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溶性空間位阻基團對銥配合物光電性能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增溶性空間位阻基團對銥配合物光電性能的影響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樹枝狀化合物 銥配合物 非摻雜器件 打印加工 非共軛聚合物
【摘要】:磷光有機二極管由于能打破三線態(tài)-單線態(tài)的能量效率瓶頸,獲得更高的器件效率,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fā)展。在這些磷光材料中,基于金屬銥的配合物具有高的發(fā)光量子效率、光色可調性和相對較短的輻射發(fā)光壽命,越來越受到本領域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初期的小分子PhOLED普遍采用蒸鍍法制備,而將樹枝狀銥配合物采用溶液法制備結構相對簡單的高性能PhOLED標志著PhOLED的制備邁出了標志性的一步;另一個標志性的進步是噴墨打印方法的提出,此法相對溶液旋涂法對材料的消耗更小,且制備方法進一步簡化,適于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chǎn)。因此研究如何通過增溶基團的引入增加Ir配合物的溶解性同時保持其光電性能以利于溶液法或噴墨打印制備PhOLED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本文中將苯烷氧基作為增溶位阻基團引入銥配合物的配體單元上,通過鏈長及共軛度的調節(jié)研究Ir配合物光電性能和結構的關系,并采用溶液法或噴墨打印法制備相應的PhOLED器件。具體研究內(nèi)容如下:(1)設計合成了三個以1-N-三甲基苯-2-苯基咪唑為主配體的銥配合物衍生物。經(jīng)過熱穩(wěn)定性、電學性質以及光學性質的研究,和OLED器件性能的對比,探索了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通過理論計算發(fā)現(xiàn),三個產(chǎn)物的三線態(tài)電子云分布相似,表明引入的苯烷氧基未能參與該系列配合物的發(fā)光行為。較好的HOMO和LUMO電子云分離,減小了電子排斥,這導致躍遷偶極矩增大,發(fā)光效率相應降低。此項研究為接下來的材料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2)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基于FIrpic和Ir(dfppy)_3的銥配合物衍生物。在光物理性能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三甲基苯上引入烷氧基,減弱了配合物分子間濃度猝滅,增強了PLQY,同時提高了銥配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能、薄膜的規(guī)整性和瞬態(tài)發(fā)光壽命,但保持了Ir配合物的發(fā)光峰位。作為對比,共軛度更大的苯烷氧基也被引入,同樣得到以上增強效果,但光譜會隨著共軛面的增大而紅移。以上苯烷氧基的引入使得PhOLED表現(xiàn)出更高的器件效率。(3)設計合成了兩類適合用于制備無主體噴墨打印PhOLED的發(fā)光材料,樹枝狀銥配合物和樹枝狀銥配合物聚合物。在對樹枝狀銥配合物與其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熱穩(wěn)定性能、電化學性能和OLED器件性能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樹枝狀銥配合物擁有更高的PLQY和器件效率,而聚合物擁有更好的打印粘度和成膜性能,其余各項性能幾乎相同。兩類材料均被制成了圖案化PhOLED并成功點亮。
【關鍵詞】:樹枝狀化合物 銥配合物 非摻雜器件 打印加工 非共軛聚合物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1.4;TN383.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專用術語注釋表9-10
- 第一章 緒論10-22
- 1.1 引言10-13
- 1.1.1 OLED的特點及優(yōu)勢10-11
- 1.1.2 OLED的結構與工作原理11-12
- 1.1.3 OLED的性能參數(shù)12
- 1.1.4 OLED的分類12-13
- 1.2 溶液法制備PhOLED的優(yōu)勢及研究進展13-19
- 1.2.1 樹枝狀磷光材料應用于PhOLED的優(yōu)勢14
- 1.2.2 樹枝狀金屬銥配合物的研究進展14-19
- 1.3 可用于噴墨打印OLED的樹枝狀磷光銥配合物的聚合物19-20
- 1.4 論文選題依據(jù)及主要研究內(nèi)容20-22
- 1.4.1 論文選題依據(jù)20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20-22
- 第二章 增溶性位阻基團對苯基咪唑類銥配合物性能的影響研究22-33
- 2.1 引言22
- 2.2 設計思路22-23
- 2.3 實驗部分23-26
- 2.3.1 試劑及主要來源23
- 2.3.2 綜合表征與儀器23-24
- 2.3.3 合成路線與實驗過程24-26
- 2.4 結果與討論26-31
- 2.4.1 目標產(chǎn)物(mpim)_2Irpic、(D1pim)_2Irpic和(D2pim)_2Irpic的熱力學性質與薄膜形貌性質26-27
- 2.4.2 目標產(chǎn)物(mpim)_2Irpic、(D1pim)_2Irpic和(D2pim)_2Irpic的光物理性質27-29
- 2.4.3 目標產(chǎn)物(mpim)_2Irpic、(D1pim)_2Irpic和(D2pim)_2Irpic的電化學性質及理論計算研究29-30
- 2.4.4 目標產(chǎn)物(mpim)_2Irpic、(D1pim)_2Irpic和(D2pim)_2Irpic的OLED性能表征30-31
- 2.5 本章小結31-33
- 第三章 增溶性位阻基團對苯基吡啶類銥配合物光電性能的影響研究33-46
- 3.1 引言33
- 3.2 設計思路33-34
- 3.3 實驗部分34-37
- 3.3.1 試劑及主要來源34
- 3.3.2 綜合表征與儀器34
- 3.3.3 合成路線與實驗過程34-37
- 3.4 結果與討論37-45
- 3.4.1 目標產(chǎn)物DnFIrpic和Ir(Dndfppy)_3 (n=0,1,2)的熱力學性質與薄膜形貌性質37-39
- 3.4.2 目標產(chǎn)物DnFIrpic和Ir(Dndfppy)_3 (n=0,1,2)的光物理性質39-41
- 3.4.3 目標產(chǎn)物DnFIrpic和Ir(Dndfppy)_3 (n=0,1,2)的電化學性質及理論計算研究41-43
- 3.4.4 目標產(chǎn)物DnFIrpic和Ir(Dndfppy)_3 (n=0,1,2)的OLED表征43-45
- 3.5 本章小結45-46
- 第四章 增溶性位阻基團對苯基吡啶類銥配合物及其聚合物光電性能的影響研究46-59
- 4.1 引言46-47
- 4.2 設計思路47
- 4.3 實驗部分47-50
- 4.3.1 試劑及主要來源47
- 4.3.2 綜合表征與儀器47-48
- 4.3.3 合成路線及實驗過程48-50
- 4.4 結果與討論50-58
- 4.4.1 目標產(chǎn)物Ir,Ir-Dn和PIr-Dn (n=1,2)的熱穩(wěn)定性以及表面形貌表征50-51
- 4.4.2 目標產(chǎn)物Ir,Ir-Dn和PIr-Dn (n=1,2)的光學表征51-53
- 4.4.3 目標產(chǎn)物Ir,Ir-Dn和PIr-Dn (n=1,2)的電化學表征及理論計算53-55
- 4.4.4 目標產(chǎn)物Ir,Ir-Dn和PIr-Dn (n=1,2)的OLED器件表征55-57
- 4.4.5 目標產(chǎn)物Ir-Dn和PIr-Dn (n=1,2)的噴墨打印OLED器件制備57-58
- 4.5 本章小結58-59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59-60
- 參考文獻60-64
- 附錄1 各章目標化合物的表征譜圖以及電致發(fā)光譜64-87
- 附錄2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撰寫的論文87-88
- 附錄3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申請的專利88-89
- 附錄4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加的科研項目89-90
- 致謝9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海鵬,曾繁滌,劉世俊;共軛聚合物的電致發(fā)光[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朱小龍,梁會琴;計算線性共軛聚合物能譜的群論方法[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張璐;封偉;;樹枝狀共軛聚合物研究[J];化學進展;2007年Z1期
4 劉中義;李彥軍;黃鵬程;;一種新型低帶隙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學性質[J];化學學報;2008年08期
5 張子印;劉彩霞;宋微娜;殷德剛;司馬義·努爾拉;;分子內(nèi)電荷移動型共軛聚合物的固相法制備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03期
6 支俊格;徐秀玲;申進波;趙瑋;佟斌;董宇平;;熒光共軛聚合物在生物大分子檢測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09年04期
7 賀芳;王樹;;基于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蛋白質檢測[J];化學進展;2009年11期
8 陳濤;徐慎剛;王艷榮;曹少魁;;含金屬配合物的共軛聚合物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0年02期
9 苗麗坤;劉興奮;范曲立;黃維;;基于熒光共軛聚合物的金屬離子檢測[J];化學進展;2010年12期
10 徐巍棟;賴文勇;范曲立;黃維;;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研究與應用進展[J];中國科學:化學;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維;;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化學生物傳感領域的應用[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區(qū)潔美;胡成龍;陳旭東;;表面增強熒光光譜研究共軛聚合物的發(fā)光及其影響機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3 唐艷麗;曹阿麗;劉越;;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在酶檢測、可控殺菌等方面的應用[A];第十三屆全國光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4 田文晶;李耀文;薛麗麗;李慧;李在房;;給受體共軛聚合物的能級、分子結構設計及其在光伏電池的應用[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5 王樹;;共軛聚合物的生物識別與傳感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6 馬於光;;共軛聚合物的物性放大效應[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7 胡玉琴;肖毅;黃紅梅;尹篤林;肖小明;;新型熒光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學性能的研究[A];第十屆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年會暨第十屆全國原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陳仕艷;應燕君;王華平;;新型給受體結構的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電性能[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9 于宗強;袁柱良;譚松庭;;一種新型含芴和聯(lián)苯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發(fā)光性能研究(英文)[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路勝利;曹鏞;;新型乙烯撐和乙炔撐給體與受體交替共軛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江曼;具有深HOMO能級的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與光電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陳圳輝;基于含氧族雜原子的苯并二唑的D-A型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光電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周常明;新型功能分子與組裝單元的制備與組裝[D];復旦大學;2013年
4 劉春晨;帶有可熱脫除側鏈的共軛聚合物/小分子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鄭超;共軛聚合物雜原子修飾、構象控制及光電性質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4年
6 張余寶;含氯共軛聚合物及氮雜并苯類分子的合成與表征[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7 姚詩余;基于溶于綠色溶劑的共軛聚合物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吳志鴻;新型共軛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陽電池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9 曾文南;聚芳烴二炔類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傳感器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馮繼昌;熒光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熒光傳感特性[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偉鋒;共軛聚合物熒光傳感器的合成與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袁雪;含吩噻嗪、喹啉結構的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楊曉磊;共軛聚合物分子的電子輸運性質[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魏雙花;D-A型共軛聚合物的取向調控[D];蘇州大學;2015年
5 曾涔;近紅外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的合成與表征[D];鄭州大學;2015年
6 羅聯(lián)源;D-A型窄帶隙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7 曾惠卷;基于苯并咪唑類銥配合物的共軛聚合物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8 梁露英;基于噻吩并吡嗪的D-A共聚物的合成及光電性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9 孫曉環(huán);兩種新型寡聚苯乙炔衍生物設計合成、熒光行為與傳感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10 汪純;基于共軛聚合物的腺苷脫氨酶靈敏檢測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018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10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