be adjusted and matched by designing microstructures to obtain different optical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 with shape birefringence can provide better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an conventional fiber and improve the polarization error of fog. In addition, th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bending loss, low magnetic sensitivity and radiation resistan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gyroscope error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fiber optic gyroscop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ideal choic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fiber optic gyroscope.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光電技術研究所;
【分類號】:TN253;TN9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維彪,徐邁,陳明,馬少杰,夏玉學;光子晶體光纖的原理和應用[J];光機電信息;2003年07期
2 馬東梅;;特種光子晶體光纖的設計和模擬[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3 楊鵬;;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的研制[J];光通信技術;2010年01期
4 冀玉領;張聰;周桂耀;李曙光;侯藍田;;雙模光子晶體光纖的模間干涉效應[J];激光雜志;2010年01期
5 龍梅;劉子麗;;光子晶體光纖及其研究現(xiàn)狀[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王棟;陳琰;;光子晶體光纖研究[J];信息技術;2010年10期
7 張?zhí)A藺;鄭風振;劉笑東;;光子晶體光纖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應用[J];天津科技;2010年06期
8 牛靜霞;李靜;;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9 李書婷;;光子晶體光纖的理論模型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10 李艷秋;;光子晶體光纖的傳輸模式特性[J];光譜實驗室;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仲琦;張舒怡;錢小石;徐飛;陸延青;;光子晶體光纖中的模式干涉[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2 王智;任國斌;婁淑琴;簡水生;;光子晶體光纖器件研究進展[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3 崔亮;李小英;趙寧波;;基于光子晶體光纖的頻譜可控關聯(lián)光子[A];第十四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報告摘要集[C];2010年
4 姜源源;易麗清;魏泳濤;馮國英;;正方形多芯光子晶體光纖的有限元分析[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5 劉小龍;張霞;黃永清;鄭龍;王亞苗;任曉敏;;光子晶體光纖表面增強拉曼散射襯底的研究[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張靚;陳亞孚;呂景文;;光線量子論研究光子晶體光纖的δ勢壘機制[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7 倪屹;王青;張磊;彭江得;;采用光子晶體光纖進行參量放大的理論模擬[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8 陳國夫;趙衛(wèi);丁廣雷;趙鑫;楊植;王屹山;;摻稀土光子晶體光纖高功率、超短激光產(chǎn)生與放大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唐宇;王洪;;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研究及其應用[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10 楊伯君;姚立;;利用光子晶體光纖產(chǎn)生光子糾纏對[A];第十三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傳武;光子晶體光纖項目通過驗收[N];中國化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曉明;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優(yōu)化設計及其孤子自頻移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2 李熒;光子晶體光纖中級聯(lián)四波混頻效應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3 姜凌紅;保偏光子晶體光纖及其相關偏振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4 吳銘;光子晶體光纖制造工藝與特性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季玲玲;光子晶體光纖中的非線性光學效應[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張智華;光子晶體光纖雙芯耦合及傳感機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7 郭鐵英;新型光子晶體光纖及面向其應用的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8 李宏雷;新型光子晶體光纖及其實用化相關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9 閆賀;基于光子晶體光纖的表面增強拉曼探針的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10 史青;光子晶體光纖及其在傳感領域的應用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鵬;光子晶體光纖的制備和應用[D];天津大學;2008年
2 白蒙;氣孔隨機排布的光子晶體光纖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劉斌;光子晶體光纖的數(shù)值模擬及特性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呂理想;基于經(jīng)驗公式的光子晶體光纖設計[D];蘭州大學;2007年
5 李書婷;光子晶體光纖的數(shù)值模擬[D];西北大學;2008年
6 宋德君;光子晶體光纖及其可調(diào)諧脈沖產(chǎn)生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7 常麗華;太赫茲波段光子晶體光纖傳感特性[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8 黃玉純;光子晶體光纖傳輸特性及其在光通信中的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9 訾劍臣;幾種新型結構光子晶體光纖及其偏振器件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10 李慧;光子晶體光纖偏振特性及其濾波器設計[D];燕山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879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87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