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溫度敏感負荷的虛擬電廠參與電力系統(tǒng)調度運行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溫度敏感負荷的虛擬電廠參與電力系統(tǒng)調度運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溫度敏感負荷 需求響應 城市微氣象 負荷聚合 人體舒適度
【摘要】:隨著采暖降溫負荷在夏季或者冬季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各類的溫度敏感負荷對電網安全運行形成了巨大的隱患,如導致負荷尖峰、電力短缺等問題。但由于這類溫度敏感負荷具有一定慣性,能夠在不影響用戶舒適性的情況下,通過需求響應,對溫度敏感負荷進行削減和轉移,保證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因此本文針對溫度敏感負荷的影響因素,研究了能夠更加合理的代表溫度敏感負荷的氣象指標,并分析了溫度敏感負荷聚集后的調控潛力。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探討了溫度敏感負荷與各氣象因素之間的關系,分析溫度敏感負荷與氣象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并闡述氣溫是影響溫度敏感負荷最重要的氣象因素,但同時說明用氣溫代表溫度敏感負荷的弊端。2)引入人體舒適度的概念,使用氣溫、相對濕度與風速計算人體舒適度,并針對氣溫這一氣象因素,研究城市微氣象對于氣溫的影響并通過修正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城市中心區(qū)域的氣溫值,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人體舒適度與溫度敏感負荷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3)根據提出的人體舒適度與溫度敏感負荷之間的關系,建立溫度敏感負荷抽象成為虛擬電廠后與傳統(tǒng)機組共同參與系統(tǒng)調度模型,其中重點研究了考慮舒適度虛擬電廠負荷模型對網路阻塞緩解的影響。本文的研究成果對于調用大范圍內的溫度敏感負荷參與系統(tǒng)調度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關鍵詞】:溫度敏感負荷 需求響應 城市微氣象 負荷聚合 人體舒適度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M7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7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1-15
- 1.2.1 需求響應11-12
- 1.2.2 城市微氣象12-13
- 1.2.3 人體舒適度13-14
- 1.2.4 虛擬電廠14-15
- 1.3 本文主要工作15-17
- 第2章 氣溫敏感負荷與各種關鍵氣象因素的研究17-33
- 2.1 對電網及氣象原始數據處理17-18
- 2.2 電網負荷特性18-20
- 2.2.1 電力負荷的組成18-19
- 2.2.2 溫度敏感負荷的分離19-20
- 2.3 電網負荷特性分析20-23
- 2.3.1 春季典型工作日負荷特性20-21
- 2.3.2 夏季典型工作日負荷特性21
- 2.3.3 春季典型周末負荷特性21-22
- 2.3.4 夏季典型周末負荷特性22-23
- 2.4 各種關鍵氣象因素對電網負荷的影響分析23-31
- 2.4.1 最高氣溫與電網負荷相關程度計算及分析23-24
- 2.4.2 最低氣溫與電網負荷相關程度計算及分析24-25
- 2.4.3 平均氣溫與電網負荷相關程度計算及分析25-26
- 2.4.4 相對濕度與電網負荷相關程度計算及分析26-27
- 2.4.5 風速與電網負荷相關程度計算及分析27-28
- 2.4.6 氣溫與負荷分析方法的缺點28-31
- 2.5 小結31-33
- 第3章 基于城市微氣象的舒適度對負荷的影響分析33-47
- 3.1 人體舒適度在溫度敏感負荷中應用33-34
- 3.1.1 人體舒適度的引入33
- 3.1.2 人體舒適度計算33-34
- 3.2 人體舒適度指數34-36
- 3.3 熱島效應對氣溫的影響36-38
- 3.3.1 城市熱島效應概述36-37
- 3.3.2 城市熱島效應對局部溫度的影響37-38
- 3.4 氣溫累積效應對氣溫的影響38-41
- 3.4.1 氣溫累積效應概述38
- 3.4.2 累積效應強度的影響因素38-39
- 3.4.3 累積效應對溫度的修正公式39
- 3.4.4 氣溫累積系數的計算39-40
- 3.4.5 氣溫累積對溫度敏感負荷的影響40-41
- 3.5 城市微氣象對于氣溫修正算例41-43
- 3.6 人體舒適度對溫度敏感負荷的影響43-46
- 3.7 小結46-47
- 第4章 基于溫度敏感負荷的虛擬電廠參與調度47-61
- 4.1 虛擬電廠在電網運行中的應用47-49
- 4.1.1 虛擬電廠的概念47-48
- 4.1.2 基于溫度敏感負荷的虛擬電廠48-49
- 4.2 虛擬電廠參與緩解網絡阻塞的調度模型及算法49-54
- 4.2.1 調度模型49-52
- 4.2.2 調度算法52-54
- 4.3 虛擬電廠緩解網絡阻塞算例54-60
- 4.3.1 傳統(tǒng)機組參與電力系統(tǒng)調度54-56
- 4.3.2 虛擬電廠參與電力系統(tǒng)削峰調度56-60
- 4.4 小結60-61
- 第5章 總結與展望61-63
- 5.1 總結61
- 5.2 對未來工作的展望61-63
- 附表63-65
- 參考文獻65-69
- 致謝69-7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成果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靜;丁永建;;干旱荒漠區(qū)沙土凝結水與微氣象因子關系[J];中國沙漠;2015年05期
2 張偉;;基于人體舒適度指數的配電網短期負荷預測方法[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3年09期
3 葛少云;黃昤;劉洪;;電動汽車有序充電的峰谷電價時段優(yōu)化[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2年10期
4 楊娟;;完善峰谷電價與尖峰電價機制緩解電力供求矛盾[J];中國物價;2012年02期
5 楊彥;陳皓勇;張堯;李方興;荊朝霞;王玉榮;;計及分布式發(fā)電和不完全信息可中斷負荷選擇的電力市場模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年28期
6 李智勇;陳志剛;徐政;麻敏華;;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主導因素辨識[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0年23期
7 黎燦兵;尚金成;朱守真;杜力;吳春陽;王清敏;;氣溫影響空調負荷的累積效應導致能耗的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0年20期
8 張欽;王錫凡;別朝紅;王建學;;電力市場下直接負荷控制決策模型[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0年09期
9 楊英寶;江南;;近50a南京市氣溫和熱島效應變化特征[J];氣象科學;2009年01期
10 何曉萍;劉希穎;林艷蘋;;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電力需求預測[J];經濟研究;2009年01期
,本文編號:951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951043.html