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lta-Sigma調制的磁傳感器讀出電路設計
本文關鍵詞:基于Delta-Sigma調制的磁傳感器讀出電路設計 出處:《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磁傳感器 讀出電路 Delta-Sigma 斬波運放
【摘要】:隨著物聯(lián)網(wǎng)和高科技制造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磁傳感器在包括電子羅盤、磁盤讀取、無刷電機、汽車、智能交通、電源設備、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眾多方面發(fā)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而作為磁傳感器與計算機連接的重要一環(huán),磁傳感器讀出電路的設計也變得更加有意義。磁傳感器輸出的電壓信號一般是mV量級的模擬信號,不能直接送入計算機處理,而且很容易被后續(xù)電路的失調和噪聲所淹沒。讀出電路的作用就是將模擬信號無損放大,再轉化為數(shù)字信號。故讀出電路包含兩個主要的模塊:前置放大器和模數(shù)轉換器。鑒于斬波運放在失調消除方面的良好效果,本文使用斬波運放作為前置放大器。傳統(tǒng)的奈奎斯特型ADC對工藝的要求比較高,因為模擬電路的元器件的匹配性會影響轉換的精度。而基于過采樣技術和噪聲整形技術的Delta-Sigma ADC在獲得高精度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對模擬電路的要求。而且考慮到磁傳感器極低的輸出頻率,Delta-Sigma ADC就是讀出電路模數(shù)轉換器的最佳選擇。本文在CSMC 0.5?m CMOS工藝下,完成了一款電源電壓3.3 V,分辨率12位,采樣速率3 kSPS的基于Delta-Sigma調制的磁傳感器讀出電路的設計。本文首先介紹了讀出電路的基本原理,包括Delta-Sigma調制和動態(tài)失調消除。同時對過采樣、噪聲整形、自校零技、斬波技術等基本概念進行詳細的解讀。接著分析了讀出電路的各個非理想因素及其影響,例如環(huán)路ADC、DAC的非理想特性、采樣時鐘抖動、積分器的非理想因素等等。并用Simulink對讀出電路進行理想與非理想的系統(tǒng)級建模與仿真。最后使用整個讀出電路的電路級設計,包括帶隙基準、低失調前置放大器、Delta-Sigma調制器、時鐘發(fā)生器等模塊。在分析各模塊的工作原理后使用Hspice進行仿真并給出仿真結果。在輸入頻率為1.3125 KHz正弦波的情況下,讀出電路有效位數(shù)12.38 bit,信噪比為76.3 dB,無雜散動態(tài)范圍83.4 dB,整體電路功耗為8 mW。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P212.13;TN7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莉萍;;紅外焦平面讀出電路技術及發(fā)展趨勢[J];激光與紅外;2007年07期
2 沈曉;丁瑞軍;;讀出電路數(shù)字模塊設計[J];激光與紅外;2007年S1期
3 韓建強;黃北舉;關寧;陳弘達;;一種高靈敏度大動態(tài)范圍讀出電路[J];中國集成電路;2011年01期
4 謝珩;梁宗久;楊雅茹;;讀出電路銦柱打底層對銦柱成球高度的影響[J];激光與紅外;2011年01期
5 馮恭祜;;磁盤改進調頻制讀出電路[J];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1984年03期
6 王霄;史澤林;;紅外讀出電路噪聲優(yōu)化分析[J];半導體光電;2013年06期
7 詹國鐘;郭方敏;黃靜;朱榮錦;;光電傳感器讀出電路的參數(shù)可調控制研究[J];紅外技術;2008年08期
8 孔謀夫;潘銀松;張仁富;王麗;;一種電流積分型生物傳感微陣列信號讀出電路[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08年05期
9 陳哠;李煜;白丕績;;基于像素累積積分的紅外讀出電路研究[J];紅外技術;2012年01期
10 梁艷;李煜;王博;白丕績;李敏;陳哠;;短波320×256抗輻射加固讀出電路設計[J];紅外技術;201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麗婭;薛聯(lián);呂果林;黃友恕;袁祥輝;;320×240元非制冷紅外焦平面陣列讀出電路[A];2007年紅外探測器及其在系統(tǒng)中的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2 于艷;;三維讀出電路技術[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齊敏;喬東海;;微麥克風讀出電路的設計和仿真[A];2008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王將;景為平;李言謹;方家熊;;新型熱釋電探測器讀出電路的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5 劉曉紅;王詠梅;王永松;;高速遠紫外光子計數(shù)成像讀出電路設計[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十六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袁永剛;劉大福;邱惠國;李向陽;;128×128元氮化鎵紫外焦平面讀出電路的設計與封裝研究[A];2007年紅外探測器及其在系統(tǒng)中的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7 楊棟;趙毅強;廖俊;;線列紅外探測器讀出電路的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楊彪;顏夕宏;;紅外焦平面陣列讀出電路設計[A];2004全國圖像傳感器技術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張松;徐運華;謝文青;方家熊;;一種基于開關門陣列結構的9級TDI讀出電路[A];2004全國圖像傳感器技術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王將;景為平;;弛豫鐵電單晶PMNT熱釋電讀出電路的設計[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磊;集成模數(shù)轉換器的紅外焦平面讀出電路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楊蘋;ALICEITS中MAPS探測器的數(shù)據(jù)驅動型讀出電路芯片設計與實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周云;無TEC非制冷紅外焦平面讀出電路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周杰;320×256中/長波雙色紅外信號讀出電路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陳西曲;非致冷紅外焦平面的讀出電路及測試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郝立超;甚長波紅外探測器信號讀出電路結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陳國強;HgCdTe e-APD主被動讀出電路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4年
8 胡濱;非制冷紅外焦平面CMOS讀出電路設計與實現(xiàn)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劉成康;紅外焦平面陣列CMOS讀出電路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10 張智;紅外焦平面陣列新結構高性能CMOS讀出電路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慧芳;1280×1024非制冷紅外焦平面讀出電路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吳曄暉;非制冷紅外焦平面640×512陣列讀出電路關鍵技術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劉孟良;全差分電容式傳感的CMOS讀出電路設計與實現(xiàn)[D];湘潭大學;2015年
4 宋曉亮;帶背景抑制的紅外焦平面陣列讀出電路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5 宋偉清;逐元暗電流抑制的CMOS紅外探測器讀出電路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汪雪琴;基于紅外傳感器的CO2濃度檢測讀出電路設計[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7 蘇軍;BDI型紅外焦平面讀出電路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東南大學;2015年
8 傅胡葉;GM-APD 64×64陣列型全集成傳感讀出電路設計[D];東南大學;2015年
9 裴宇峰;陣列Nb_5N_6太赫茲檢測器讀出電路設計[D];南京大學;2016年
10 柴東陽;基于Delta-Sigma調制的磁傳感器讀出電路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351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5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