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電子信息論文 >

微流控芯片電鑄模具鑄層的均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18:24

  本文關鍵詞:微流控芯片電鑄模具鑄層的均勻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微流控芯片模具 鑄層均勻性 擴散層 超聲攪拌 輔助陰極


【摘要】:微流控芯片是實現分析儀器微型化、集成化及便攜化的主要裝置。隨著微機電加工技術的發(fā)展,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技術逐漸多樣化、成熟化。模具是批量化生產聚合物微流控芯片不可缺少的部件。基于微電鑄技術制作的鎳模具因使用壽命長、表面質量好等優(yōu)點,成為了大批量生產芯片的首選模具。但是,微電鑄技術制作的模具存在鑄層厚度均勻性差的問題,這會影響模具的尺寸精度,進而影響芯片的使用性能。本文通過實驗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以兩種微流控芯片模具為研究對象,探索超聲電鑄及輔助陰極對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本文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1)研究超聲對擴散層厚度的影響。超聲電鑄過程中,超聲通過促進反應離子向陰極移動來減小微結構表面的擴散層厚度,進而提高鑄層的均勻性。為了更好地理解超聲對微流控芯片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研究了超聲對擴散層厚度的影響。擴散層的厚度通過測量鎳陰極極化曲線獲得。實驗結果表明,超聲可以減小擴散層的厚度,并且擴散層的厚度隨超聲頻率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隨超聲功率的增大而減小。(2)研究超聲電鑄對圓形微流控芯片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模具鑄層的均勻性由5個區(qū)域結構單元鑄層的均勻性來反應。實驗中采用不均勻度公式來衡量結構單元的鑄層均勻性。實驗結果表明,超聲可以提高模具的鑄層均勻性,并且對小線寬結構單元有更顯著的影響。添加40kHz/250W超聲后,線寬為50μm,100μm,200μm,400μm和700μm的結構單元的鑄層均勻性分別提高了67.4%,32%,11.4%,13.4%和12.8%。(3)以蝶式微流控芯片模具為研究對象,通過兩組超聲電鑄實驗分別研究超聲頻率和功率對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超聲可以提高芯片模具鑄層的均勻性,并且超聲參數對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規(guī)律與其對擴散層厚度的影響規(guī)律一致。在200kHz/500W超聲的作用下,電鑄2h后,模具鑄層的均勻性提高了32.3%。(4)以蝶式微流控芯片模具為研究對象,對環(huán)狀輔助陰極改善模具鑄層均勻性的效果進行有限元仿真研究。然后,根據仿真結果和實驗設備設計輔助環(huán),以制作鑄層厚度均勻的模具,并驗證仿真結果。仿真結果表明,輔助環(huán)可以改善模具鑄層的均勻性,并且鑄層的均勻性隨輔助環(huán)與模具水平距離的減小先減小后增大、隨輔助環(huán)寬度的增大而減小。同時,隨電鑄時間的延長,輔助環(huán)可以更顯著地改善模具鑄層的均勻性。實驗結果表明,電鑄22h后,輔助環(huán)使模具鑄層的均勻性提高了51.5%,該值與仿真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
【關鍵詞】:微流控芯片模具 鑄層均勻性 擴散層 超聲攪拌 輔助陰極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49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8
  • 1.1 微流控芯片與金屬模具9-10
  • 1.2 鑄層不均勻機理10-14
  • 1.3 鑄層厚度均勻性的研究現狀14-16
  • 1.4 超聲電鑄的研究進展16-17
  • 1.5 論文研究內容17-18
  • 2 超聲電鑄對擴散層厚度的影響18-30
  • 2.1 擴散層的理論基礎18-20
  • 2.2 鎳陰極極化曲線的測量20-23
  • 2.3 測量結果與討論23-29
  • 2.3.1 鎳陰極極化曲線及超聲對極化曲線的影響23-25
  • 2.3.2 超聲頻率對陰極表面擴散層的影響25-28
  • 2.3.3 超聲功率對陰極表面擴散層的影響28-29
  • 2.4 本章小結29-30
  • 3 超聲電鑄對圓形微流控芯片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30-41
  • 3.1 實驗過程30-33
  • 3.2 實驗結果與討論33-40
  • 3.2.1 鑄層均勻性的評價方法33
  • 3.2.2 實驗結果33-35
  • 3.2.3 結果分析35-40
  • 3.3 本章小結40-41
  • 4 超聲電鑄對蝶式微流控芯片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41-50
  • 4.1 光刻掩膜版設計41-45
  • 4.2 實驗過程45-46
  • 4.3 實驗結果與分析46-48
  • 4.4 本章小結48-50
  • 5 輔助陰極對蝶式微流控芯片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50-60
  • 5.1 輔助陰極對模具鑄層均勻性影響的仿真50-57
  • 5.1.1 仿真模型50-51
  • 5.1.2 輔助陰極與模具的水平距離對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51-54
  • 5.1.3 輔助陰極的寬度對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54-56
  • 5.1.4 沉積時間對輔助陰極改善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影響56-57
  • 5.2 輔助陰極改善模具鑄層均勻性的實驗驗證57-59
  • 5.2.1 實驗過程57-58
  • 5.2.2 實驗結果與分析58-59
  • 5.3 本章小結59-60
  • 結論60-62
  • 參考文獻62-66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66-67
  • 致謝67-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蕊,鄒明強,冀偉,牟穎,金欽漢;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統(tǒng)的最新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儀器;2004年06期

2 林金明,李海芳,蘇榮國;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相關儀器的集成化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2005年02期

3 黃輝;鄭小林;蒲曉允;;微流控芯片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06年10期

4 ;體檢只需“一滴血”測試芯片研制成功[J];電力電子;2006年03期

5 劉康棟;鄒志清;冉瑞;莊貴生;金慶輝;趙建龍;楊夢蘇;;微流控芯片表面修飾及在蛋白質富集中的應用[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2007年01期

6 ;美國應用生物推出全新微流控芯片產品[J];生命科學儀器;2007年02期

7 王金光;李明;劉劍峰;周曉峰;李睿瑜;;微流控芯片在醫(yī)學檢測中的應用[J];現代科學儀器;2007年06期

8 羅國安;;芯片上的實驗室——評《圖解微流控芯片實驗室》[J];科學通報;2008年21期

9 楊秀娟;李想;童艷麗;李偶連;劉翠;陳纘光;;微流控芯片在細胞分析中的應用[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8年06期

10 李偶連;劉翠;陳纘光;藍悠;楊秀娟;;微流控芯片技術及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分析科學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卓榮;徐濤;岳婉晴;楊夢u&;;高通量細胞分析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建模,制備及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3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劉文明;李立;任麗;王雪琴;涂琴;張艷榮;王建春;許娟;王進義;;基于微流控芯片技術的生命分析方法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發(fā)光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涂琴;王建春;任麗;李立;劉文明;許娟;王進義;;微流控芯片細胞分析方法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溫慧;秦建華;;基于微流控芯片平臺的秀麗隱桿線蟲衰老研究[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2012)會議手冊[C];2012年

5 黃和鳴;蔣稼歡;李遠;賈月飛;蔡紹皙;K.-L.Paul Sung;;一種新穎的磁微流控芯片[A];2008年全國生物流變學與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韓建華;李少華;張建平;江龍;;一種微流控芯片的封接方法及其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童艷麗;陳纘光;;微流控芯片非接觸電導檢測在手性藥物拆分檢測中的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岳婉晴;徐濤;李卓榮;楊夢蘇;;基于傳統(tǒng)絲印技術快速制備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周瑩;申潔;鄭春紅;龐玉宏;黃巖誼;;高通量集成細胞培養(yǎng)微流控芯片[A];第一屆全國生物物理化學會議暨生物物理化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傅新;謝海波;楊華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設計與測試[A];全球化、信息化、綠色化提升中國制造業(yè)——2003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微納制造技術應用專題)[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慧聰;體檢只需“一滴血”測試芯片研制成功[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2 大學生記者團 安薪竹 記者 任晶惠;體檢有望只需“一滴血”[N];大連日報;2006年

3 記者 羅冰 通訊員 胡永峰;微流控芯片可測出SARS病毒[N];科技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史綿紅;用于疾病診斷及環(huán)境毒物檢測的微陣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周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細胞內鈣離子檢測及細胞驅動技術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質譜聯用技術用于細胞代謝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4 徐濤;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懸浮細胞通訊研究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樣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線富集及檢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吳元慶;基于流式細胞技術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7 柳葆;用于細胞內鈣離子檢測的微流控芯片關鍵技術與實驗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王桐;干細胞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制備、檢測與應用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張瑞巧;基于磁場集成微流控芯片的禽流感病毒熒光檢測[D];武漢大學;2013年

10 李志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納光纖傳感器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申瑞霞;基于透氣鋼的微流控芯片氣動吸脫模系統(tǒng)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2 于虹;集成化混合和驅動單元的微流控芯片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蔡秋蓮;環(huán)烯烴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化及應用[D];蘭州大學;2011年

4 陳斌;固定化酶陣列微流控芯片應用于藥物代謝篩選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5 富景林;微流控芯片高靈敏度激光誘導熒光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及其在集成生化分析系統(tǒng)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6年

6 李麗瀟;微流控芯片細胞培養(yǎng)和藥物誘導凋亡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7 何艷;微流控芯片中功能化器件的制備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李紹前;面向雙顆粒捕捉的介電電泳微流控芯片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任玉敏;微流控芯片技術在電泳及微球制備中的研究和應用[D];青島大學;2013年

10 鄭宗清;基于微流控芯片平臺解析缺氧誘導轉分化的內皮細胞增強膠質瘤干樣細胞抵抗替莫唑胺的機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10626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0626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1f7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