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透過率對紅外系統(tǒng)作用距離的影響分析
本文關鍵詞:大氣透過率對紅外系統(tǒng)作用距離的影響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大氣透過率 紅外系統(tǒng) 作用距離
【摘要】:紅外系統(tǒng)的作用距離是評價系統(tǒng)探測能力的重要性能指標。研究了大氣傳輸介質對中紅外探測波段的影響,計算了典型飛行目標中紅外輻射在大氣中的傳輸,分析了紅外系統(tǒng)作用距離隨相對濕度和大氣能見度的變化。結果表明:紅外系統(tǒng)作用距離隨相對濕度的增加而減小,隨能見度的增加而增大。對于800 K的目標,在能見度小于8 km的渾濁大氣中,8~12μm探測波段的作用距離大于3~5μm。在中等及良好能見度時,8~12μm探測波段的作用距離小于3~5μm波段。為紅外探測跟蹤系統(tǒng)的設計、性能指標考核與評價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91404部隊;裝備學院;
【分類號】:TN219
【正文快照】: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紅外系統(tǒng)的未來[J];國外紅外與激光技術;1973年01期
2 赤強;;紅外系統(tǒng)中自選波門的設計及應用[J];紅外與激光技術;1981年04期
3 張大勇,劉常齡,袁永華;紅外系統(tǒng)后向反射光的光強研究[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1年03期
4 曹慧萍,黃道君;紅外系統(tǒng)的跟蹤伺服控制設計[J];紅外技術;2003年01期
5 陳翼男;金偉其;趙琳;趙磊;;基于目標任務性能的紅外系統(tǒng)評價新方法[J];光學技術;2008年04期
6 伍友利;方洋旺;蔡文新;王洪強;;一種新的紅外系統(tǒng)距離估計算法研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8年20期
7 張寶輝;張俊舉;袁軼慧;陳佐龍;常本康;錢蕓生;;紅外系統(tǒng)對飛行彈丸探測地點選取的模型方法[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2年10期
8 ;紅外系統(tǒng)[J];國外紅外與激光技術;1974年02期
9 蘇廣;;紅外系統(tǒng)設計用計算圖表[J];激光與紅外;1978年09期
10 楊宜禾;;紅外系統(tǒng)信號的積累檢測問題[J];激光與紅外;198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張堯禹;;紅外系統(tǒng)熱控技術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張堯禹;;紅外系統(tǒng)數據融合技術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萍;林明峰;孫臣良;;應用物理實驗室紅外系統(tǒng)的測試與評估[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二卷)[C];2010年
4 張堯禹;;紅外系統(tǒng)精密調焦技術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諸葛志豪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導彈預警衛(wèi)星換代[N];大眾科技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雷震;紅外系統(tǒng)光束平行性檢測方法的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4年
2 趙煜;紅外系統(tǒng)作用距離實時顯示系統(tǒng)[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3 李瑩;紅外系統(tǒng)作用距離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4 李照美;中波紅外系統(tǒng)光學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5 崔茂東;天基紅外系統(tǒng)探測概率分析與核對抗模型可視化初步[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本文編號:1282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28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