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層與分子層沉積相結(jié)合的混合薄膜封裝技術
本文關鍵詞:基于原子層與分子層沉積相結(jié)合的混合薄膜封裝技術
更多相關文章: 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 薄膜封裝 原子層沉積 分子層沉積 水汽滲透速率
【摘要】: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具備自發(fā)光、高亮度,高對比度、快響應速度,柔性等一系列優(yōu)勢,在未來的顯示,照明等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OLED的發(fā)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解決器件由于暴露于空氣中的水汽,氧氣而失效的問題。針對該問題,薄膜封裝作為一種阻隔水氧滲透的有效手段被人們廣泛研究。本論文針對OLED的水氧滲透性問題,提出了采用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與分子層沉積(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MLD)相結(jié)合制備有機/無機混合封裝薄膜的方法。在低溫80℃條件下制備了具有高水氧阻隔特性的混合封裝薄膜,并通過對反應氣體的優(yōu)化,以及對有機無機疊層厚度的調(diào)節(jié),提高了薄膜的成膜質(zhì)量,延長了器件壽命。本論文首先介紹了OLED器件的基本結(jié)構及發(fā)光機理,并以此為基礎分析了OLED器件的失效機理以及封裝技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本論文在低溫80℃條件下,采用三甲基鋁(Trinethyluminium,TMA)與不同反應氣體(水或臭氧)作用制備無機薄膜Al2O3,同時,再利用TMA與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反應制備有機薄膜聚乙二醇鋁(poly(aluminum ethylene glycol)polymer,alucone),通過對比不同有機/無機疊層個數(shù)下的薄膜表面形貌及電學性質(zhì),發(fā)現(xiàn)采用臭氧作反應氣體制備薄膜不但可以縮短反應時間,還可以增加薄膜表面平整性,提高封裝性能。并通過亮度隨時間的衰減曲線發(fā)現(xiàn)臭氧作反應氣體的混合薄膜封裝后的器件壽命是水作反應氣體的2倍。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混合薄膜的封裝性能并探究其柔性封裝效果,我們選擇PET作為襯底,仍然在80℃的沉積溫度下,將4nm alucone有機薄膜插入Al2O3無機薄膜中,形成有機/無機交替的柔性疊層結(jié)構,在總厚度一致的條件下與單純的Al2O3無機薄膜對比,發(fā)現(xiàn)這種有機/無機柔性混合薄膜無論在彎曲測試前后,都能保持較低的表面粗糙度和水汽滲透速率(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WVTR)。彎曲測試后的WVTR可達7.1×10-5 g/(m2·day)。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這種有機無機交疊的柔性混合薄膜彎曲后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表面裂紋,通過光學透過率測試,該柔性混合薄膜在可見光范圍內(nèi)具有69%的透過率,可作柔性OLED器件的封裝層。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383.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海燕,陳易明,伍春燕,何艷陽,王金華,朱燕娟;在氬氣氛下生長的C_(60)薄膜的結(jié)構與特性[J];半導體學報;2001年10期
2 蔣昱;吳振宇;蘇祥林;汪家友;楊銀堂;;氟化非晶碳薄膜結(jié)構與熱穩(wěn)定性研究[J];電子器件;2006年02期
3 楊國偉,游富強;C_(60)薄膜的制備[J];微細加工技術;1994年03期
4 周九林;張苑;顏清華;周明;;低能電子束輔助蒸鍍的初步實驗[J];兵器激光;1986年02期
5 秦躍利,高能武,吳云海;改進工藝提高薄膜附著力[J];電子元件與材料;2000年01期
6 魏玉卿;尚仰宏;;充氣可展開結(jié)構中薄膜皺褶的有限元分析[J];現(xiàn)代雷達;2010年09期
7 國義;;硫化鉛薄膜結(jié)構、化學和光電特性研究[J];激光與紅外;1979年02期
8 杜明軍;吳志明;羅振飛;許向東;王濤;蔣亞東;;退火對納米VO_2薄膜結(jié)構及電性能的影響[J];光電子.激光;2011年03期
9 曲喜新;氮化鋁薄膜的進展(續(xù))[J];電子元件與材料;1987年01期
10 張麗卿;;氪離子和氖離子引起的氮化稼薄膜結(jié)構損傷的研究(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10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饒正清;楊慶山;;薄膜結(jié)構褶皺處理方法[A];第十二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03年
2 薛峰;茍曉凡;周又和;;磁性夾雜/超導薄膜結(jié)構力學特性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辛煜;方亮;陸新華;甘肇強;康健;葉超;程珊華;寧兆元;;微波ECR-CVD的宏觀參數(shù)對a-C:F膜結(jié)構的影響[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姬洪;;探索在普通衍射儀上分析薄膜的途徑[A];第八屆全國X射線衍射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楊易;金新陽;楊立國;;薄膜結(jié)構風荷載數(shù)值模擬的新方法和應用[A];第十四屆全國結(jié)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宋昌永;沈世釗;;薄膜結(jié)構的形狀確定分析[A];第六屆空間結(jié)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7 王友善;王長國;杜星文;;薄膜充氣梁的皺曲行為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8 宋昌永;王樹斌;;薄膜結(jié)構中索滑動對結(jié)構性能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1年
9 馬平;胡建平;唐明;邱服民;王震;于杰;;高功率激光薄膜及相關檢測技術[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10 魏玉卿;尚仰宏;;空間薄膜結(jié)構張拉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A];中國電子學會電子機械工程分會2009年機械電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呂軍鋒;薄膜表面極性火焰處理技術的原理及其特點[N];中國包裝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長國;空間薄膜結(jié)構皺曲行為與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2 羅勝耘;磁控濺射制備多層TiO_2薄膜的光電化學特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3 秦國平;銦(銅)-氮共摻p型氧化鋅薄膜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4 何劍;氫化非晶硅薄膜結(jié)構及其物理效應[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5 劉濤;納米鐵磁金屬粉體及鐵氧體薄膜微波磁共振特性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楊蒙蒙;VO_2外延薄膜的制備和相變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7 張化福;納米氧化釩薄膜的低溫制備及結(jié)構與相變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王從磊;可壓縮流與充氣薄膜結(jié)構耦合作用流場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9 郝桂杰;射頻集成納米軟磁薄膜的性能和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趙昊巖;溶液法制備有機晶態(tài)薄膜及其晶體管特性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敏;共摻雜LiNbO_3薄膜鐵磁性鐵電性能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創(chuàng)立;納米α-Fe_20_3/Ti0_2薄膜的制備及其光解水制氫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翠娟;B位異價元素摻雜BiFeO_3薄膜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4 阿立瑪;摻鈰與摻鉻對于鐵酸鉍薄膜鐵電性影響的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5 石璐丹;電沉積制備硫族電池薄膜及其性能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6 張美杰;射頻磁控濺射制備金屬/CrN薄膜及其特性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7 王艷艷;液相法制備Ti0_2和Cu_2S薄膜的摩擦學性能的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5年
8 臺運東;高功率脈沖磁控濺射技術制備Ti-Cu薄膜及血小板粘附件為[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9 張旭;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10 張帥拓;多弧離子鍍制備TiN/TiCrN/TiCrAIN多層硬質(zhì)膜的研究[D];沈陽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065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20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