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探測小型化收發(fā)系統(tǒng)設(shè)計
本文關(guān)鍵詞:激光探測小型化收發(fā)系統(tǒng)設(shè)計 出處:《紅外與激光工程》2017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脈沖激光 收發(fā)組件 光學系統(tǒng) 小型化 電磁兼容
【摘要】:針對激光探測小型化收發(fā)系統(tǒng)的設(shè)計難點,提出了一種大視場小型化設(shè)計方案。將激光器與驅(qū)動電路集成在氮化鋁基板上,達到提高性能和壓縮尺寸的目的。經(jīng)過理論計算和ZEMAX光學仿真,采用光纖、自由曲面陣列柱透鏡及球面柱透鏡實現(xiàn)光的整形和會聚,減小軸向尺寸。設(shè)計了帶放大電路的小體積接收模塊。對小型化系統(tǒng)中脈沖電流帶來的電磁干擾問題進行分析,采用多種措施屏蔽電磁干擾。最后加工制作了原理樣機并進行了測試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系統(tǒng)有效抑制了電磁干擾,并能有效探測距離為5 m的目標,驗證了小型化技術(shù)的可行性。
[Abstract]:Aiming a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sign of laser detection miniaturization transceiver system, a large field of view miniaturization design scheme is proposed. The laser and driving circuit are integrated on the aluminum nitride substrate.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ZEMAX optical simulation, optical shaping and convergence are realized by using optical fiber, free-form curved surface array cylindrical lens and spherical cylindrical lens. The small size receiving module with amplifier circuit is designed.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aused by pulse current in miniaturized system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principle prototype is fabricated and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detect the target with a distance of 5 m. The feasibility of miniaturization technology is verifie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分類號】:TN249
【正文快照】: 0引言激光脈沖探測技術(shù),是一種利用重復激光脈沖主動探測目標,通過鑒別反射光信號達到探測目的的技術(shù)。這項技術(shù)在武器系統(tǒng)中已有廣泛的應用,例如挪威的NF2000M、PX581迫彈,俄羅斯Sosna面空導彈以及英國PARIER MARK2導彈等,成為了新一代先進智能化武器的技術(shù)手段之一[1-2]。限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利用激光探測天氣[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1年06期
2 程玉寶,周慧鑫,劉上乾;一種激光探測與波長測定裝置的研究[J];光電工程;2002年06期
3 吳憲安,顧建軍,蔣曉瑜,廖自力;激光探測技術(shù)實用化研究——一種新型手持式微型激光探測裝置[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劉繼橋;激光膜的快速檢驗[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3年09期
5 魯剛;饒炯輝;;水下激光探測系統(tǒng)隱蔽性分析[J];激光雜志;2007年02期
6 ;2008年激光探測、制導與對抗技術(shù)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順利召開[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8年06期
7 孫濤;;激光探測系統(tǒng)接口技術(shù)[J];中國科技財富;2009年04期
8 黎卓虹;;屏蔽門防夾人激光探測裝置安裝方案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2009年19期
9 ;《國外激光》1973年總目錄[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1973年12期
10 ;兵器激光1983年總目錄[J];兵器激光;1983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遠菲;毛征;呂春花;秦岳;陸天舒;;激光探測系統(tǒng)仿真研究[A];'2010系統(tǒng)仿真技術(shù)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李鈺;鄧甲昊;趙桂芬;李月琴;;基于蒙特卡羅方法的激光探測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A];2007年光電探測與制導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黎高平;陰萬宏;李四維;;飛焦級激光能量校準技術(shù)[A];第十四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王燕;方爾正;;激光探測水下聲信號方法原理與對比研究[A];第十二屆船舶水下噪聲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磊;胡以華;王恩宏;趙楠翔;;激光探測目標回波仿真技術(shù)研究[A];第九屆全國光電技術(shù)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張運強;潘國慶;王鵬輝;;一種激光探測體制的離軸跟蹤誤差分析[A];第九屆全國光電技術(shù)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7 楊銳;鄭捷;萬敏;路大舉;冷杰;;激光散射特性測量[A];第十七屆全國激光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閆小偉;鄧甲昊;趙桂芬;孫志慧;;基于OpenGL的激光探測系統(tǒng)視景仿真[A];2007年光電探測與制導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仵曉輝;師廷偉;金長江;;脈沖寬度精確測量系統(tǒng)設(shè)計及其在激光探測中的應用[A];魯豫贛黑蘇五省光學(激光)學會2011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徐晴;激光探測與測量精度堪比人工調(diào)查精度[N];中國綠色時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海波;野外光電靶激光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周洪賀;基于DLOS算法的激光探測成像仿真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閻鶴;窄脈沖激光探測系統(tǒng)的設(shè)計與實現(xiàn)[D];中北大學;2010年
4 李嫣然;近距離目標激光探測性能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4年
5 劉西站;尾流輪廓的激光探測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鄭揚;基于FPGA的激光近程動態(tài)測距仿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7 于洋;激光探測汽車主動防碰撞技術(shù)與系統(tǒng)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8 王玉明;水下低頻聲信號的激光探測及波的衰減[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楊翠;激光射擊讀靶系統(tǒng)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10 王鵬宇;激光探測尾流的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95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9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